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北塘当街煮海鲜(天津塘沽区1日自助游) |
[游记]北塘当街煮海鲜(天津塘沽区1日自助游) |
2008-07-01 9tour.cn |
皮虾又上市了,这个东西好象季节性很强,春天一拔儿,秋天一拔儿。 吃过几回了,各菜市场里价钱不一,品质最好的当数上周六在新发地买的。新发地的蔬菜果品市场都是泥地上露天的货车场,用地秤来过磅,卖主用卡车,买主用板儿车。那儿的菜价大约是城里的一半儿,但也与我无关,因为人家根本就不拆箱,像我每天二两半斤地买好几样儿菜,在那儿甭想。并且那儿的菜种类也不对,满眼都是大葱大蒜整袋的生姜,顶多是西红柿和黄瓜,我天天买的菜心儿、番杏、芥蓝、鸡毛菜等不大容易找到。 水产市场在一座大棚里,地上污水横流,到处是一堆堆的鱼内脏,商贩们穿着雨靴蹲在地上剖鱼择虾。新发地市场里看摊儿的以妇女为多,连看摊儿带看孩子,几岁的小孩儿满地跑。卖皮虾的就是位年轻妇人,大高个儿,大嗓门儿。她家的皮虾都在几只大玻璃缸里游着,分两种,18块1斤的那种只只满黄,14块1斤就不一定了,个儿也略小。 周日在西外新开的华堂商场地下超市里也看到皮虾,就卖到19块8了,也有11块的,是死的,皮虾一死就没什么人买了。昨天在“美廉美”看到一堆死皮虾,还卖到17块,售货员一再说明是刚死的,估计是活的都卖光了,就剩下死的甩也甩不掉。 北京的皮虾都是从天津运来的,确切说是从天津的港区塘沽运来的。京津塘高速上有一批专走夜车的司机,每天午夜从塘沽启程,凌晨到达北京,经过几道批发,一般在早晨6、7点钟就出现在北京城区的早市上了。 塘沽那个出皮虾的小镇叫北塘,是位于新港北侧的一个小渔港。我第一次去北塘时是2001年秋天,当时北塘的港口还只是个纯粹的渔业生产作业码头,那天正好有台风警报,所有渔船都回来了,港口塞得满满的全是船,桅杆林立,场面很是壮观。 当时就有船在卸货,也是皮虾,一箱一箱的,白色的硬塑料箱,过磅时用小铁锹来增减份量,皮虾只只都活蹦乱跳着。有些挂着北京牌照的小货车等在码头上,和渔民们交易。 北塘镇上以平房居多,楼最高也就两三层,路边的树间晒着渔网,有几家卖浮漂、丝绳等渔业用品的店,还有家渔政管理所。街里有好些家饭馆,都以卖海鲜搅客。我们那回是在临着公路的一家看上去还比较大一些的饭庄里吃的饭,有虾有蟹。这里的海鲜烹制方法很简单,花椒盐水白煮一下就行了,这个尤其适合皮虾,我在家也是这么做的。 塘沽靠海,历来出盐出碱,上世纪50年代之后在这里发展起了化工工业。北塘附近现在还是有大片盐田,晒好了的盐像一座座小山样儿地堆在那儿。我家少爷那时还小,头一次见到盐堆好奇,爬上去玩儿了半天,结果晚上我发现他衣兜儿里、鞋里全是大盐粒儿。 后来又去过北塘几回,最近的一次是去年十一,一家三代五口人开车过去的。到那儿吃了一惊,当初安静的小镇居然变得人山人海,各种车辆把街道挤得水泄不通。卖海鲜的摊儿沿着公路一溜儿排开,又分出个岔儿,成“丁”字儿排进了小镇的街里。摊儿上的内容以皮虾主打,也有螃蟹、对虾和黄花鱼什么的。 饭馆家家爆满,我们竟找不到座儿。少爷的爷爷奶奶是头一回来北塘,两位老人被这热闹景色所吸引,一致主张就坐在街上。 我们就在街边找了个露天的座位,就是当地居民从家里搬出来的桌椅,一张普通人家吃饭用的塑料贴面折叠桌儿,几个凳子五花八门,一样儿一个。镇里人家家都做这黄金周生意,桌椅之外,把自家的锅碗瓢盆和煤气灶也搬到了街上给游客们煮海鲜,1斤大概是收1块钱加工费吧?记得好象是这个价钱。 那儿的皮虾是15块钱2斤,晶莹透明游在桶里像一汪水晶一样。煮熟后就成了鲜红色,盛在铝盆儿里端上来,吃皮虾不用碗,把手洗净直接从盆里拿就是了,所以即使在街边上吃,也不必为卫生担心。皮虾肉也不像蟹肉那样要沾姜末香醋,剥开一整条肉白嘴吃就鲜美无比。那天因为有二老在,我们也买了几只蟹,但说实话,海蟹尽管也是活的,可剥起来相当麻烦,味道也不比皮虾高多少,高出几倍的只是价格,所以若是就为好吃的话,在北塘绝对应该不吃螃蟹吃皮虾。
|
转自:http://www.9tour.cn/info/343/30175.shtml35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