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贺兰山游记攻略之岩画贺兰山 |
[游记]贺兰山游记攻略之岩画贺兰山 |
2008-04-07 yiqilai.com.cn |
银川市境内的贺兰山东麓,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岩画遗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岩画被大量发现后,在国内外引起强烈的反响,岩画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我们包了辆出租车从市内出发前去看这珍贵的贺兰山岩画,不到一小时左右就来到了贺兰口,山下的大片平川上,既没有庄稼也少有树木,到处是大大小小的石块。 放眼望去,平川上的石块延绵有几公里。司机告诉我们,这些石块是被山洪从贺兰山上冲击到平原上来的,大的有上百吨,小的也有几公斤。不由你不相信大自然的力量是如此的神奇,竟然把如此巨大的石头搬出几公里。走进入贺兰山口后,我们可以近距离看到贺兰山了。这儿的山与其他山不太一样,好像是用刀砍过的一般,山峰都是棱角锋芒,尖利无比。 据说十几亿年前这里就是活动的断裂带,经过了多次地壳变迁,从海洋到陆地,又从陆地沉入海底,时沉时浮,时升时降,活动频繁,直到距今一亿年左右,贺兰山突然崛起,象一匹高大雄壮的骏马横空出世,伏卧在了宁夏平原和内蒙古草原之间。南北走向的山石有红色、褐色、灰色、黄色等多种颜色,如果仔细看,还能够找到古生物的遗迹。 几亿年的风蚀雨浸竟然没有使贺兰山变得圆滑平缓,只见山峰处处是怪石嶙峋,高矮起伏,直插入云。 奇峰异石比比皆是,有的象骆驼、有的象老鹰,有的象鲸鱼,抬眼望去,任你的想象驰骋。这里的山峰几乎都是由岩石组成,很少看到土壤,因此植物也不多,但常常在岩石的缝隙中会见到一些野生的花草与小树,这些植物顽强的生命力令人赞叹不已。 两山中间,是一个不小的山谷,泉水潺潺,从沟口上游流下,水质很好,是可以直接饮用的矿泉水。一条小溪沿着山脚蜿蜒流淌,哗哗的水流声是这里唯一的声音。大概这里实在太远了,游人非常稀少,和我们一起走进山口的只有一对年轻人。我们顺着一条小路走进去,岩画就分布在两侧的山壁上。有岩画的地方都有一块标牌,是岩画的说明与临摹图。 慢慢走进静悄悄的贺兰口,我们顿时被近千幅岩画震住了,上上下下的巨石上,到处镌刻着岩画,多是用石头、动物骨头或金属在石头上磨、刻、凿成的。有的是用石头对着岩石研磨出来的,像薄纸那样浅;有的是用骨器敲击划刻出来的,有深有浅;有的是用金属工具凿刻出来的,槽很深,像雕塑那样生龙活虎…… 可惜的是,这些珍贵的文物多年来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当欧洲大肆展出他们的岩画时,我们却把如此众多的,具有研究价值的岩画丢弃在大山中,任凭当地农民把它们当作垒墙、砌炕的石料搬回家中。直到1987年,政府才开始对贺兰山岩画进行了大规模的普查登记,在册登记达2000多幅,个体图案达到2万多。 我们在岩口看到的有许多就是从农民家中收回来的有珍贵岩画的大石头。如今,漫山遍野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岩画,默默地展示给了远道而来的参观者。贺兰口山崖上的岩画,一个个就像精灵那样,有小孩拉手跳舞的,有马、鹿、弓箭的,形象逼真,栩栩如生,表现出无穷的生命力。各种面具和人面像占全部岩画的80,可谓是举世无双。 自古以来,贺兰山一带有许多少数民族,匈奴、鲜卑、突厥、党项、吐蕃、蒙古等在此游牧、狩猎,这些岩画都是他们用来表达他们的情感、愿望,记录他们生活和审美观的图画。岩画是古代巫傩文化的核心部分,形形色色神秘诡谲的面具和人面像,传递着某种图腾崇拜,神话传说,原始宗教和民俗民风。 很多岩画反映了古代游牧部落的愿望和追求,凝结了先民的审美意识,积淀着先民的美学观念,令人百看不厌,百思难解。它离我们年代太久远了,人类在历史的早期阶段,生产力极为低下,无法理解自然的种种变化和原因,只能用人格化的方式来理解和认识了。贺兰山的岩画非常古老,距今到底有多少年. 北魏的郦道元曾在他的《水经注•河水》里,记载了宁夏和内蒙古狼山地区的岩画,那么它最少也有1500年了。后来有专家在贺兰山岩画区发现了第四纪冰川遗迹,并明显有冰川擦痕打破岩画关系,这就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岩画在前,冰川在后。也就是说,贺兰山上最早的岩画已经有三、四万岁了,最少也有一万七千年。 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口最著名的人面像,现已成为贺兰山岩画的标志。太阳神岩画在高高的岩壁上,我们沿着陡峭的山崖边向上攀。崖壁上的太阳神岩画非常清晰,它不但有大大的眼睛,还有一双手臂,四周发射着光芒,很像古代神话中的太阳。这幅岩画是史前人类和游牧民族心目中的太阳形象,把它人性化的雕刻成这样来膜拜的。 这里也有多种动物的岩画,一只虎虽然不全了,但它刻得却是很清晰,背部的斑纹都看得很清楚。这里有鹿,有双羊出圈,有牛,猴子,有鹿妈妈带着儿子,形象逼真,刻画生动,充分体现了游牧民族对动物的熟悉和偏爱。这些画尽管是古朴的,稚拙的,象儿童笔下的形象,但它却是粗犷、奔放,画其所见,抒其所想。 人面画中,有的头上有个很长的象天线一样的东西,据说是巫师的形象,当时人们认为巫师是通天的,所以身上有这样一根长天线可以与神灵沟通。还有一个人物,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化身图腾的巫觋形象,这种独特的崇拜和敬仰是其他岩画中少有的,与仰韶文化中出土陶器上的人物形象却很相似。 在岩画的人面像中,有些人物头上插着羽毛,有的人物头上画有犄角,很象印第安人的形象,据说是与史前人类的大迁徙有关。许多表现女性的岩画也很有趣,有的留有头饰,有的梳着发髻,风姿秀逸,楚楚动人。还有人们聚会、跳舞的画面,真可谓鬼斧神工,气势宏伟,蔚为壮观,难怪许多外国人一钻进山口就能整整一天不出来。
|
转自:http://www.yiqilai.com.cn/bin/view/travel/%E8%B4%BA%E5%85%B0%E5%B1%B1%E6%B8%B8%E8%AE%B0%E6%94%BB%E7%95%A5%E4%B9%8B%E5%B2%A9%E7%928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