趁头发未干,写写天津之行。 动车组,载着新时代风格前进。进站前有专门的候车室,进站时有专人领到站台上。车厢设计新颖精细周到,洗手间的婴儿护理小桌、每座前可收起式的餐桌、每位旅客一瓶矿泉水、化妆衣装大方得体而“养眼”的列车服务员姐姐,等等,都体现了更周到的服务理念。动车迅疾,窗外近景速抛身后,造成无可比拟的冲击感,抬头,告示栏写着“The speed is 169km/h now.”。 对于车票的价格,这一小时的路程收费46元,享有此等服务,为值得的。相比,从九州港坐船到蛇口港,水上行程1小时,船票是60-80元。一小时的服务,如何比较呢?我并没认为这一小时是奢侈的。 等待着动车组的发展。什么时候可以动车回到广东呢? 天津,见了乔。她在南开大学信科读研。到南开草草地走了一圈,到她姥爷家借得两辆自行车,骑游天津。 畅 之前给我几个推荐,五大道,古文化街,解放北路。我们都走了一遍,另外乔的一位亲戚推荐我们到鼓楼商业街一趟,看天津传统的小玩意。 五大道,都是一级保护的古建筑。可惜时间匆忙,加之了解甚少,看不出个名堂来。 鼓楼与古文化街,又回归到“纪念品”这个永恒的话题。香料瓶,内画——也就是在瓶子内壁画画,都是较普遍的纪念品,发现这几家的内画的内容都是一致的,想必这几家都出自同一个模板(或说教科书),对照着画。只有比谁家画得马像马,猪像猪。这样一来,内画的价值一下子降到了极低点。没有模板教科书,他们还能画出内画来吗?除了模板,他们能创作出什么画来吗?哪怕画得再生硬也好,只要画出作者内心或身边的事物,换句话说,画出想像,画出纪实。给这个要求的话,他们还能做到吗?于是内画,变成一张张复印完的纸。 我想起了在平遥古城,初见剪纸,叹为观止,买了几幅,赞叹人民智慧和技艺。到第二家剪纸,发现原来大家都是从一个模板里复制出来的。顿时觉得买回了几幅破纸。 除了内画,今天还见一幅水墨画,简单数笔,勾出两鱼戏水,一红一黑,笔法简单,线条流畅,抽像有神,不遗败笔,边缘的宣纸微浸润而扩散均匀。本想必是绝世之作,久练而成,价值不菲。后来才知道,这样的作品有无数幅,不但同一家店有好多幅这个作品,各家店都可找到该作品。我想,复制,使原创灵魂勾销掉去了。倘若唯只一幅,尽心去画,灌注原创精神,艺术的价值可就高了! 不是吗? 小吃——麻花不错,好吃,值得宏扬。但是每一家“十八街麻花”,都在招牌后标榜着“总店”,又何苦呢……狗不理包子,已吃不出新的心思来了。 最后一提天津的地铁。由于是新的,设计建设得很漂亮。坐着很舒服。按程计费,二元起,五元封顶。但是,引地铁通道广告所说“庆祝一号线一周年——地铁走进生活,你感觉到了吗”。为什么这样写?因为天津大多市民还没感觉到地铁在他们的生活里面。我今天赶在绝大多数天津市民之前,先享用了天津地铁。 现在正好头发也干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