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石家大院与石挥 |
[游记]石家大院与石挥 |
2008-05-22 sina.com.cn |
戏楼为二层结构,高大雄伟,为北方最大的民宅戏楼。建筑面达400多平方米。戏楼木雕十分精美,大厅东北西三面回廊。虽说是戏楼,实际只有一层,是一座有二层楼高的大厅。在二楼高度也是四面回廊,很多构件为十分珍贵的楠木制作,花棂格扇全是由楠木做成。二楼四周全是透明的大玻璃窗,使得大厅里十分明亮。大厅里摆放着几十张方桌和上百把太师椅,漆面油光锃亮,像一面面镜子,戏楼的天顶和灯笼倒映在里面,仿佛另一世界,很是美观。大厅能同时容纳200人宴饮听戏。戏楼顶子外面是一层铁皮,上面有铜铆钉铆成的一个大寿字。戏楼采暖设计也比较独到,由花厅(暖厅)外地炉口放入木炭200斤燃烧一昼夜,冬日虽寒风凛冽,楼内却温暖如春。戏楼舞台在南端,整个戏楼南低北高,符合声学原理,不产生回声,设计较为科学。想当年,石家大院的主人石元仕何其威风,与天津政界、外国租界、仕绅交往频繁,在戏楼听戏是何其的惬意。许多当时一流的京剧大腕在此演过堂会,如孙菊仙、余叔岩、裘桂仙、陈德霖等。这也是石家拉拢各界人物的一个很好的办法。 石家大院的建筑砖瓦大多来自苏州、临清。建筑用木材楠木、樟木、楸木等硬木大多来自云贵。采办费用不啻是一个天文数字,一般的小地主、富豪是难以承担的。南客厅、暖厅、戏楼均为磨砖对缝,雕梁画栋,很多木雕石雕十分精彩。它那三道垂花门的门楼都是精雕细刻。这些都是费工费力,花费更是难以数计。当年石家家大业大,是天津一带的有名的富户,家里有当铺、土地、商铺、银号、酱园等。没有巨大的资财是无法承担这样大的建筑工程的。 石家大院鼎盛时期为石元仕一代。石元仕不仅注重家产的积累,更善于扩大势力,结交权贵,他的夫人就是当时两广总督张之洞的侄女。因在八国联军入侵时维持地方治安有功而受到李鸿章和慈禧的接见,慈禧赏给一个四品卿湖北试用道衔。石元仕成为天津一带呼风唤雨时的风云人物,威风无比。由于石元仕逝世大操大办,极尽哀荣,耗费巨大,加上战乱,生意萧条,石家一蹶不振。1923年举家前往天津居住。儿孙们只是偶尔来大院看看,大多是拿些东西典卖,换些钱聊以度日。 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94、92、62军及下属师级司令部都在此驻扎,他们随意打开箱柜,物品不知丢失多少。解放后天津地委曾在石家大院办公,刘青山、张子善曾在这里办公。“文革”期间又经红卫兵一劫,石家大院已是千疮百孔。1987年天津市西青区政府将石家大院划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拨款560万元加以修复才成为现在的样子,1992年正式对外开放。 大院的豪华与古色古香被很多导演看中,有近四十部电影在这里拍摄。象刘德华主演的《刀剑笑》,徐帆主演的《日出》,刘德凯导演,周迅、张信哲主演的《烟雨红颜》等都是在这里拍摄的。 很多人认为现在的石家大院就是石挥的故居,其实这是一种误解。首先,石挥和当年石家大院的主人不属于同一分支。石挥的祖上是山东人,靠船运为生。后来定居杨柳青,由于经营得方,逐渐富起来。后分为四大门,现存石家大院的一支是老四门为尊美堂,石挥家那一支为老二门,为正廉堂。后正廉堂又分为两股:恩绶堂、恩德堂。恩绶堂又分为裕德堂和怀德堂。石挥父亲石博泉就是怀德堂的一支。由于家道中落,石博泉首先迁居外地,到北京生活。老二门的其他几支也先后衰落,纷纷迁居天津和北京,房子和家产或给与族人或典卖给他姓。石博泉迁居北京时,石挥刚出生四个月,所以不可能对杨柳青的住宅有什么印象。尊美堂的主人在1923年迁居天津,当时石挥才八九岁,由于家庭困难也不可能回杨柳青。进入演艺界后也未见石挥回杨柳青的记录。实际上即使回杨柳青也是无家可归了,杨柳青已经没有石博泉的住宅了。石挥也没有必要回去。 虽然石挥不属于石家大院一支,但是他家老二门也是较为兴旺的,当时的建筑丝毫也不亚于现存的石家大院。老二门正廉堂的石宝庆是武举人,后又中武进士,儿子元恺又中武举,石元恺长子被举为“孝廉方正”赐官阶六品,二儿子又中文举,所以石宝庆在大门上悬挂起“祖孙父子同登科甲”金字大匾,很是威风。只是由于后来儿孙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多纨绔弟子、瘾君子,家道逐渐衰落,房产大多卖与他姓。现在已经找不到任何痕迹了。石挥弟兄几个也都是才华横溢,石挥的大哥石毓浔,改名石开,后又化名杨柳青,在一部根据老舍先生的小说改编的《我这一辈子》电影中编剧署名杨柳青,导演和主要演员署名是石挥。笔者怀疑“杨柳青”是石毓浔,但不少文章中都说是石挥自编自导自己主演。从道理上讲,石挥既然以自己的真实名字署名导演和主要演员,也就没有必要在编剧署名上来一个化名。笔者还发现一个佐证,石挥好友赵丹在回忆文章中只说石挥自导自演,而没有说石挥也是编剧。(参见《地狱之门》,载于《赵丹散文》第50页,花城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石毓浔解放后去香港,从事影视编导工作。石挥排行老二。弟弟石毓澍曾去国外留学,曾是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医学会会长、全国知名心血管专家,天津市政协常委。1996年迁居澳大利亚。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9e4ad8c010007z8.html65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