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南诏古国的幻象与影子

[游记]南诏古国的幻象与影子

2008-05-22    sina.com.cn

洱海上空的云还是那样的美,几千年来,它仿佛从来就没有改变过。而我们此去的路途上,有多少人曾经从这里走过,来来往往。很多年前,是不是我也曾经走在这同样的一条大道上,那时候,我是一个马帮的小兄弟,也或者是一个从身毒(印度)而来的商人,也或者是在南诏、大理的一个如鱼得水的生意人,就像昨晚我在下关长途站吃饭的那个餐馆小老板一样,只是整天忙活着生意,擦拭着酒肆的器具,偶尔会瞥一眼铺子里南来北往的一个行人,会对他说几句温暖体己的话语。

大理是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它东与云贵高原的主平台形成了较好的通道进入中原,向北进入丽江,分道后一方进入西藏,一方进入四川,向南进入云南茶的主产区以及东南亚,向西进入高山峡谷的澜沧江与怒江乃至缅甸、泰国、印度。它是中国历史上东西南北的必经之路,在汉代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南方丝绸之路与源于唐代盛于宋朝的茶马古道就在这里交汇,成为“亚洲文化的十字路口”。

南方丝绸之路,又称蜀-
身毒古道,是一条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开通的,蜀地经大理通往印度及中亚的民间商道。据考证,当时从成都到达大理的路线有两条:一条称灵关道,经雅安、西昌、盐源、会理、大姚;一条称五尺道,经乐山、宜宾、昭通、曲靖、昆明、楚雄。而从大理经保山、腾冲入缅甸、印度的一段,则称博南道。大理,刚好在灵关道、五尺道和博南道的交汇点上。南方丝绸之路被发现的中原第一人,是汉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年),出使西域回到长安的张骞,他向汉武帝禀报,据大夏(今阿富汗)有从身毒(今印度)运来,蜀地出产的柞布和筇杖断定,其间必有道路可行。汉武帝随即4次派人到西南夷寻路,都受阻于当时的“昆明”等部落,望洱海而返(《史记·西南夷列传》:“天子乃令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使间出西夷西,指求身毒国。至滇,滇王尝羌乃留,为求道西十余辈,岁余,皆闭昆明,莫能通身毒国。”)。汉武帝为此在长安凿了一个形如洱海的昆明池(大理在汉代曾称昆明),用以训练他的水军,决心无论如何要打通这条南方丝绸之路。这就是昆明大观楼上著名大观楼长联里“汉习楼船”的典故。

南方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这两条经过大理的道路绝不是一般的道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云南高原的崇山峻岭、大江大河造成的千难万险,更是让人难以想象。诗人说:“这样的路上走着的人们也决不是一般的人们。那蜿蜒盘旋于高山深谷中的栈道,那悬空的索桥,那铃声叮咚的马帮,向后人表达的是怎样一种坚韧和刚毅的精神。”大理,正是在这样富有激情的人们脚下方能海纳百川,成为如鱼得水的“天上人间”。

3 历史的线索与真相

大理,据《史记·西南夷列传》载,约公元前二世纪时,这一带就居住着许多分散的氏族部落,“自同师(今保山)以东,北至楪榆(今大理),名为巂、昆明,皆编发,随畜迁徙,毋常处,毋君长,地方可数千里”,这些被称为“巂、昆明”的人,主要以渔猎为生。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后,汉武帝用武力降服了云南,设益州郡。据考证,当时,益州郡管辖下的二十四县中,属今大理地区的有楪榆(今大理古城、洱源)、云南(今祥云)、邪龙(今巍山、漾滇)等县,派汉族官吏来滇驻守,并从中原移民于此,并对当地“土著”采取“以其故俗治,毋赋税”(《资治通鉴》)的怀柔政策。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设永昌郡,辖洱海地区,当时,这里已是“土地沃美,宜五谷蚕桑”之地(《后汉书·哀牢夷传》)。三国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诸葛亮南下,将益州郡改为云南郡。由于诸葛亮开明的治理,深得人心,大理地区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再后来的七世纪末、八世纪初,这片土地上就有了“六诏”,也即六个较大的土著部落,其部落酋长称“诏”(王者之意)。“蒙崔诏”分布在今漾温县和巍山县北部,“越析诏”在今宾川境内,“浪弯诏”在今洱源县,“耀脓诏”在今邓川境内,“施浪诏”在今洱源和邓川之间,“蒙舍诏”在今巍山县。八世纪中叶,受到大唐扶持的六诏中位置最南的“蒙舍诏”,其首领细奴逻(彝族)统一了洱海周边,于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一说是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在今大理巍宝山建立了南诏国。据史料记载,南诏首领曾先后接受了唐王朝封赠的“台登郡王”、“云南王”、“南诏”、“滇王”等封号,而且还仿照唐朝的官制设立了“清平官”、“大军将”以及“六曹”、“九爽”等统治机构。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aab17f0100084j.html24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