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梦斩泾河龙

[游记]梦斩泾河龙

2007-08-05    baidu.com

梦斩泾河龙

东方曼倩

历史文化名城西安乃历代帝王建都之地,古时候称为长安。在唐朝初年,政治清明,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三州花似锦,八水绕城流;三十六条花柳巷,七十二座管弦楼,一派繁华盛世景象。

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后,改年号为贞观。贞观十三年,古都长安出了一件非常诡异的奇事,轰动了皇宫内院,传遍了朝野上下。

泾河,水很清,发源于宁夏,流入陕西省,跟浑浊的渭水会合,两水会流处清浊不混,这就是成语“泾渭分明”的由来。

当年,泾河龙宫的龙王是玉皇大帝敕封的八河都总管,司雨大龙神。他是西海龙王敖顺的妹夫,有九个儿子,第一个小黄龙;第二个小骊龙;第三个青背龙;第四个赤髯龙;第五个徒劳龙;第六个稳兽龙;第七个敬仲龙;第八个蜃龙;第九个鼋龙。前八子,各有册封,都是好的,唯第九子鼋龙,在黑水河成了妖孽,后来在唐三藏取经途中,兴风作浪,被孙悟空降伏,正所谓“龙生九子,九种不同”。

一天,泾河龙王正在水晶宫饮酒作乐。突然,一个巡水的夜叉慌里慌张地跑进来报告:“大王,不好了!不好了!出大事了!”

龙王问:“出什么事了?”

夜叉喘着粗气说:“刚才我在河边,听一个渔夫说,长安城里有个算卦的先生,算得特准。那算卦的要渔夫每天送他一尾鲤鱼,他就送渔夫一卦,管保渔夫百下百中,收获多多。照这样下去,日久天长,我们水族岂不是要断子绝孙,面临灭顶之灾吗?”

龙王一听,勃然大怒,提剑在手,就要去长安,杀了那算卦的。

这时,鳖军师疾步向前,劝阻说:“大王请息怒。常言道:‘过耳之言,不可轻信。’大王此去,必有云从雨助,如此兴师动众,惊扰了长安百姓,上天会怪罪的。不如变作一个秀才,到长安城内,先打听打听。果有此人,再杀他不迟;如果没有,可以避免枉杀无辜。”龙王觉得军师的话有道理,就出了水晶宫,来到岸上,摇身一变,变作一个英俊潇洒的儒雅秀才。

来到城里,经过打听才知道那算卦的,也非等闲之辈,名气很大,术冠长安,是当朝钦天监台正袁天罡的亲叔叔袁守诚。龙王进了袁守诚的家门,来袁家卜卦的人络绎不绝,只好从一旁耐心等待,偷眼观瞧,见袁守诚相貌不俗,道骨清奇,不由得暗暗称赞。

袁守诚看到龙王,忙以礼相见,并对来算卦的人们说:“各位得罪了,今有故人相访,你们先回,改日再来吧。”来算卦的人们遗憾地散去。

龙王不解地问:“先生何以故人相称?”

袁守诚笑了笑,没有回答龙王的问题,而是单刀直入地问:“相公来问何事?”

龙王说:“我来算一算最近有没有雨?”

袁守诚取出六枚古币,在手中摇了摇,说:“云迷山顶,雾罩林梢;若占雨泽,准在明朝。”

龙王问:“明天什么时候下雨?下多少雨?”

守诚说:“明天九点阴云密布,十一点雷声大作,午后一点暴雨倾盆,三点雨散云收,共下雨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

龙王哈哈大笑:“我想和先生打个赌,如果明天有雨,按你算的时间、数量,我送你五十两黄金;如果没雨,或时间、数量不对,我可要砸了你的招牌,把你赶出长安,再不许你在此妖言惑众!”

守诚微微一笑说:“打赌的事,悉听尊命,明天雨后见,请吧。”

龙王告辞,出了长安,回到水晶宫。龙子龙孙、蟹兵虾将、大小水神,挤满了水晶宫,关系到水族生死存亡的大事,它们怎么能不关心呢?问龙王:“有没有那么一个算卦的?是不是真的那么神?”

龙王连连说:“有,有,有!确有这么一个人,门庭若市,看来他的买卖还不错。我问他几时下雨,他说明天下雨。我又问他什么时间下,下多少,他就说午后一点开始下,三点雨停,共下雨水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我跟他打了个赌:如他算得准,我送他黄金五十两;如算得不准,就让他滚蛋,永远离开长安城。”

众水族七嘴八舌说:“大王是管下雨的大龙神,下不下,下多少,大王说了算,那算卦的怎么信口雌黄、一派胡言呢?他肯定输了!明天他的买卖就得关张,乖乖地滚蛋吧!”

众水族欢笑着谈论这件事,龙王正扬扬自得时,忽听得半空中一声大喊:“泾河龙王接旨。”

龙王和众水族抬头上看,见一个金衣力士,手捧玉帝敕旨,奔水晶宫而来。慌得龙王穿衣正冠,焚香接旨。金衣力士把敕旨交给龙王自回,龙王拆开一看:

敕命八河都总管:明朝九时布云,十一时发雷,午后一时雨泽,三时雨收;雨数为三尺三寸零四十八点。钦此。

龙王看完敕旨,吓得魂飞魄散,一下子晕了过去。

过了好久,才慢慢苏醒过来,长叹一声说:“唉!万没想到世上竟真有这样神机妙算的人!五十两黄金我不可惜,但从此我们水族真的是要大难临头了!”

这时,鳖军师走上前来,奏道:“启禀大王,微臣有一小计,管教那算卦的认赌服输。”

龙王说:“军师有何妙计?快快说来!”

军师说:“明日降雨时,可以打个擦边球,时间稍稍错后一点,雨数稍稍少下一点,这样上不违谕旨,下可以赢那算卦的,砸他招牌,赶他走路,还怕他不服?”

龙王一听,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连连称赞:“妙!妙!果然是条妙计!不但慰了我的担忧,而且救了众水族的性命。待我收拾了那算卦的匹夫,一定重重赏你!”

到了第二天,快九点的时候,风伯、雷公、云童、电母齐聚到长安城上空的云层里。那龙王故意拖延时间,一直到快十一点时,才和众神将会面。十一时布云,午后一时发雷,三时降雨,五时雨停,雨数只下了三尺零四十八点:时间拖后了两个小时,雨数少下了三寸。雨后,龙王打发走众神将,还变作秀才去见袁守诚。

袁守诚稳坐在屋檐下的椅子上,见龙王雨后而至,也不起座,也不见礼,只是冷冷地看着龙王。龙王见袁守诚如此傲慢,不由得心头火起,骂道:“你这妖言惑众的家伙!今天下雨的时间和雨数都算得不准,你竟然还坐的住,是你自己动手摘了招牌、自己滚蛋呢?还是劳我老人家亲自动手?”

袁守诚仰天大笑说:“大胆的泾河龙王!你违了玉帝敕旨,私改时间,私减雨数,犯了天条,死到临头,还敢在我面前耍横?”

龙王一听,心惊胆战,吓得体似筛糠,哆里哆嗦地匍匐在地,跪在袁守诚的面前说:“老先生大人不记小龙过,我虽为龙王,但毕竟是畜生,请您老多多担待!望老先生救救我吧!”

守诚说:“我没有救你的本事,但可以给你指条生路,能否逃过此劫,那就看你的运气了。”

龙王说:“小龙愿听老先生的教诲。”

守诚说:“明天午后一时,当朝宰相魏征奉玉帝敕旨,要斩你的龙头。你要真想活命,赶快去求唐太宗,唐太宗是有道的明君,他若答应你,可保你无事。”龙王再三拜谢,含泪而去。

天色已晚,龙王也不回水府,忐忑不安地呆在空中,等到深夜,从云层中来到皇宫。碰巧唐太宗正在梦游,龙王慌忙幻化人形,跪拜在地,泪流满面地口叫:“陛下,救命啊!救命啊!”

太宗问:“你是何人?”

龙王说:“陛下是真龙,微臣是业龙。微臣因犯了天条,该在陛下贤臣魏征丞相处斩,所以前来相求,陛下慈悲,救救微臣吧!”

唐太宗说:“既然是魏征要斩你,这个不难,朕可以救你,你放心去吧。”龙王见唐太宗答应了救自己,如同吃了宽心丸,心中大喜,叩谢而去。

唐太宗从梦中醒来,知道是个梦,也就没有太在意。可等到临朝时,见文臣武将个个威仪端肃,独不见魏征的身影,好生奇怪。急召徐茂功上殿说:“朕夜里做了个怪梦,梦见泾河龙王来求朕,说自己犯了天条,该在魏征丞相处斩,求朕救他,朕已答应,今日上殿偏偏不见魏征,这是怎么回事?”

徐茂功说:“皇上,宁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待会儿魏征上朝,皇上不要放他出宫。过了今天,就救了梦中的龙王了。”唐太宗大喜,马上传旨,宣魏征入朝。

却说魏征昨晚深夜,正在伏案读书时,忽听得九霄鹤唳,推窗望上一看,空中一仙使捧玉帝金旨,命他午后一时:梦斩泾河龙。所以,魏征沐浴更衣,斋戒端肃,没有上朝。今见皇上宣自己入朝,既惶恐不安,又左右为难,哪一头也不敢违抗,思虑再三,只得急急整衣束带,随旨入朝,见了唐太宗,叩头请罪。

太宗笑着说:“赦卿无罪。”随后,命卷帘散朝,独自留下魏征,宣上金銮殿说:“朕与爱卿下盘棋。”

君臣两个下棋,一盘还没有下完,就到了午后一时,忽然魏征伏在棋盘上睡着了。太宗心想:“丞相为国家日夜操劳,心劳力倦,累成这样,朕心何忍?”于是就由他睡,也不唤他。

片刻工夫,魏征醒来,惶恐地俯伏在地说:“臣该万死!臣该万死!刚才不知怎么回事,竟晕晕乎乎地睡着了,望万岁赦臣慢君之罪!”

唐太宗伸手相搀道:“丞相为朕的江山社稷辛劳以至于此,有何慢罪?快起来,咱们君臣重新下一盘。”

魏征谢恩起身,刚拈子在手,只听得午门外大呼小叫,乱嚷嚷的,忽见秦琼、徐茂功等抬着一个血淋淋的龙头走了进来,启奏道:“万岁,海水变浅、河流干枯的事听说过;午门外云端里落下这颗龙头,这种怪事,如不是亲见,真令人难以置信。”

唐太宗吃惊地问魏征:“这是怎么回事?”

魏征忙起身,转身叩头说:“是微臣刚才瞌睡时斩的。”

唐太宗更加惊讶:“爱卿刚才不过打了个盹,又不曾离开朕半步,也没有刀剑,如何斩得此龙?”

魏征回奏道:“斩杀龙王不用世间刀剑,要运元神,用慧剑。刚才臣与万岁对弈,合眼朦胧,元神离体,乘祥云,驾瑞霭,到了天庭的刮龙台上,天兵天将已将孽龙捆绑,臣宣了玉帝敕旨,慧剑一闪,龙头斩落。”

太宗听了,真是悲喜交加,感慨不已。喜的是:朝中有这样的良臣,何愁江山不稳?悲的是:梦中毕竟答应救那龙王,虽尽心尽力,最终还是防不胜防地被杀。只得强打精神,一面颁旨将此事晓谕长安百姓,一面命大臣将龙头厚葬。

唐太宗回到皇宫内院,为了龙王被斩的事,闷闷不乐,愁肠百结,仿佛做了一件天大的错事,不能原谅自己。夜深之时,似睡非睡,忽听得宫内有哭泣之声,太宗非常惊恐,毛骨悚然。刚刚睡去,只见那泾河龙王提着那颗血淋淋的龙头来到床前,一把揪住唐太宗高叫:“唐太宗!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是真龙天子,金口玉言,为何昨夜答应我的事不算数?走!走!跟我到阎王那里评评理!”

唐太宗想跟他解释,可是却说不出话来,拼命挣扎,只挣得浑身是汗,大叫一声,从睡梦中惊醒,还在叫:“有鬼!有鬼!”吓得近侍太监战战兢兢,屁滚尿流,体似筛糠。唐太宗受了惊吓,神魂倦怠,身体疲懒,如同得了一场大病,卧床不起。

第二天早朝时,满朝文武百官在朝门外等候上朝,一直等到天色大亮,也不见皇帝临朝,个个惊惧踌躇,议论纷纷,种种猜疑。那唐太宗是个有大作为的皇帝,自登基以来,每日准时临朝,从不迟延,励精图治,才有了这四海夷平、国泰民安的盛唐局面。到了日上三竿,宫内传出旨意:“朕体欠安,众官免朝。”

一转眼就是五六天,仍不见皇上临朝,朝中百官更加忧恐,担忧宫内出了大事,吵吵嚷嚷要闯宫见驾请安,被太后懿旨禁止。

尉迟公脾气火暴,按奈不住,吵得最凶,虽对太后的懿旨无可奈何,却可以拿太监来撒气。在宫门外,一把揪住一个太宗身边的近侍小太监,喝问道:“快告诉俺,皇上得的什么病?若有半句谎言,俺手中的金瓜砸烂你的脑瓜。”

小太监见尉迟公面色凶狠,吓得脸色蜡黄,嗑嗑吧吧地说:“回、回、回大人,小的听御医对太后说:皇上脉气不正,五脏无气,恐怕过不了七天了。”

尉迟公听完,如丧考妣,嚎啕大哭。众大人围过来,尉迟公揪小太监的手还没有松开,小太监早已吓得昏死过去。

护国公秦琼掰开尉迟公的手,弄醒小太监,讯问缘故,小太监不敢隐瞒,把刚才对尉迟公说的话又说了一遍。百官一听,一起放声大嚎,哭声震天。

正在不可开交之时,宫内传来太宗口旨,宣徐茂功、秦琼、尉迟公见驾。

三位重臣奉旨,急忙进宫,来到唐太宗床侧。唐太宗面无血色,气喘嘘嘘,挣扎着靠在龙榻上,先讲了那晚的事情经过,然后不胜感慨地说:“众爱卿,朕十九岁领兵,南挣北伐,东挡西杀,经历过无数战役,从没有见过半点邪祟,如今天下太平,朕的皇宫怎么反而闹鬼不得安生呢!”

尉迟公嚷道:“皇上创立江山,杀人无数,怎么到现在却怕起鬼来了?”

唐太宗说:“如果事情发生在爱卿的身上,你对朕说,朕也不信。但确确实实,在这寝宫门外,一到夜深,就乱了套,阴风凄凄,鬼哭魅叫,让人毛发倒竖,心惊胆寒。朕一合眼,就见青面獠牙、血盆大口的魔鬼在朕眼前晃动。”

秦琼奏道:“万岁请宽龙心,今夜臣与尉迟公把守宫门,看看是什么鬼祟。”唐太宗心中稍安。

到了晚上,秦琼和尉迟公顶盔带甲,披挂整齐,守在宫门两侧。整整一夜,连个鬼影也没见着。天亮了,唐太宗宣二将军进宫,重重赏赐说:“朕自患病以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昨夜总算能睡着了,二位将军辛苦了,早点回家休息,晚间再来。”

二将谢恩回府。守了二三夜,唐太宗虽睡得安生,但病情却没有丝毫减轻。他不忍心让二位重臣彻夜辛苦,天长日久,也是极大的人才浪费。于是下诏,召丹青妙手为二将军写真,将写真贴在门上,这就是“门神”的来历。

过了二三天,前门虽然无事,后门却乱了起来。每到深夜,后门处乒乒乓乓,砖瓦乱响,鬼魅呼号,令人不寒而栗。

唐太宗急召众臣商议,尉迟公进前奏道:“皇上,这次该轮上魏丞相了,谁让他吃饱了没事干,杀龙玩呢。”太宗准奏。

魏征把了一夜后门,果然宫内清净。唐太宗让丹青妙手把魏征的图影也写了真,贴在后门上。虽然前后门太平,但太宗的病却越来越重,渐渐露出了下世的光景。

一天,太后传下懿旨,召大臣们安排后事。太宗宣徐茂功、秦琼、尉迟公三位重臣托孤,吩咐国家大事。说完,命若游丝,七魂早已去了三魂。

这时,魏征疾步上前,俯在太宗的耳畔说:“万岁放心去吧,臣有一事,可保万岁还阳。”说着,从袖中取出书信一封塞入太宗的袖内,接着说:“臣写了封信,已放在万岁的袖内,万岁到了阴间,转交给酆都判官崔珏,管教魂魄还阳世,定取龙颜转帝都。”

太宗听魏征如此说,脸上现了一下笑容,瞑目驾崩。

魏征拜见太后,将太宗可能还阳之事上奏。太后半信半疑,也只好令三宫六院、皇后嫔妃、侍长储君及文武两班,只在宫内举哀戴孝;驾崩之事,对外秘而不宣;另立新君之事,暂且放后;将水晶棺停放在白虎殿上。

再说太宗的魂魄,渺渺茫茫,离了寝宫,出了皇城,形影相吊,孤零零地来到荒郊野外。雾霭飘渺,阴风凄迷,天色暗淡,太宗正在忧疑、彷徨之际,忽见路旁跪着一人,口称:“陛下,赦臣迎接来迟之罪!”

太宗猛见此人,吓得心惊肉颤,惊问:“你是何人?为什么前来接拜?”

那人说:“微臣是酆都判官,半月前泾河龙王在森罗殿状告陛下,第一殿秦广大王即差鬼使催请陛下,要当殿对证,所以来此迎接陛下。”

太宗听说是酆都判官,心中大喜,一边近前一步相搀一边问:“你可是崔珏?”

判官回答:“正是微臣。”

太宗忙从袖中取出魏征的信递给崔珏说:“朕驾前丞相魏征有书信一封,捎给先生。”

崔珏接过书信,拆封一看,心中大惊,暗暗埋怨:“魏贤弟呀!你真是聪明一世,糊涂一时啊,阴阳寿数,皆是前定,岂是人为鬼做所能改变的?你在阳间悉心照料我的子孙,我感恩戴德,也只好拼着判官不做,让陛下还阳来报答你了!”

崔珏心中犯难,面上却做出满心欢喜的样子说:“魏征与臣在阳间是八拜之交,又蒙他多年照顾臣的子孙,今日既有书信相托,敢不从命。陛下放心,臣一定尽全力送陛下还阳,重登龙阙。”太宗连连称谢。

二人正说话时,只见八个青衣童子,两两成对,排列整齐,执幢幡宝盖而至,队前的拖着长腔高叫:“阎王有请!”

太宗遂与崔判官随八童子举步前行。忽见一座城池,城门洞上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金灿灿的大字。青衣童子们站立城门两侧,将幢幡晃动,引太宗进入城中,顺城内大街 信步而走。走不多远,又见一座碧瓦楼台,十分壮丽。

太宗正在兴致勃勃地观看,阵阵奇异仙香飘来,随后是环佩叮当声响,只见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仵官王、阎罗王、平等王、泰山王、都市王、卞城王、转轮王十殿阎王从楼台台阶而下,前来迎接太宗。十王控背躬身,跟太宗见礼,太宗惶惶恐恐,还礼不迭。十王请太宗前行,太宗再三谦让不肯。

十王说:“陛下是人道之主,我等是鬼道鬼王,礼该如此,何必过谦?”

太宗此时也不敢称孤道寡了,说道:“我得罪了诸位,如今来到这里,哪里还敢论什么阴阳人鬼之道?”

十王说:“若陛下不前行,我等只好陪陛下站在这里了。”太宗不好再推脱,只得走在前面,十王随后,进入森罗大殿,互相再次见礼,分宾主坐定。

过了一会儿,秦广王欠身拱手对太宗说:“泾河龙王状告陛下答应救他,后来反而把他杀了,可有此事?”

太宗委屈地说:“那龙王在梦中求我救他,我是答应了他。为此,我还特意下旨宣魏征入朝,想挨过那一日,那龙王就得救了,我怎么会想到魏征跟我下棋时,打了个盹,神出鬼没地在梦中斩了泾河龙,这怎么成了我的过错?”

十王听太宗如此说,暗暗称赞:好一个信义的大唐皇帝!一起拜伏在地说:“陛下容禀:我等查过南斗星生死簿,那龙王未生之前,已注定该死在魏征之手。俗话说:‘民不告,官不究。’但他既然告了,我等也只好列行公事,恭请陛下来一趟。今劳陛下降临,望乞恕我等催促之罪。”说完,命崔判官:“速取生死簿来,查查陛下的阳寿天禄还有多少?”

崔判官急出森罗殿,来到生死簿司,查看天下万国国王天禄总簿,翻到唐太宗一页,大吃一惊,原来太宗命中注定该在贞观一十三年寿终正寝。崔判官此时想起了魏征书信所托,取笔在“一”字上下各添了一划,再三端详,看不出什么,便将簿子呈给十殿阎王。十王匆匆一看,见太宗名下注定贞观三十三年,秦广王惊问:“陛下登基多少年了?”

太宗说:“我即位一十三年。”

秦广王说:“陛下请放宽心,还有二十年富贵要享。这一来案情大白,来一趟也不容易,我等陪同陛下好好游历一番,尽我等地主之谊。”

太宗暗想:这种名副其实的鬼地方,惟恐避之不及,有什么好游历的?赶忙推却说:“不敢劳动诸位!不敢劳动诸位!”

秦广王以为太宗谦逊,不愿给他们添麻烦,也就不过分勉强,于是差崔判官、朱太尉二大鬼陪太宗到处走走,然后送太宗还阳。十王把太宗送出森罗殿,相揖作别。

崔判官一直做贼心虚,生怕阎王看出破绽,到此时,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落了地。朱太尉举着引魂幡在前面引路,崔判官在后跟着太宗,出了幽冥地府。

太宗一看,不是进来时的路,心里发慌,问判官:“这路错了,你这是要把朕领到哪里去?”

判官说:“路没有错。在阴间,只有去路,没有来路。陛下若没有游览的闲情逸致,也不妨走马观花地随便看看。”

到了此时,太宗纵然心里一百个不乐意,也只好由着他们。而崔珏原本一番美意,被太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鬼心”地误解了。

行走了数里,忽见一座高山,山势崎岖,峻如蜀岭,险似庐岩。荆棘丛丛藏鬼怪,石崖磷磷隐邪魔,阴风飒飒,黑雾漫漫。太宗的脊梁骨里直透凉气,判官却兴致勃勃地介绍说:“陛下,这里就是阴山,阴山背后便是一十八层地狱,再往前就是奈河桥了。”

太宗连忙对判官说:“先生,俗话说:‘看景不如听景’,十八层地狱就不用去了,你讲讲就行了,咱们还是往前走吧。”

判官道声“遵旨”,边走边讲,只听得太宗心中惊惨,身上冷气凛凛。

走了没多久,见一伙鬼卒,手执幢幡,跪在路旁,引太宗上了金桥。太宗见不远处有一座银桥,桥上行人,也有幢幡接引,太宗问判官:“那银桥上行走的是什么人?”

判官回答:“那些都是在阳间积德行善、忠孝贤良、正直公平的好人。陛下,再望远处看,那便是奈河桥,桥上的人都是在阳间不忠不孝、不仁不义、欺男霸女、奸盗诈伪、作恶多端的恶人。”

太宗一看,只见那桥:桥长数里,宽只三分;高有百尺,深有千丈;桥上没有扶手栏杆,桥下有抢人的魔怪;桥上行人,蓬头垢面,衣衫破烂,遍体伤痕,刑具缠身,被凶神恶煞驱赶着;奈河桥下,寒风凛冽,血浪滔天。

太宗心中更加惊悚,默默悲伤,点头暗叹,不知不觉过了血盆苦界、枉死城,来到“六道轮回”的地方。判官主动介绍:“这里是六道轮回:行大善的,升化天道;虽行大善,但脾气火暴的,升阿修罗道;行中善、小善的,还生人道;行贪的,堕饿鬼道;愚痴的,堕畜生道;嗔恚的,沉沦地狱。”

太宗听说,频频点头,大发感慨:“俗话说得好啊,‘人生切莫把心欺,神鬼昭彰放过谁?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太宗这里一念叨,判官听了心发慌。就在这时,一鬼使匆匆跑来,伏在判官耳边嘀咕里几句,判官脸色大变,对太宗说:“陛下啊,快到出头的地方了,臣有点急事,就不远送了,有劳朱太尉再送一程,臣有一事相求。”说着,崔珏跪倒在地。

太宗忙伸手相搀说:“先生,快快请起!有话请讲,凡是朕能办到的,一定尽心尽力。”

崔珏泪流满面,哽咽着说:“陛下回到阳间,千万做个水陆法会,超度那些无主的冤魂,阴间没有抱怨声,阳间才能享太平。臣斗胆劝谏陛下,回到人世定要亲君子,远小人,从谏如流,闻过则喜,知错便改,另晓谕世人广行善事,这样方可保陛下福寿绵长,江山永固。”唐太宗一一答应,与崔判官作别,随朱太尉进了超生贵道门。

门内早预备下一匹高头骏马,鞍辔齐备,太尉请太宗上马,牵马坠蹬,左右服侍。很快便来到了渭水河边,河水滔滔,滚滚东流,忽见浊水之中冒出一车轮大的莲花来。

太宗见了又惊又喜,停住马注目观赏,那朱太尉冲马屁股上狠狠地踢了一脚,受惊的马凌空飞升,在空中人形立起,太宗惊叫着落入急水之中。

先说那判官随鬼使匆匆来到森罗殿,十殿阎王面色阴沉,秦广王大喝一声:“大胆的判官,你可知罪?”

判官知道是为私改生死薄的事,料不能隐瞒,只好跪在当殿说:“臣知罪不可恕,请大王发落。”

秦广王说:“你在鬼界捣鬼,徇私为大唐皇帝添寿二十年,岂能瞒得过我等?当时我和九王具已看出,只是碍于大唐皇帝的情面,又何况是我自家家丑,让我等左右为难。今日要削去你的判官官职,还要你到奈泥河遭受百年万虫噬咬之苦,你自去吧。”

就在这时,只听森罗殿外有人高喊“且慢”,喊声过后,地藏菩萨手持锡杖,牵着谛听灵犬,现身在森罗殿上。

十王见地藏菩萨驾到,慌忙离座下拜,森罗殿内所有鬼官鬼吏一齐下拜。地藏菩萨言道:“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判官私改生死薄,固然是罪过;但他泣劝人间主积德行善,功德无量,善莫大焉。不仅不当受奈泥河之苦,且因此善,鬼道报身受尽,当有升天福报。”判官听了,冲菩萨连连叩头,感激拔苦救难、大慈大悲的地藏菩萨。那菩萨香风绕绕,彩雾飘飘,眨眼不见。

再说皇城内白虎殿上,东宫太子与皇后、众嫔妃、宫娥、太监和文武百官,正在举哀,猛听得水晶棺内连声大叫“淹死我了!淹死我了!”吓得众人心惊胆战,惊叫着四下乱窜。

一时,大殿内只剩下了几个胆大的文臣武将,莽撞的尉迟公扶着棺材,冲棺内大喊:“万岁有什么事,跟俺说,别在这闹鬼,惊吓众人。”

魏征说:“不是闹鬼,是皇上还魂了,快打开棺材!”揭开了棺材盖,只见太宗直挺挺地坐在里面,闭着眼,还在叫喊:“淹死我了!淹死我了!”众大臣赶忙扶起太宗,呼喊着:“万岁醒来!万岁醒来!臣等在此护驾。”

太宗才睁开眼,魏征将早已准备好的安神定魂汤服侍太宗喝下。到这时,太宗才算真正地醒转过来,距离死去时,已过了三天三夜,这真是:

真龙慈心救业龙,阴差阳错到阴庭。

虽遭小难增大寿,福寿洪天享太平。

转自:http://hi.baidu.com/wsps/blog/item/4a08e250fc78e35c1038c286.html44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