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大别山长客的旅欧日记2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广播网论坛. |
[游记]大别山长客的旅欧日记2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广播网论坛. |
2007-07-16 |
大别山长客的《旅欧日记》2 5月29日 晴 清晨的荷兰清新宜人,清冷的晨风挟带着烤面包的香味阵阵袭来,使人感到既凉爽又温馨。 8:00不到,我们一行四人来到一楼餐厅。餐厅人不多,也只有十几个人,基本上是来度周末的欧洲人,他们显得很友好,不管认识还是不认识的,见面都互致问候,似乎比我们中国人讲礼貌。在用餐时,我们去倒一杯开水,在一旁的一位欧洲小女孩主动让我们这些“外国人”先倒,使我们感到惊讶和敬佩。 早餐主要是各种面包、糕点、饮品,以及火腿肠、各种肉片和烤肉,与我们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大相径庭,不过白煮鸡蛋还是挺不错的,不老也不嫩,非常可口。 早餐后,我们走向停车场,美国先生也正好驾车来接我们去他的工厂。工厂很近,距宾馆不到500米,刚上车又忙着下车。他的厂主要是生产各种竹木家具以及床垫等,是荷兰一家很不错的企业。老总美国先生今年36岁,也是一位很有作为的青年企业家。今天我们来看的企业是他三个企业中的一个。我们一下车,就是他的工厂门口,从外表看,工厂只有二层楼高,占地约十余亩,外面的绿化很考究,透过工厂的门窗玻璃,也能看到内部的陈设很有品味。进入工厂后,美国先生带着我们看了他的产品展室,主要是竹制品家具及其他各种产品,然后又带我们看了生产车间,认真地给我们介绍了工艺流程和操作,然后与我们商谈了与龙华集团合作生产竹制品家具事宜,双方谈有的谈判谈得激烈,又显现出合作的诚意,最终达成了合作意向。 在考察和谈判的过程中,我对这家企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具有创新精神,有着很新的设计理念。比如有一对桔黄色躺椅,坐上去感到非常舒服,摆设在门厅的一角,主人介绍说,他们是根据剥桔子皮的原理设计的,一方面,曲线的设计流畅、自然、质朴,另一方面,把人考虑为用桔皮保护的内质,真正达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他们体现了对职工的人文关怀,不仅职工节假日不上班,而且不加班,在通向二楼的楼梯处,还专门为残疾人设计了滑动的座椅。他们力图拥有自己独特的技术。他们的产品大多是自己设计的,就连有些机械设备都是自己设计制作的,主人还亲自操作演示了一台他们自己制作的压力包装机。他们十分注重企业的形象和品味。他们不仅借助有关媒体宣传自己的产品,而且在自己的产品形象、质量等方面,颇费工夫,在展室的布置上、工厂的管理上也颇费心机,让人感到进入他的工厂本身就是一种感官上的愉悦。他们具有典型的欧洲人性格:沉稳、实在,不说过头话。在谈判中,虽然比较艰难,但可感受到他们的诚意,在供货的数量和时间方面,尽量给自己留有余地。我想,两家的合作肯定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双赢。 美国先生上午还有更重要的活动,不能再陪同我们,委托他的朋友,一个叫杜博士(中文名)的及其夫人陪同。之后,我们才知道,他要陪同家人外出度周末,这也是荷兰人注重休闲、注重生活质量的一种表现吧! 杜博士曾数次到霍山,对中国、对霍山都比较了解,也非常健谈。他夫妇二人领着我们向一百公里之外的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进发。 在从布瑞达镇出来的路上,小镇绿树成荫,不高的楼房(一般二、三层楼)很是别致,街道、河流清洁干净。 在通往首都的高速公路上,依旧是川流不息的度假车辆。抬头仰望荷兰的天空,一片湛蓝,稀疏的白云点缀其间,犹如蓝被子上绣上的朵朵白花。再往远处看,为数不少的飞机在蓝天上拖出长长的白色尾巴,好像是顽皮的孩童用粉笔在蓝色的黑板上划出一条条纵横交错的白线。道路两旁的农舍不像德国农舍相对集中,而是星罗棋布,散落在无边的绿色之中。两边的田地里只有少量的麦苗、土豆等农作物,而大片大片的是如茵的草场。在草场上,成群的奶牛悠闲地摇着尾巴,拽着嫩草,好一幅乡村图画。别人说荷兰是风车之国,低洼之国、花卉之国,我说荷兰也应是奶牛之国。在田野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发达的公路网,成行、成片的树木,由此我想到了我们中国下了很大功夫而始终没有做好的农田林网。 进入阿姆斯特丹已是中午12:30。我们住进了罗尔沃特酒店,放下行李,就随杜博士去吃午餐。路上,杜博士给我们介绍这个城市名称的来历,他指着路边的阿姆斯特河说,阿姆斯特丹是阿姆斯特堤坝的意思,阿城就是建在阿河堤坝上的城市。紧接着,他又指着右边河对岸的高层建筑说:那就是菲力浦公司的总部。 我们终于来到一家叫南天酒楼的中餐厅,餐厅自然又是中国人开的,服务员大多是中国人,也有一小部分是外国人为中国老板打工。这里的中国味还是比较浓的,不仅体现在酒楼的装潢、陈设、服务员、菜肴上,而且还有一大批来此就餐的中国人和华侨。 吃过午饭,已是下午2点多钟,张先生带着我们参观了一家钻石加工厂,据说荷兰的钻石切割技术是世界上一流的。一位会汉语的营销人员向我们介绍了钻石的切割工艺,并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讲解各类钻石的成色、纯净度、识别方法、价格、退税等,大概不外乎是推销产品而已。最便宜0.17克拉的钻石需240多欧元,而1.01克拉的好成色的钻石约需8700多欧元,对此,我们也只有看的份、听的份。 走出钻石加工厂,张先生带领我们一行步行至市中心买照相机(来时,我们均未带)。我们走在大街上,尽情地品味这座古老而又魅力无穷的城市。阿姆斯特丹的建筑都不算高,一般在五、六层,所有的建筑都被蓝色、绿色和红色精心地装饰着,密密的水道又将这些可爱的街巷一块一块地分割开来,成群的海鸥在小道、人群和楼房间飞舞,极富情调。 我们在市中心广场附近转悠了半天,兑欧元,逛商场,买相机,被弄得晕头转向。因为,为兑欧元跑了商场一至五楼数次,跑到街上数家,最终不得不在汇率杀得不太狠的一家兑换了1000美元,兑得791欧元,以解燃眉之急,再回商场五楼购得一台索尼数码摄影摄像机(749欧元),走向商场大门口,我们已是最后一批顾客。 30日凌晨1:40于阿姆斯特丹 5月30日 阴 早晨8:00起床,拉开窗帘,灰蒙蒙的天空,看来今天肯定是个阴天,这倒应验了张先生的那句话,那就是欧洲很少见到太阳,阳光对欧洲人来说,太难得了,欧洲人是阳光的饥饿者。这使我想起昨天的见闻,在阿姆斯特丹的街上,到处是晒太阳的人群。 早餐后,我们前往预定的目的地,即荷兰的风车村和木鞋加工厂。这两个地方在一起,距阿城不过五、六十公里。 车行40分钟左右,我们到达了目的地,进入停车场,迎面见到一尊叫劳动者的雕塑。我们随着人群,鱼贯而入景区大门,在大门的左前方,就是荷兰著名的木鞋加工厂。我们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只5米左右的桔黄色的木鞋,走到加工厂门口,又见到两双50公分左右的木鞋。进入木鞋加工厂大门,映入眼帘的是荷兰昔日各种木鞋的展窗,透过一双双破旧的木鞋和图片,我们深切地感受到荷兰悠久的历史、 勤劳的民族以及该民族所特有的、灿烂的文化。荷兰是低洼之国,为了便于耕作,他们创造了木鞋,木鞋同时也成就了荷兰民族的一段辉煌历史,乃至于在现代文明的光辉普照整个世界之时,世界各地人民仍然念念不忘荷兰木鞋。小女斐斐在得知我来荷兰时,也曾专门提及木鞋,称之为荷兰的民俗。再往前走,是木鞋的加工现场,再往里是荷兰的各种木鞋以及围绕木鞋所做的各种工艺品。 见到荷兰的木鞋,我们一行都感到非常兴奋。不仅因其古老、新鲜,而且感觉到这些东西很独特,各种款式,琳琅满目,色彩斑斓,每一双都让人眼馋,每一双都让人爱不释手,每一双都让人想一试为快。在鞋业发达的今天,木鞋不仅仍具有实用价值,而且还具有很强的观赏和收藏价值,这使得我们一行不由自主地慷慨解囊,一改吝啬、只看不买之习。 从木鞋加工厂出来,我们沿着乡村小道,去看同样古老而新鲜的风车。远处几座风车正在转动着千余年的车叶,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各种肤色的人们的目光。 我们所到的风车房建于1781年,至今仍在不停地转动。磨坊高约30余米,占地约一亩,共三层。整个建筑为木质构建。第一层为原料的捣、兑以及碾磨,二层为齿轮的衔接,三层为风车的车叶安装。从外看貌似简单,从里看却非常复杂。 不觉已是中午。我们从古老的奶酪加工厂出来,等候杜博士一行的到来。 昨天午餐后,我们就婉言谢绝了杜博士的陪同,但他今日约了几个人想和我们见面,谈一谈有关项目事宜。本来,准备上午8:30左右见面,因其车子撞到一条小鹿而耽误了时间,故改在中午见面。 我们终于等到了杜博士夫妇,他们带我们去一个距这个景区约30公里的小镇——沃伦丹。沃伦丹是70年前,围海造田建成的,处于北海的南部。我们来到小镇,小镇上非常整洁,一、二层的建筑座落其间,典雅、清新,每户的门口和窗台都摆着鲜花,这也不外乎人们称荷兰是花卉之国。 我们来到一家酒店,面对大海。海港边,有不少船只穿梭来往,绝没有我们在国内常见的柴油机冒着青烟、震得天响、拖着油污横冲直撞的现象,而是非常绅士的、静静的来来往往,天空中飞翔着无数的水鸟,一只灰色的鹤在不远处的船头上优雅地理着羽毛。酒店外的小街上,不少人在无雨的屋檐下品着啤酒、抽着雪茄、谈天说地、笑声串串。 我们在酒店等来了四位客人,彼此寒喧后,就边吃边聊。酒水上了荷兰的白葡萄酒,又上来了西餐。西餐我们是吃不惯的,好在最后每人又来了一条海鱼——舌头鱼。我们马马虎虎地吃了午餐,可这顿不起眼的午餐却花掉了主人480元欧元。席间的谈话当然是谈项目,三个项目,只有儿童基金会准备到霍山资助1万欧元是令我感兴趣的,其他两个项目不过只是推销他们的机器设备而己,而杜博士也不过只是为了中介费而己,我们心知肚明,只得应付。俗话说:吃人家的嘴短嘛! 从沃伦丹镇出来,已是下午4:30。我们顶着蒙蒙细雨,在5:30左右到达了海牙。海牙实际上应是荷兰的首都,虽然只有70万人,但其政府机构、外国使馆、乃至王室办公场所均在海牙。海牙有富有自己特色的建筑。比如五星级的温泉酒店、地上四层地下四层的大赌场、大西洋与北海交汇处的雕塑等。同时,海牙的别墅很多,在绿色丛中不时地展现出在我们的眼前。海牙拥有很好的绿化,到处是绿茵,到处古树参天,鸟声不绝,海牙本身就是绿色之海,就连有轨电车也行驶在浅浅的草丛中。海牙有美丽的海滨,这里是大西洋和北海的交汇处,蓝天碧海,一望无际,使人感到恍惚已到了天涯海角。这里成群的五色人种都有,或在海边漫步听涛,或在白色的沙滩上沐浴着难得的阳光。海牙注意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该让给绿地的毫不吝啬,不该浪费的惜土如金,他们有不少的写字楼都建在道路的立交桥上,有的立交桥上,写字楼下甚至还通火车。海牙最有名的莫过于海牙国际法庭,这栋建筑原为荷兰国王伊凡的宫殿,1949年卖给了国际法庭。这个法庭的建筑是典型的荷兰建筑,四扇大门上有四个铁铸图案,即平等之神、司法之神、光明之神、和平之神。大门的左侧,是一个建得非常考究、占地不足10个平方米的纪念碑,里面点燃着圣火,是于2004年4月27日所立,为全世界在战争、饥饿和温疫中死去的人们而建。大门的正前方,是一尊雕塑,有四根2尺见方的黑方大理石立柱,立柱均呈方形,高约二十余米,是为二战胜利所立。 海牙终于与我们再见了。下午六点多钟,我们奔向287公里以外的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车行一个多小时,穿过两国边境。在蒙蒙细雨中,我们静静地享受着暮雨中比利时的乡村景色。 晚8点多钟,我们到了布鲁塞尔,这里城郊的风景很美,绿树成荫,小鸟成群,雨霁的天空感到格外的清新。张先生告诉我们左边四层的建筑群就是北约总部,大门的正中,有一个很大的北极星标志。约五分钟左右,我们进入了布城,傍晚的布城很安静,街道上很少有行人,有的只是成排停放的汽车,大概布城的居民要么在家,要么在酒店已开始了有滋有味的夜生活。布城的街道不宽,建筑也比较陈旧,更少看到树木,让人感觉到没有什么生气,特别是那么多条街道见不到一棵树木,犹如看到一个成年男子不长胡子的脸那样感到难受。 晚上住在台湾人开的金龙酒店。我们一行四人要一瓶北京二锅头,这瓶酒30欧元(相当于人民币300元左右),品上这纯正的北京酒,我们仿佛已回到了家。 晚12:40于布鲁塞尔 5月31日 多云 今天是欧洲的圣灵节 早晨的布鲁塞尔大约只有摄氏12度左右,我们都穿着单衣,坐上汽车,就懒得下车了。 首先来到著名的小尿童观景,一睹小尿童的风采。在同样没有树木的一个小街口,我们看到了这尊雕塑。小尿童的故事发生在比利时卫国战争期间,那时德国兵想炸毁布城,埋好了炸药,点燃了导火索之后,全部撤退,小尿童于连出于好奇用尿浇灭了导火索,从而保住了布城,为此,布城市长曾授予于连布城“第一公民”的称号。各国元首也经常光顾于此,并纷纷用自己国家的国旗为其做套装,目前,小尿童已有360多套服装。今天,小尿童被套上了比利时国旗装,如不仔细看,倒像一个黑猫警长。 看过小尿童,我们又前往市政广场。早晨8:40左右,警察没有出来,我们把车子直接开到了广场。广场不大,显得有些古老与陈旧,市政府大楼雕梁画栋,很是气派。而市政大楼的左侧、有白天鹅雕像的楼房更令人注目,这栋楼的上面,马克思曾住了十八个月,完成了《资本论》的写作,并在此起草了《共产党宣言》。这个广场也正因为马克思的伟大而显出了其与众不同。 布城的早晨依然很安静,既很少看到流动的汽车,也鲜见行人。张先生说,今天是圣灵节,人们昨晚肯定玩得尽兴,早晨起得不会早,何况节假日的商店是不开门的。偶尔看到的行人是旅游的、出门锻炼的、溜狗的等等。使人感到布城缺少点什么,大概是生气与活力,总像一座睡不醒的城市。 我们来到布城的城郊,看到了第十一届世界科技博览会会址。这个建于70多年前的建筑风采依旧,仍然很是迷人。在这还有一个原子球模型,高达40~50米,共9个球,有4个球可通过球之间的连接电梯而进入。这尊雕塑,体现了人们对科学的追求与探索,也给后人以巨大的想象空间。 从布城出来,我们直奔欧洲西部内陆国家——卢森堡。卢森堡人口41万,勤奋好学的卢森堡人都能熟练地掌握3—4种语言。卢森堡拥有400多家银行,也拥有很多规模庞大的钢铁联合企业。卢森堡拒绝移民,经济发达,人均是欧洲首富。在卢森堡,我们在温暖的阳光下参观了市政广场(宪法广场),大公馆,来到了阿道夫大峡谷。大峡谷长约4.85公里,上有三座大桥,与其说是峡谷,倒不如说是一道山沟而己,只不过这个山沟经过了精心的包装。茂密树木环绕在大峡谷周围,从绿树丛中露出一处处古堡塔尖或古色古香的城墙,几座大桥横跨峡谷,远远望去犹如一幅美仑美奂的油画。卢森堡环境优美,城中建筑古朴典雅,古树林立,街道干净,空气的洁净度很高,是一个很适宜居住的美丽城市。 在一家温州人开的餐馆吃完饭后,我们又开始了新的旅程,前往400多公里之外的法国巴黎。15分钟左右,我们进入了法国的境内。由于连日的奔波,使人感到非常的困顿,我就在车上晒着暖洋洋的太阳,美美地睡他一觉吧。 睁开眼睛,距巴黎还有100多公里,沿途依旧是风景如画。蓝天白云之下,大片的油菜花,青青的麦苗,如茵的草场,成群的牛羊,还有寥若晨星的民居,在绿树丛中不时地闪现。 我们终于到了巴黎,住在水星酒店,由于时间还早,我们就驱车进入市区观光。约六分钟左右,我们见到了著名的塞纳河就静静地流淌在我们的左侧。河的对岸有四幢高楼,均像翻开的书本,张先生介绍说,那是国家图书馆。说话间,只见前边是一座建筑物下的立交桥,张先生开玩笑地说,我们走那要注意,小心欧元掉下来砸着我们,那是法国的财政部大楼。 沿着塞纳河畔一直往前走,我们发现河边的围墙上有黑色的铁盒式的东西固定在上面,张先生介绍说,这是法国的旧书摊,已在塞纳河畔存在了一千多年。 转眼间,我们来到了巴黎圣母院的后门,从塞纳河的桥上,我们就仔细地品味这座古老的建筑,教堂式的风格非常典型,在大树丛中更显得肃穆与神秘。我们从后门进入其后院,有四排修剪整齐的菩提树分立于一尊圣母抱子的雕像两边,还有一些不知名的鲜花散落在教堂的周围。游客或缓步徜徉在院里的砂石路上,或坐在菩提树下的长凳上聊天、休息。我们沿着院子的砂石路,顺着塞纳河畔,一直向正门走去。圣母院的确很美丽,从侧面看上去,这么宏大的建筑竟是精雕细刻,简直就是一件硕大的艺术珍品,圣母院的确很古老,古老藏于它悠扬而带沧桑的钟声里,也映照在这附近诸多的古树中。 圣母院的正面是一个大广场,广场上有一尊尼古拉一世的雕像,高高的门头上随处都是雕刻,有圣母抱子、仙女、耶稣的弟子群像,还有亚当、夏娃等等,所有雕塑雕刻精细,线条流畅,神形兼备。右边是入口,即天堂之门,左边是出口,即地狱之门。我们从天堂之门进入教堂,里面有100余人正在念经,我们在这硕大的教堂中感到新奇和赞叹,身临其境,更感到神圣、雍容、华贵,的确值得一看,的确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建筑艺术。从圣母院出来,我们来到了右侧门,张先生给我们介绍,这个门在雨果的小说里多次出现,卡西莫多就在这个门的上面,倒下了蜡烛油,吓退了撞门的愤怒人群。是啊,雨果的小说,使这座精美的建筑更富有神秘的色彩,而这座建筑也成就了雨果的小说,二者应该是珠联璧合,稀世之珍。 在张先生的陪同下,我们驱车经市政府,来到了著名的协和广场。法国的大革命时期,路易十六及其家族等2000多人就是在这里被推上了断头台。广场的正中是一块拿破仑从埃及抢来的方尖碑。把别国的国宝抢来安置在自己的广场上,不知法国人是什么样的心理,更不知埃及人见到此物的滋味。方尖碑的两侧,是路易十三以小女儿名字命名的夏洛特喷泉。广场的南侧是议会大厦,北侧是海军司令部,西北侧则是美国大使馆,大使馆有三道障碍物,大批的警察,警车部署于使馆周围,世界上也只有美国的使馆如此风光与体面吧!从美国大使馆再往西就是总统府了。广场的正西侧是香榭里舍大街,大街的尽头就是法国的凯旋门了。凯旋门气势恢宏,雕刻精巧,来参观的人也为数不少,有不少游客上到了建筑物的顶部平台。据说戴高乐将军都未从正门下走过,真正从正门下走过的只有三个人: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德国纳粹第一人希特勒,还有一个是1963年驾着小飞机超低空飞行、躲过法国空军的雷达、直到飞于此门才被发现的苏联人。 从香榭里舍大街出来,我们来到了法国的大美术宫,从宫顶上向东望去,埃菲尔铁塔巍然挺立于眼前,这座高321米的建筑,为世博会(第三届)而建,曾在法国引起了多次争论,包括是否要建,什么时候拆除,等等。现在看来,这个宏伟的艺术杰作已无讨论这些问题的必要了。从埃菲尔铁塔再往东看,则是戴高乐军校。 在一家固镇人开的中餐馆吃过晚饭后,我们就去逛塞纳河。在距埃菲尔铁塔不远、塞纳河畔的道路上,张先生告诉我们先到附近的一处隧道看看。这个隧道的上面有一束金色火炬,隧道里面的中间隔栏是一排白色的立柱,其中的一根曾被撞损了近1米见方。据张先生介绍,当年黛安娜王妃与其男友、开着奔驰车从万多姆广场的里兹酒店出来,在此出的事。在这,一代王后香消玉殒,给世人留下了诸多的遗憾与惋惜。当地政府至今没有修复这根立柱,大概是为了表示对无聊狗崽们的痛恨,同时也是为了永恒的纪念吧! 傍晚的塞纳河畔已下起了小雨,我想,是否我们刚才的凭吊又勾起了上苍的怀念呢?我们到达岸边码头,是21点差5分,我们终于挤上观光船。此船有上下两层,每层可容纳400多人。坐在船舱透过蒙蒙细雨,慢慢翻阅已是万家灯火的美丽画卷,让人感到赏心悦目。游船通过了一道道风格各异的大桥,每过一道大桥,就等于又翻开了新的一页画卷,在这长长的画卷中,我们看到满载游客的来往游船,拽着光柱、川流不息的汽车,打着雨伞在晚风中散步的人群,被雨水浸润的树木花草……我们还看到被灯光装饰得无比辉煌的卢浮宫、圣母院、亚历山大三世大桥、埃菲尔铁塔以及法国的自由女神…… 6月1日晨7:00于巴黎 6月1日 阴 早晨依然感觉丝丝的寒意(14.5℃),坐在车子里还仍然摆脱不了寒意的侵扰。 巴黎街头的警察多,几乎随处可见,这是近几天来,我们在欧洲其他城市没有见到的现象。巴黎街道的雕塑多,有石雕的、大理石的、青铜的、铸铁的等等,内容有法国的皇帝、知名的将军、传说中的神话人物,甚至有二战时期英国首相邱吉尔的塑像,与戴高乐将军的塑像隔路相望。巴黎的街道车辆多,在车上,你能感觉到车子在车海中缓缓地向前流趟,今天上午到凡尔赛宫,我们的车速只有20—30公里/小时,以至四十多公里的路程,我们走了一个半小时。 在巴黎东南郊18公里处,即是法国的凡尔赛市。这个小市共有18万人口,公元1305年被路易十三定为皇家狩猎场,1402年建造了行宫——凡尔赛宫。小市非常干净整洁,街道两边依旧是高大的梧桐树,梧桐树下是法国上班族停放整齐的轿车。来往的车辆中,大多是来凡尔赛宫参观的游客,看来,凡尔赛市也应是一个旅游城市吧。 由于游人很多,又下着小雨,张先生带着我们采取中国式的办法,直接到入口处挤进了宫殿内。殿内非常宽敞,摆设着不多的精致用品,更突出了房屋的空旷与高大。房顶一般均为壁画和包金乃至纯金的雕塑,门框一般为搭配协调的各色大理石镶成,墙上挂得一般为路易家族的画像,还有拿破仑及夫人约瑟芬的画像等。整个宫殿气势磅礴,金碧辉煌,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欣赏这偌大的艺术宫殿,绝对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艺术享受,同时了给人们心灵带来震撼。从这里,我们在感觉到统治者的奢侈生活、至上权威的同时,也感觉到法兰西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以及法兰西人民的智慧和才能。尤让人感到称奇的是,拿破仑上台后,并未彻底否定路易家族,并没有把路易家族的所有东西踢出宫殿,而是继续予以保留与保护,自己只是占了宫殿的一角,没有人为地予以破坏,更没有人为地割断历史,而是抱着尊重事实、尊重历史的态度,使得这个人类建筑的精华完整无缺地保护下来,这无疑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而这个财富既是有形的,而更多的是无形的,这更值得我们中国人的深思与反省。 从宫殿出来,雨已经停了下来,气温也回升了一些。来到宫殿后面,浏览了经世人精心包装的后花园,再远眺如黛的山林,似乎听到其中隐隐的马啼声。 走出宫殿大门,已是中午12:30分左右,流动的黑人小贩的叫卖声不绝于耳,我们无心继续欣赏,直奔海天中餐馆。 下午,我们逛过黛安娜男友父亲——埃及石油大亨开的老福爷商场。晚上,我们不想吃有生猛海鲜的法国大餐,而是小吃之后,去吃一顿文化大餐——观看红磨坊演出。 红磨坊是法国的歌舞剧院,有红色风车标志。这里的表演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历经128年经久不衰,越演越红火,这里演员往往是法国的歌星、舞蹈家,个个都是精挑细选,演出阵容庞大,约有一百余名男女演员。这里的演出也与众不同,女演员衣着很少,但绝不是那种低俗的表演。这里的灯光、音响、舞台、舞美的设计也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晚上9:40,我们每人花95欧元进入红磨坊,此时上千人的剧场已基本坐满,我们只能在最后的一排观看。这场1小时40分钟的演出,的确令人大开眼界,其场面宏大,演员演技纯熟,气质高雅,高潮迭起,掌声不绝于耳,身临其境如置身于艺术圣殿之中。 演出结束这前,来了大批警察与记者。这时我们才知道,今晚的剧场中,来了一位亚洲国家的元首,与我们一起观看了演出。 6月3日晨7:20于里昂 |
原始链接:http://bbs.ahradio.com.cn/read.php?tid=70861 |
转自:7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