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津石家大院自助游攻略 |
[游记]天津石家大院自助游攻略 |
2007-07-16 fqhua.com |
本来周末打算去曲阜、邹城领略孔孟故乡的韵味,但是没有买到车票,现在的人是越来越喜欢出门了,在火车站窗口排队听到售票员说的最多的字眼儿就是“没票”和“没座”,去哪儿都差不多。 一次小小的周末游,不愿惊动旅行社的朋友帮忙买票,想想在北京这么多年竟然没去过天津,干脆就去天津卫转转。 早上乘8:05的T531次城际列车,9:24便到了天津站。出站买张地图,才知道杨柳青离市区很远。天津站区给人的最突出的感觉就是乱,让人找不着北。 一位天津大哥看我拿着地图左看右看的,赶紧过来拉生意,其实我一向是很反感这样的人的,但他那口天津腔儿突然让我觉得很亲切,而且他也确实很热情,想到坐公车时间上确实没底,便上了他给找的一辆夏利,谈好45元直接送我去杨柳青石家大院。 司机大哥也很热情,操着地道的天津话回答着我的各种问题,一口一个“姐姐”,搞得我说话都不由自主地想跟着他拐弯儿,还是靠着意志力才将普通话坚持到底,算是没有班门弄斧。驶离火车站不久,前面两警察封路,让各路车辆改道。司机大哥叹了口气,“又是退休工人静坐”。我睁大了眼睛,百年不遇来回天津就赶上这等事?司机说,这在现在的天津是经常的事儿,人家辛苦了一辈子,不发退休金人家吃什么?无处申诉,只好采取当街静坐的方式表示抗议。他还问我,你们北京不常有这事儿吧?我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说,北京这方面毕竟好一点…… 这是天津呵,也算是天子脚下的一方土地! 车驶50分钟到了石家大院——天津八大家之一的“尊美堂”石府宅第。明永乐十三年京杭大运河开通,之后漕运繁忙,为杨柳青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和富庶,使这个不出名的小镇迅速发展为一个重要的码头,逐渐成为南北物资交流的汇萃之地。石家石元仕祖上从山东来到杨柳青,正是靠漕运起家,才挣下了这份产业。 这座“天津第一宅”于1875年耗银30万两建成,含18进院落,共有房屋278间。总体看上去,石家的财力显然没有当年的晋商那般雄厚,但砖、木、石雕都多了一种天津卫的粗犷大气之美,虽精细不足但很古朴,特别是各院落前的石狮子,造型与众不同,和常见的传统石狮相比,少了一分震慑的威猛,多了一分动物的自然,很是别致。花厅内的“知足知不足斋”匾额为刘墉所题,提醒石氏要知足常乐,又要知不足,从而不断努力、以求发展,让我这种只知不足却不愿努力的人颇惭愧了一番,呵呵。 除一部分保持原貌外,石家大院的另一部分被辟为杨柳青博物馆,包括杨柳青年画展览、天津婚俗陈列、天津砖雕陈列、杨柳青三宗宝陈列(剪纸、年画、扇面)、天津商俗陈列、轿车、漕船陈列等,比较全面地展示了解放前天津当地的风俗特点。 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是两处,一是院内长长的走廊中沿墙贴着的一幅幅剪纸,人物、花鸟、风景、神像都很传神,还有西厢记等故事系列,比我在别处看到的剪纸更复杂、更精美、更令人赞叹;二是天津商俗展览,展室中是迷你型的缩微杨柳青明末清初一条街,吹糖人儿的、卖烟叶的、耍猴儿的、代写书信的、携媳妇赶集的、叫卖糖葫芦的、药铺、文具店、酒楼、肉柜、茶馆儿,生动形象,煞是有趣。 游石家大 |
转自:http://www.fqhua.com/gl/tj/3797.html20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