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霍山新闻、游记-秋行大别山-从龙井河到白.

[游记]霍山新闻、游记-秋行大别山-从龙井河到白.

2007-09-05    chinahuoshan.cn

从2002年开始知道大别山的“龙井河-白马尖”穿越线路以后,一直想找机会去走一走,恰好今年来内地出差一段时间,心想这回总能完成心愿了。因为是走大别山这样的交通不便的线路,就想在合肥找一些朋友一起去,大家也好分摊点费用,毕竟“花最少的钱,走最远的路,看常人所不能见的风景”是背包客的本色。可是吆喝了好多天也没找到一个同伴,最终决定不考虑费用问题,还是像以前一样一个人出行。参考了以前一些简单的龙井河和白马尖的行程介绍,并咨询了一些朋友后,决定周末一人出行,尝试2天完成该穿越线路。

早晨06:35,赶到合肥交通饭店旁边的车站,可惜来晚了5分钟,第一班去霍山的班车刚走,于是上了06:55合肥-霍山的大巴,大约09:00抵达霍山县城。因为去目的地“堆谷山”的直达车要11:30以后才出发,下午15:00才能到终点“堆谷山”,这样时间就全部耽误在路上。本来我已经上了去堆谷山的班车了,听他们一说,马上跳下班车,叫了一辆摩托,一路狂追,赶上了09:00去磨子谭镇的中巴,准备在磨子潭再换车,走一步算一步。11:00左右,到了磨子潭去堆谷山的岔路口,下来以后,发现根本没有进山的任何交通工具。找了半天,只有一辆在等客的机动三轮车,问车老板,说要等到差不多上齐人了才会走,那样至少要在下午了,一个人要进山,唯一的选择就是包车,车老板也挺直爽,告诉我没有60元,他根本不去蔡家畈,怎么也谈不下来价格,无奈之下,只好上了他的车,开始向蔡家畈进发。三轮车在崎岖的山路颠簸盘旋,其间车竟然还绕过了岳西的地界,就是以前有关龙井河资料里见过的“黄尾”。大约走了2个小时,13:30终于到了堆谷山村,三轮车主把我扔在一户人家的门口,告诉我这就是龙井河入口的村子。实际上我对于龙井河入口的村名一直没搞懂,什么堆谷山、蔡家畈,到底哪个才是真正的入口呢?

到了村庄后,当我说要找一个向导时,当地的山民奔走相告传说着又来队伍了,大家都很兴奋,但看见车上只下来我一个人,后面也没有后续的车子,再问清楚确实只有我一个人以后,觉得很奇怪,因为以前这里没有过一人来的情况,大家在看到没有商业机会以后,立即兴趣索然了。不过他们在看到我的大背包以后,最后一致认为我是哪个机构来探路的,准备今后带大部队来的,我不置可否地表示沉默。最后有一个10多岁的小孩自告奋勇地要为我当向导,我笑着背着包去了他家,告诉他我要去白马尖,他立即去把家长找了出来,并流利地把线路及向导等的价格报了出来,并告诉我,要是帮忙背包的话,还得如何如何。我告诉他们我当晚要去老庙晚露营,第二天一早再出发去白马尖,然后从白马尖下马家河,围着我的当地人觉得很奇怪,坚决地认为我不可能在当晚能到老庙湾,建议我晚上回蔡家畈,第二天走近路上白马尖。当我坚决地告诉他们我不回头,他们就为我计划了一个露营的地方“二号营地”。因为来之前,我对线路的详细资料完全没有概念,手里只有一份安徽省分县地图,从那上面看不出任何更详细的情况,只能听当地人说了。我想,反正带了帐篷以及足够的物资,尽量赶吧,走到哪里算那里。在向导家吃了点饭以后,向导带了点水和一件外套,背着个旧书包,我们就出发了。

沿途看见正在修公路,山路已经基本被破坏了,向导说这里马上就要开放旅游,“十一”以后就开始要收门票了。向导带着我尽量抄着还没有被破坏的山路上行,一路上都看见在修台阶和石板路,很多天然的岩石被炸或是凿开来修路了,不少的植被都被毁坏殆尽,真为这里的自然环境惋惜,为什么中国的开发往往与破坏环境紧密相连的呢?我心想我以后大概再也不来这里了。

路上和向导闲聊,基本上弄清楚了当地的地名及隶属关系,“堆谷山”是一个行政村的名字,相当于以前的生产大队,下面管辖着好几个自然村,就是以前的生产队,“蔡家畈”是“堆谷山”一带的通称,我们出发的那个村子叫“安家岭”。我们当晚的目的地“老庙湾”以前是一个自然村,属于“马家河”行政村,村子分为“上湾”和“下湾”,因为封山育林以及交通不便等原因,里面的人家基本上都搬迁出来了,现在还剩下一些老人及比较贫穷的人家还住在村里。

我们沿着溪谷向山里走,路上的风景还算不错,很快我们就到了第一个大瀑布-龙井瀑,看见瀑布从山上倾泻而下,着实比较壮观,下到潭底,拍了几张照片后就起身继续前进。在瀑布的后方山峰中,我看见一条非常长的裂缝,从山谷中间一直延伸到河床边,裂缝中好像还有水流,像是一条溪谷,就问向导沿溪谷是否能上去,向导说那里好像还没有人上去过,心想什么时候把技术装备带齐了,找几个人一起从裂缝攀登上去看看岂不快哉?途中先后看见几个工棚,向导说是一号营地和二号营地,真为开发商感到羞愧,人造景观都快登峰造极了。我估计等整个龙井河开发完毕,最多也不过是赶上庐山三叠泉瀑布的一半,而开发完毕以后,龙井河的灵魂“山野之灵气”也就基本上丧失殆近了。当我们到二号营地后,向导看看才用了1个多小时,就告诉我,今晚天不黑就一定能到老庙湾,绝口不再提在二号营地过夜的事了。歇息片刻后开始动身了,向导说要帮我背一下包,我说不用,他试着背了一下,告诉我太重了,他说估计我背着包走不长久。其实我的背包还不到25公斤,没有在以前拉练的时候背的重,向导很不理解我为什么要背那么大的包,并且拒绝要他们村里人帮忙,认为我是在自找苦吃,我没有正面回答他,就说仅仅是自己喜欢而已。在二号营地最大的收获是拾到了2支相当不错的竹根手仗,我和向导一人一支,这2个东东在后来的行程中给了我们很大的帮助,可惜我那支手杖最后拉在磨子潭的旅店里了。

我们沿着河滩里的卵石以及河道边继续前进,沿途都遇见了在开山凿石的修路工人。很快我们经过了一段河床,左侧是丛林,右侧的岩壁光溜溜的,要过去只有下水或者从岩石上攀过去,河床里水流湍急,岩石上非常湿滑,这里已经有人用毛竹搭了一道简易的栈桥,估计很快这里就会有钢筋水泥的栈桥耸立在河床之上了。渡过竹栈桥后,马上就到了第三个瀑布“鲤鱼跳龙门”,其实当地人都把这个瀑布叫“鬼门关”,等我从瀑布旁边爬上去,到了瀑布的顶部,钻过一个天然的石头门以后,觉得“鬼门关”这个名字更贴切一些,因为上了坡度极陡的山坡以后,到了瀑布顶上,马上就必须钻石门,石门的出口是空的,下面有好几米的落差,要通过一道独木桥才能到对岸。

向导说龙井河的开发大概就到“鬼门关”为止,一般游客到了这里以后,可以从鬼门关下面不远处的一条捷径,沿山路返回,他原先计划的就是我们游览完龙井河,从这条小路回蔡家畈。通过“鬼门关”,人工的一切痕迹就开始消失了,到这时我才感觉到真正的山野气息。我们沿着原始的山径,踏着厚厚的落叶及腐植层向老庙湾前进,路边野花怒放,山果累累,向导说大概再过一个月,野山栗成熟后,地上会落下红红的一层,说的我大咽口水,可惜现在的山栗都还没完全成熟,我只能顺手在路边上找些山揸果解馋。不知不觉中,踏过数座枯木搭就的小桥,翻过几个山冈,看见路边有茶叶丛,向导说马上就到老庙湾。当我上到山冈上后,看见山谷里面散布着几幢农舍,田园里色彩缤纷,远处隐隐地传来狗吠,一派陶渊明笔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场景。尽管是晴朗的白天,我脑海中立即浮现出温庭筠和辛弃疾的诗句“鸡鸣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明月别技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迎着狗吠,我和向导来到村口,向导说这里的人家已经很少了,眼前是一家,再到上面一点还有一家,其他的房子里都没有人居住了。他说上面那家不太好,我当时没理解,一直到第二早上出发后,路过上湾的同样是杨姓人家,看到他家门口的木牌后才理解了向导的意思。那户人家在门口树了块木牌,上面大意是:致各路驴友,凡从龙井河到白马尖,路过此地需交纳2元/人的山林费,并为驴友提供担架服务,费用优惠,每次最高限额为100元;并且还声称提供食宿服务云云,上面的落款已经忘了,当时一笑而过,连拍张照片的兴致都没有。

我们到了一户杨姓的农家,出来迎接我们的是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婆婆,我们说晚上可不可以在她家门口过夜,问她能不能给我们些热水,再帮我们弄点吃的,老婆婆说眼下只有她和老伴在家,儿子在山下当老师,媳妇恰好今天去山下送东西了,可能做的东西不合我们的口味。我们说没关系,什么都成,难道还好意思差遣老人家做什么山珍海味吗?老人为我们倒了二碗茶水,在走过3个小时的山路以后,我觉得这粗茶水好过任何精美的饮料。

我刚把行装卸下,才休整一会,上湾方向传来了人声,不一会就看到几个武装整齐的大汉从山路上匆匆而下。我估摸着可能是合肥长城户外的队伍,因为在出发的前一天晚上,我才得知周末长城有队伍去白马尖不过和我的方向是相反的,本想和他们一起去,但没找到他们的联系方式,我一直就估摸着会在路上遇见,掐算时间,应该是他们了,果不其然正是他们。他们准备下到龙井河,当到老庙湾以后,已经是5点多了,在计算过剩余的行程后,估计时间不够了,于是他们就也决定在老庙湾过夜了。

当晚我们一起在老婆婆家吃了真正意义上的农家饭,山里人家的日子真是清 苦,除了自家地里出的蔬菜,常年见不着荤菜,米、油、盐等全部要从山下挑进山。老人家怕我们吃不下,还特意为我们加了鸡蛋,这已经是他们家最好的食品了。尽管我们走了一天,大家都很辛苦,但明显地觉得饭菜难以下咽,要不是真的饿了,可能连一碗米饭都吃不下。因为两位老人家都已经是高龄了,杨老汉85岁,老婆婆84岁,做的菜也就是加点油盐,用水煮一下就算好了。我本想去帮忙做饭的,可是那烧木柴的大锅我实在不会用,勉强试了一下后落荒而逃,只能就此罢手。吃完饭后,与合肥的朋友们在一起神侃了一会,大家就都纷纷钻到帐篷里了,山里昼夜的温差很大,老庙湾的海拔有900多米,夜里很冷,帐篷里挂满了小露珠,夜里时不时地听见狗的狂叫声,耳边反复回荡着隔壁帐篷里欢畅的呼噜声,在各种声音的交织下,我迷迷糊糊地混过了一夜。

早晨5点多起来后,听向导说山里的野猪很多,夜里常来偷庄稼吃,所以在房屋的四周都布了带电的电线,夜里狗叫是因为庄稼地里有野猪出没。大家早晨起来后,不约而同地说我们自己做饭吃,于是各自拿出炉具,方便面、麦片粥等纷纷上场。饭后与长城户外的朋友在一起合影留念后,7点半我和向导就向着白马尖出发了,一路上基本都是缓缓的上坡。

穿过“上湾”杨姓山民的告示牌后,路过一个很大的蘑菇养殖场,看情形是已经荒废不少日子了,一路上茅草和灌木丛生,把山路几乎都遮挡住了,幸亏穿的是长衣长裤,否则有苦头吃了。向导还告诉我沿路上有很多蚂蝗会攻击人,他一会就停下来检查是否有蚂蝗爬到他的腿上,弄的我毛骨悚然,很恶心这些软体动物。去白马尖的路上,开始的时候,路上要过很多个小沼泽地,我和向导都用手杖小心地探着路,谨慎前进,一不小心就会失足。一路走着,尽管路况有些难走,还是觉得不虚此行,毕竟从鬼门关开始的路线,还是保留了相当的原始风貌。途中经过一段非常类似人工砌成的废城墙,但实际上却是天然的,另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废城墙的旁边,有大片的野板栗,我和向导摘了些下来,里面的果实都还没成熟,尝了几个后就打消了摘一些回去的念头。

经过废城墙后,一路上看到好多奇形怪状的石头,有飞来石状的,有城门形状的。白马尖的松树也非常有特点,有被雷电劈空心后还茂密地生长着;有整个树被雷电劈中,火烧之后,不死的灵魂依然如苍龙般挥戢向天;有如黄山的迎客松般伸着热情的双臂欢迎人们的到访。在快到多云尖的山脊上,向导指给我看一大片的乔木林,说是“高山杜鹃”,我简直无法想象如果到了春天,漫山遍野的杜鹃红艳艳地千树万树绽放的美景,估计也就和当年的老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潘东子梦见红军回根据地时的情形一样吧?

当我们开始上多云尖以后,向导的嘴里就开始反复着四个字“十里长岗”,他指着前面连绵起伏的山脉说,前面就是多云尖和白马尖了。我们穿过很多的奇松怪石,忽然,在前面的林子里,远远地出现了一座石头房子的顶部,向导说我们已经到多云寺了。这是我的感觉就像是《西游记》中唐三藏师徒,经过千辛万苦后,终于看见佛祖的雷音寺一般的心情。说实在的,我这次来白马尖,几乎就是有一种朝圣的感觉,因为很小的时候,看过一部电影《风雪大别山》,对大别山一直有一种深深的敬意。走过多云寺,前面竟然有连续的2个天线发射塔,大自然是伟大,但人类一样是很了不起,在这海拔1700多米的山峰上,竟然有高耸的铁塔,相信是经过极其困难的搬运才上得山来的。

过了天线后,很快又到了一座山头,向导环身指着山脊对我说,这里就是白马尖的中心地带了,我以为已经到白马尖主峰了,赶忙上去寻找传说中的界桩,可是怎么也没找到,于是我就问向导,主峰到底在哪里。向导开始吱吱唔唔地说,白马尖还在前面一个山冈上,我们还要下一个大坡,再上一个高岗,对面的那个高峰才是白马尖,他说其实白马尖一点都不好玩,和这边的多云尖一样,只是高了一点点,我们这时已经走了3个小时了,比昨天的路线要辛苦,今天很多路程是在烈日下暴晒,而且路面崎岖不平,向导不想往前走了,这时我才理解他嘴里嘟囔的“十里长岗”的意思了。我告诉他,龙井河我可以放弃,但白马尖是我这次行程的主要目的,再吃多少苦我都要登上白马尖主峰。向导又说,我们登顶后,还得原路回到多云尖和白马尖之间的山坳,因为要从那里下山,我们要走回头路,不值得。从白马尖登顶后往前走,从马家河下的路他不知道,他原以为我和以前的很多游客一样,上到多云尖后,再看见白马尖那个大坡,会主动要求从多云尖的山坳里下山的,没想到今天遇见了我,他开始婉转地说原先说好的费用不够了,又说什么今天走的太辛苦啦之类的话,反正是一心想就地下山了。我坚决地告诉他,我一定要登白马尖,哪怕原路回来都要上,向导无可奈何地和我继续前进了。

我们先是下到深深的山坳中,山坳中又有一个房顶坍塌了的废弃石屋,从这里我们开始顶着烈日慢慢地攀登,在这一路上,向导嘴里不再嘟囔“十里长岗”了,而开始改口“走怂了”三个字,我大致知道这个方言的意思,我没理会,我想我背着几十斤的大包都没叫,相信你一定没问题的。其实最后下到马家河后,在那十几公里的简易沙石公路才把我们真正“走怂了”。11:30,我们爬上最后的山峰,看见前面很空旷,在山脊的中间,看见了那个传说中的“胡家河”、“太阳”、“大化坪”三个乡的分界桩,才知道我们真正登顶白马尖主峰了。上到主峰以后,原先预想的登顶后的激动这时一点也没有了,看见山顶已经有人工开出的道路,沿着道路再往前走了几步,看见有台阶直通主峰,这时我才想起来,昨晚长城户外的朋友告诉我下山是如何容易的了,原来从太阳乡方向上山,已经是全程台阶了,我立即觉得兴趣索然。这时候,从太阳乡方向上来了一个游客,说他用了2个多小时,从山下的停车场到这里,我这才知道,其实上白马尖已经变的极其容易了,这位仁兄穿着皮鞋,空着手,照样也上了主峰,况且他还带着孩子,不过孩子后来走不动,被他放在半山腰了。

在主峰上,我发现了好多垃圾,其实一路上,我已经陆续发现不少游客遗留的垃圾,发现环保真的还是任重道远,沿途非常多的矿泉水瓶子、食物的包装袋。。。。。。,一个人有心无力,只能做到尽人事,一路上收集了2袋垃圾,最后背包实在装不下了,只得放弃,看见满目创痍,真的感到羞愧。而且非常愤慨的是,居然有一个相同品牌、新旧程度相同的矿泉水瓶子,一路上都有,而且在某些休息点,更是大面积发现,估计是某个机构的队伍,在某次活动中集体留下的。我把在白马尖的顶峰收集的垃圾和沿途拾的一些垃圾打好包带下了山,最后交给了山下马家河的一户人家。我在拾垃圾的时候,向导也不理解,说塑料瓶子等扔在山上其实也没什么大不了的,我说一个二个可能无所谓,但是一旦人多了怎么办?这些塑料制品,要是靠天然降解,50年都分解不完,最后满山不都是垃圾了吗。

收拾完垃圾以后,12:00我们开始准备下山,太阳乡方向的台阶我是肯定不会走的,走回头路也不是我所推崇的风格,和向导商量了以后,决定继续向前走,还是按照我原来的计划,从马家河方向下山。虽然向导没走过这段路,但是我想既然以前有人走过,路就一定有,根据我们在山脊上看过的路线,下山的路应该很清晰,向导是地地道道的山民,他也认为没问题,凭着他的经验,再加上我的装备物资,一定能下山,就算是在山里迷路了,过一夜也没问题,大不了用GPS和指南针往回走。

我们刚翻过2个山头,突然发现前面有一阵蓝色的烟冉冉飘在空中,我想应该不是山火,一定是有人在活动,到了前面一看,烟是从一座工棚里散发出来的,竟然是一群修路的工人在做饭,上去一问,才知道是太阳乡方向修路的开发商,让他们继续往前修路,据说是前面有一个什么叫“南天门”的景点,唉,白马尖安宁的日子不久矣!我问了修路的工人,他们告诉我如何下马家河,说是过了2个山头,从矮竹林里走下去就能下到马家河,这下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我和向导加快速度往前奔跑。可是过了好几个山头也没发现矮竹林,到是又发现了很多矿泉水瓶子,还是那个“野岭“牌,成色很新,应该就是不久前丢弃的,可是我的背包已经放满了,只有放弃收拾的念头继续前进了。就在我们怀疑修路工人的话是否真实的时候,在一个山坳间,突然出现了一个岔路,向左是竹林,向前继续是防火带,我们选择了竹林中的道路,其实后来才知道我们选了一条最困难的下马家河方向的道路。

当我们进入竹林以后,发现竹林非常茂密,大部分路段都要低头从竹林下面钻过去,特别是我背着个大包,每走一步都极其困难,竹枝、荆棘、藤条等经常把我连人带包钩住。更为可怕的是竹林中的小路时有时无,因为长期没人行走,再加上水流的冲积,以及传说当地山民在山上常年自然放牛的习惯,牛在竹林中乱钻,走出了很多岔路,经常走着走着就发现没路了,或者前面出现好几条似是而非的路,我和向导在竹林里至少多耽误了30分钟才冲出竹林,下到比较宽的山路上,这时我们发现,山路是从我们当时转向的山冈上下来的,估计我们是走了条难的路,当时应该继续往前走的。我们沿着山路往下走,沿途又遇见了几条岔路,我们都坚决地选择了左面的分支,认为那是往马家河最近的方向,其实一直到了晚上,我在磨子潭住旅店的时候,遇见了一个曾在马家河当过老师的朋友,告诉我们在一个分岔路口应该选择往右,这样可以避免我们最后走的那段痛苦的乱石路。

我们在废弃的伐木道上往马家河方向狂奔,向导想回家了,我因为与长城户外的朋友预定,如果我下山比较早,希望大家一起结伴回合肥,所以我们的目标都是一样,尽快下山。不断地经过腐朽的木桥、坍塌的山径,在一个三岔路口的大树下面,我们发现了一头悠闲的老黄牛,印证了当地山民天然放牧的习惯,平时不管牛,放任它们在山上,到需要用牛的时候,再到山上来找牛回家。过了大黄牛不久,很快我们就看到了几幢房子,我还以为已经到了马家河,可走近一看,原来是几座废弃的伐木工房,估计是以前的林场,现在已经被人们遗忘在山中了。到了这里,我们终于看见很宽的山路了,站在山路上回头往上看,这里就是从多云尖和白马尖之间的山坳中下山的那条最近的路,路的边上是一条清澈的溪流,溪谷中布满了洁白的石头,我们因为赶时间,也没下到溪谷中戏耍,如果时间充裕的话,这是一个很好的戏水的地方。从废林场往下,是一段长长的乱石铺就的道路,路上的石头把我们的脚硌得生痛,不过树阴遮挡住了太阳,不向在山脊上那么暴晒了,我边走边聆听着流水的声音,不知不觉中就下到了马家河。

下到马家河以后,我和向导都以为是十二队,其实我们出来的地方是十一队,这也是后来在磨子潭旅店里那个老师朋友告诉我们的,说我们走了一条难走的路。在马家河的沙石公路上,我开始和长城户外的朋友们联系,可怎么也打不通他们的电话,我只得作罢,到处找当地山民问是否有车出去,得到的结论全部是一样,所有的车都在山外,要到晚上才能回来,想要坐车,就要在村里等。我想在村里傻等还不如往外走,或许路上能遇见车呢。哪知道这一走就是二个小时,我和向导在大太阳下,沿着沙石公路往外走,上面是太阳晒,下面是热气蒸,路上还有大大小小的石头硌脚,不过比在林场下来的乱石好多了。我们边走边盼,望穿秋水地也看见见车的影子,我想或许很快这条沙石公路就成了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了。我开玩笑地和向导说,这下可真的是“走怂了“,向导冲我苦笑着说不应该没有”三轮蹦子“的呀。一路走着,和长城户外的朋友一直联系不上,途中偶尔打通一次,但什么声音也没有,我估计他们早已经离开蔡家畈了,或许已经到霍山县城了。我们痛苦地走了2个多小时,大概走了有十几公里,在快到马家河与堆谷山的分岔路口的时候,终于碰见了第一辆“三轮蹦子”,赶紧拦下来,讨价还价后,35元成交送我到磨子潭,这个时候已经是下午4点多了。在路上,终于和长城户外的朋友联系上了,他们已经到了霍山,可我还要1个多小时才能到磨子潭,就算到了磨子潭,也不一定有车到霍山县城了,非常感谢他们的等候,请他们先回合肥,俺估计是要在磨子潭过夜了。

终于在5点半左右,风尘仆仆地赶到磨子潭,大街上冷冷清清地,一问街上的人,说早就没车了,除非包车去霍山,同样地,就算是到了霍山,也是没车回合肥,除非包车,俺只有死心塌地的在磨子潭过夜了,这时发现街道上有一辆中巴,上面印着霍山-合肥,上去问司机,是明天早晨磨子潭开往合肥的班车,我心里一阵高兴,一下午不走运,这回终于赶上一个好事,明天不用去霍山换车,可以直回合肥了,于是在镇上找了个小旅店,吃了点东西,洗洗睡了不提。

以下是本次行程的部分数据,在这里贴出来,也许大家今后能做个参考。

1、时间记录
第一天:
06:55,合肥出发,合肥-霍山2小时,霍山-磨子潭1.5小时,磨子潭-堆谷山2小时,途中换车及交涉等花费1小时,共6.5小时抵达龙井河入口。
13:40出发,蔡家畈-老庙湾,16:40抵达老庙湾下湾的杨姓老汉家,全程包括休息共用3个小时整。
第二天:
07:30,老庙湾下湾出发,老庙湾-多云尖3小时,休息15分钟;11:30登顶白马尖主峰,山顶休息、照相并收拾垃圾,30分钟,12:00出发;白马尖-马家河2小时,14:00抵达马家河村的公路。因向导不熟悉从马家河方向的下山路线,在穿越竹林时迷路并找路大约30分钟,全程共花费6.5小时。
下马家河后,因为没有机动交通,沿着沙石的简易公路行军2小时多,走了大约十几公里,快到马家河与堆谷山的分岔路口时才等到一辆机动三轮车,用了1个多小时赶到磨子潭,已经无车辆返霍山,于是在磨子潭住宿一夜,第三天回合肥。

2、费用记录
交通费用
合肥-霍山:25元(大巴),霍山-磨子潭:7元(中巴),摩托费:1元,磨子潭-堆谷山(蔡家畈)60元(机动三轮车);
马家河-磨子潭:35元(机动三轮车),磨子潭-合肥:25元(中巴)。
向导费用
蔡家畈-龙井河-老庙湾:30元;老庙湾-白马尖-马家河:50元。
其他费用
老庙湾杨姓老汉家晚餐,35元/7人,人均5元。
磨子潭住宿:10元。
全程费用:20+7+60+35+1+20+30+50+5+10=238元。
其中最大的费用是农用机动三轮车的车费和向导费,分别是95元和80元,如果要是8人同行的话,可以减少到22元/人,最后一个人花费可能还不到80元,多几个人出行要经济很多啊!并且可以节省一天的时间。

3、线路的风景指数(5级为最高)
龙井河:3级(开发前),开发后充其量只能算2级,因为这种地方的生命线就在于野趣,一旦开发,就基本没有任何特别之处了,和其他地方并无区别,根本赶不上黄山之类的地方。龙井河人工开发的终点“鬼门关”开始,线路的真正价值才体现出来。
鬼门关-老庙湾-白马尖-马家河:3级。

4、线路强度指数(普通山野线路,5级最高)
龙井河-老庙湾:1级
老庙湾-白马尖-马家河:2级
以上两条线路加起来,完全可以在一天内完成,强度应该在3级。

5、几个或许有用的姓名及电话
家住马家河十二队的机动三轮车司机:严德存,0564-5646229。
如果我当时早知道他的电话,提前一天联系好,约定时间,让他下午在马家河的山路出口等我们,我们就可以少走2个小时的山路,并且能及早赶回霍山了。

转自:http://www.chinahuoshan.cn/show.asp?id=189&leibie=%BE%AB%B2%CA%D3%CE%BC%C779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