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天津天津游记—韶华虽逝,风韵长存——访杨柳青石家大院—同程旅. |
[游记]天津天津游记—韶华虽逝,风韵长存——访杨柳青石家大院—同程旅. |
2007-07-27 17u.com |
石家大院是天津市杨柳青镇的一座清代官宦百年宅第。借出差的机会,顺道去走了一走。徜徉在高堂大屋、青砖灰瓦之下,留连于华庭深院、水榭轩亭之间,不由得不深为昔日富商大贾对生活方式的讲究所折服,为古代能工巧匠们留下来的作品所赞叹,也颇为上天造化弄人所感慨。 进入大院首先迎面看到的是一堵影壁,仍然是简洁朴素,但装饰十分考究,特别是四角装饰的狮子,精心雕琢,栩栩如生,寓“四世同堂,荣华富贵”之意。 影壁前面是一条横向通道,连通进入大院三条主要通道,也是三条主轴线。 大院建设于清末民初,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烙印也体现在了大院的建筑风格上。 整个建筑群包括18个院落,全部是典型的四合连套,院中有院,轴线分明。通过通道进入每个院落都有这样的大门口,上方都是雕梁画 栋,下面也都是三层石阶,寓意为步步登高、连升三级。 石家大院花厅,为大院主人石元仕日常活动场所,门前楹联为“德行人间金管记,姓名天上碧纱笼”,此联本为清朝书画家诗人金龙自 题联,没有搞清楚金龙与石家关系渊源。 令人感慨的是主人花厅一侧的书房,里面设一书柜,经史子集齐备,可见主人颇愿推崇诗书继世长且亲历亲为。 花厅东西两侧为福禄寿喜两重门,通往其他院落。 花厅对面为佛堂,供奉观世音、关公等塑像,上有楣匾“敬业虔诚”四字。 主人卧室。 冬碧、夏爽诸室,相必为公子少爷卧室或活动场地。 相比之下,闺房倒显得朴素简洁有余,温婉秀丽不足。 家学、内帐房。 各庭院内又广为栽兰植竹,颇为幽雅别致。 戏楼,号称石家大院三绝之一(另两绝一是牌坊,一是文昌阁,因时间仓促,未能一一观赏)。戏楼的特点是当时一般情况下难以做到 的冬暖、夏凉、音质好。其墙壁以磨砖对缝建成仿东北火墙,外有地炉口烧炭供暖,冬日楼内温暖如春。到了夏天则因戏楼内地炉空气流通方砖石地面坚硬清凉,空间又高,窗户经过特殊设计阳光虽不直射却分外透亮,使人感到十分凉爽。在拢音效果上,整座戏楼建筑用砖均是 特殊烧制,并经专用打磨以后干摆叠砌,用糯米面加白灰粘合形成一体,在设计上甚至考虑到了回声方向等因素,因此拢音效果极佳,200多人的戏楼不使用扩音器,在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听得清楚,而且在戏楼外面的院子里都能听得明白无误,堪称“民间一绝”。 石家大院又堪称砖雕艺术的博物馆,整座大院的门楣上、墙壁上、檐角上随处可见精雕细琢的砖雕作品,内容丰富多样,形态生动逼真,实为民间建筑上不多见的珍品。作为官宦士绅大院奢糜生活的点缀,它们早已韶华不再;但作为古老传统文化艺术的结晶,它们却又风韵 长存。 有意思的是,在参观结束准备离开时,最后在这里看到了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展览。原来当时的天津地委曾经设在石家大院,刘青山、张子善就是在这个大院里办公时犯的事,也是在这个大院里被逮起来枪毙掉的。 这是刘青山当年的办公室。灰蒙蒙的石家大院,对于这两位来说,竟然也是灰蒙蒙的。 2006.06.21 |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34189.html5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