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宁夏石嘴山游记:游沙湖五A级景区五—扬帆商务的同程旅游博客

[游记]宁夏石嘴山游记:游沙湖五A级景区五—扬帆商务的同程旅游博客

2007-10-04    17u.com

翻开书籍,打开网络.观看电视,走进世界,荷花无处不在,莲藕无人不吃,莲芯无不成药.

纵观历史,上下千年,文人墨客,古人今人,荷诗满天都有,荷韵满曲都是.荷塘处处可见.

在沙湖荷花苑居环湖路的最里面,一进沙湖就能看见有的荷花完全开放了有的还含苞欲放,在荷叶的衬托下格外的漂亮,看着也心情好舒畅,我没有花很多的内存去拍下它们,因为我知道,那怕我就是拍了一张俩张,也能代表了全部的荷花了,我喜欢荷花,虽然我没有写诗的天份,没有绘画的本领,只能用些许微弱的文字来描述荷花,但就这,我就满足了,因为我写了荷花,因为我爱了荷花.荷花它没有梅花的傲寒凌风,坚韧不屈,它也没有牡丹的雍容华贵,婀娜多姿,但是它就是那么的惹人喜爱她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莲的生长过程是向上伸展荷茎,抽出一片片叶子和一个个花苞,形成它的水上世界,宽大的荷叶把池塘,湖面掩盖的绿色一片,给人以醒目.荷茎上有又细又密的茸毛.绿色的叶片生成椭圆形.圆形等等不同.荷花有淡红色,白色,红色等数种,花瓣有单瓣,复瓣之分.花谢后形成莲蓬.内生多个坚果,就叫莲子了.小时候路边经常有老农挑着担子叫卖着莲蓬,我也常常的买来了吃,有人说莲芯是苦的,不能吃,可是他们不知道,莲芯可是好东西,吃了可以去火,明目的.
书中说道;荷花全身都有益于人类:莲藕可供食用,莲子是滋补佳品,花叶能供人们观赏,它的藕节,莲子,荷叶等是中医治病的好药材.荷花生长的地方,还有净化水质优化环境美化风景的作用.
我常去杭州西湖,那里的莲藕粉相当的好吃,我每次都要带上很多回家,给家里人食用.

荷花凭藉着它的绿叶红花,形成了各种色彩艳丽,婀娜多姿的风格是一种深受人们欢迎的观赏花卉,被历代的文人誉为“翠盖佳人”.与人间佳人不同的是,荷花的美是天然的美,自然的美,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它没有一丝一毫的人工装饰,李白“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诗句,就非常形象地概括了荷花的这一特性.荷花被古今中外众多的墨客称为“花中君子”.常常以它为喻.赞誉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具有高风亮节的人.

下面摘录一些有关荷花的描述:

荷花供观赏:最初出自帝王的享乐需要,如二千五百年前吴王夫差为宠妃西施欣赏荷花,在太湖之滨的灵岩山(个江苏吴县)离宫修“玩花池”,移种野生红莲,是人工砌池栽荷专供观赏的最早实例。
荷花的故事:荷花亭亭玉立于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间,远远望去秀美绝伦。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荷花的动人传说。相传元代有一书生,偶遇一素衣红颜的少女,他把一个玉环赠给了少女。一日,池边有朵荷花开了,他走近观赏,发现莲房内有一玉环,正是他送给那女郎的,大惊之下,他折断了那荷花,而那女郎也就从此不见了.

荷花的诗篇:在中国文学里,与莲有关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莲也有许多不同的名字,最常见的有荷、芙蕖、菡萏、芙蓉等。《诗经.郑风》里的「山有扶苏,隰有荷花」;《古诗十九首》第六「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 宋朝杨万里写杭州西湖莲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

荷花的佛缘:《华严经》说:「佛土生五色茎,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在佛教中,佛教徒更是采取了以莲花为主要象征。据说佛祖悉达多出世后,立刻下地走了七步,步步生莲。所以莲就成了他诞生的象征。莲随着佛教,流传到亚洲的每个角落.

荷花的爱情:古人不但在观莲节观赏荷花,同时也有放莲灯、品莲馔等习俗。观莲节上,青年男女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便借此来表白心中的爱情,诗云:「荷花风前暑气收,荷花荡口碧波流。荷花今日是生日,郎与妾船开并头。」

荷花的曲韵: 汉乐府《相和曲》刻画的江南青年男女采莲生活情趣“河南时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两;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我爱荷花,所以我摘了这么多的有关荷花的文字来表达我爱的方式.其实荷花最给人的感觉还是它的清高,我不自视清高.可我也不自贱卑微.我以荷花做伴.我用荷花来勉力自己.

我爱荷花,所以我写了这么多心中的感受,虽然不能全部的释放出对荷花的点点滴滴.沙湖荷花的美,美的激起了我对荷花的又一次的深爱.

全文完

转自:http://www.17u.com/blog/article/97819.html521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