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鄂豫皖三省的纽带大别山南麓的明珠

[游记]鄂豫皖三省的纽带大别山南麓的明珠

2008-05-22    sina.com.cn

鄂豫皖三省的纽带
大别山南麓的明珠

麻城市之美丽风采展示

“北京至九龙,麻城当正中”。“麻城”之名始于东晋,因后赵部将麻秋在此筑城而得名,隋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始置麻城县,其后辖区虽屡有变动,“麻城”之名却延续至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1986年,麻城撤县设市,现辖2个乡、14个镇、3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省级开发区。
麻城是一块神奇的土地。她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东段南麓,京九铁路中段,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处于武汉、郑州、合肥三角经济区域中心。全市版图面积3599平方公里,总人口120万,城市建成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24万。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16个乡镇、1个省级开发区,共有716个行政村。地处南北交通的要冲,位于武汉“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内,是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和辐射大别山地区1000万人口的物流、人流中心城市。二级区段站麻城火车站位居北京至九龙正中段,京九、京广两条南北大干线通过武汉至麻城联络线在此接轨,正在动工兴建的沪汉蓉快速铁路横贯麻城境内81公里,并将在麻城城区另建一个二级站,建成后距上海4小时车程,距武汉仅30分钟车程;106国道和即将动工的大(庆)广(州)高速公路(麻城境内52.79公里),合(肥)武(汉)高速公路(其中金寨至麻城段为81公里)将在麻城构成发达的公路交通网;武汉天河国际机场距麻城仅80公里,武汉阳逻机场、阳逻长江深水港距麻城仅70公里,为麻城提供了通江达海、接港连外的水陆空立体交通环境。京九铁路、106国道、大广高速公路与沪汉蓉快速铁路、汉麻联络线、合武高速公路在这里交叉对接、纵横交错,构成了“三纵三横”的交通网路。麻城历来就是大别山区农副土特产品加工和聚散中心。良好的地缘区位,使之成为南北客货运输和东西客货分流的交汇点,成为大别山区开放开发的前沿阵地。1991年,我市发起成立了“大别山经济科技开发协作区”,在鄂豫皖三省的成员县市已达14个,总部设在我市。协作区自成立以来,成员县市间经济技术开发、交流与合作密切,成效显著。另外,我市作为发起方之一参加了大京九经济协作带市长联席会,并成为其中重要的一员。
麻城是一块富饶的土地。麻城属亚热带大陆性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6℃,年平均日照时数1600—2129小时,年平均降水量1100—1688毫米,光能充足,降水量充沛,四季分明。有乔灌木树种61科299种,草类植物65科230种,大宗药材140多种,可供开发利用作高档家俱、畜牧产业、医药产业以及开发葛粉、香菇、菱藕等无公害食品。市内地形地貌多姿多彩,平原、丘陵、山区兼有,分别占总面积的50、30和20,其中耕地面积79110.72公顷,林区141462.93公顷,水域27033.69公顷。山林特产不仅品种多,而且出产量大,其中板栗、茶叶、天麻、蚕茧、菊花、油桐、木梓、柿子、百合、蜂蜜都是大宗产品,产区都很集中。全境地表水和地下水总储量22.4亿立方米,境内有举水、巴水两大水系,大中小型水库252座,蓄水量33787.31万立方米,适合各种水产品养殖,地下水源储量大,水质好,适宜于开发矿泉水和纯净水。境内蕴藏的矿物达20多种,已探明的各种矿产的潜在经济价值超过50亿元,其中铁矿、大理石、花岗石、玄武岩、石棉矿储量都在数千万立方米以上,品位高极具开采价值。
麻城是一块美丽的土地。从春秋时期吴楚之间的柏举大战,到南宋王朝与金辽分庭抗礼的北部边关,麻城群山中雄关耸峙,兵寨密布,旧时号称为“五关险地”。古代的“三台八景”,今皆有遗址留存,并集中塑景于市区内的南湖公园。市区东30公里处有“第二庐山”之称的龟峰山避暑胜地,为鄂东一流的旅游、避暑、休闲风景区。市区西25公里处有“仙女湖”之称的浮桥河水库水上渡假村,为难得的旅游胜地。另外还有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麻城市烈士陵园等,如今已成为著名的风景区。
麻城是一块红色的土地。历史上的阎伯屿(唐洪州都督)、刘侗(明文学家)、梅之焕(明甘肃巡抚)、余诚(同盟会湖北分会会长)、严重(国民党湖北省代主席)等名人先后出生在麻城。曹操、李世民、苏东坡均有诗文盛赞山水风情,明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李贽先后在这里讲学、生活达二十年之久。革命战争年代麻城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大革命时期,全市有6万人参加红军,6200余人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13.7万余名英雄儿女献出了生命,在册烈士12532人,解放后幸存的只有200余人,其中省军级以上的126人。1955年授衔的将军28人,著名的将领有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张才千、李成芳、王必成、周希汉、鲍先志等。全市属老区的村有687个,占总村数的95,是国务院重点扶持的老区、山区县(市)之一。麻城市全市总人口120万,其中有60余万劳动力,富余劳动力达20余万,有各类专业技术人2万余人,其中具备高级职称的有500余人,中级职称5000余人。
麻城是一块希望的土地。改革开放以来,麻城市经济建设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麻城市国内生产总值2002年达54.8亿元(现价),比1995年增长2.04倍。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一二三产业比重由“八五”末的38.3:37.0:24.7调整为27.8:39.3:32.9。工业经济已经成为市域经济的主体,全市工业企业发展到8265家(其中:产值过亿元企业8家),主要产品300类3000多个品种,初步形成了汽车配件、纺织服装、食品饮品、燃化医药、建筑建材五大支柱产业、16个门类的工业体系,服务业加快发展,住房、通讯、文化娱乐等第三产业成为具有活力的经济增长点。三环集团湖北气门有限公司产品质量、生产规模位居国内同行业前茅;传动轴、离合器、制动阀等产品全国知名;棉、麻、丝纺织搏击市场,茁壮成长。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多种经营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体,全市多种经营面积达到110万亩,尤其是蚕桑、畜牧、干鲜果、蔬菜、山野菜、茶叶、水产、药材、食用菌等主要产业形成了贸工农一体化经营格局,鳜鱼、甲鱼、银鱼等名贵水产品养殖基地形成一定规模。涌现出了
“全国板栗第一乡”(盐田河镇),“蚕桑之乡”(龟山乡),“菊花之乡”(福田河镇),全市农业经济已形成了蚕桑、板栗、蔬菜、畜牧、老米酒五条“特色经济带”。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市区规划区面积为138平方公里,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城区常住人口25万,中等规模城市框架基本形成。通过园林绿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市容、城市执法管理并重,城市建设速度加快,市区形成了老城区“四纵三横”和新城区“四纵五横”的框架。市容市貌明显好转,实现了绿化、亮化、美化。市场建设,近年来,全市共投资20多亿元加大了农产品市场建设力度,目前已形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176个,其中,大棚菜、黄牛、茶叶、板栗、蚕茧等批发市场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年成交额20亿元。交通建设,配套京九铁路,改造了国道线、腹地线,拉开了循环线,打通了出境线,初步形成了沟通内外的公路网络;电力建设,大别山发电厂经国务院批准立项,并通过了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评审,建成了220
千伏输变电站1个、110千伏输变电站2个,全面拉开了农村电网改造;通讯建设,完成了万门程控改造,建成了移动通讯网络;配套铁路项目建设,国家粮食储备局麻城直属库投入使用,大别山煤炭储运场投入运营,火车站区基本实现了“五通”、“四化”;旅游景点建设,龟山风景区道路已经硬化,景区已进入全面的开发建设,洪山宾馆一期投资600多万元改造景区内的接待住房及设施,已正式营业,成为鄂东一流的旅游、避暑、休闲风景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财政收入跃上了新的台阶,达到2.62亿元,比1995年增长2.2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由“八五”末的3150元和1243元,提高到4600元和1850元,年均增长46和48.8。商贸流通不断繁荣,市场商品日益丰富,居民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住房、电信和用电等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农村贫困人口大幅度减少,“八七”扶贫攻坚取得了重大成果。“七五”期间,全市实施火炬、星火等科技攻关项目35项,投资达1.1亿元,取得各类科技成果1027项,科技对工业和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1.4和48.9。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提前实现了扫盲、“普九”、“双基”达标。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办学条件继续改善,教育质量明显提高。自恢复高考以来,共2万多名莘莘学子走上了高等教育的殿堂。特别是自1995年以来,连续7年实现增长,2002上省线人数达到3505人。2001年麻城一中的洪光明同学,
以总分705分的成绩夺得全省理科状元。2001年我市荣获湖北省“两基工作”工作先进市称号。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事业繁荣活跃,优秀精神产品不断涌现,成为全省文化先进县(市)、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市)。
城乡预防、保健、医疗网络日益完善,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保健目标。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进入全市体育“十强”县(市)行列。文明城市创建取得成效,城市文明程度明显提高,获得了全省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的称号。加强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工作和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被评为全省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市)。依法保护耕地,土地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麻城是大别山区对外开放城市,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和铁路二类口岸,是省级文明城市和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区各类生活服务设施齐全,功能完善。始建于1992年的省级开发区──湖北麻城黄金桥经济科技开发区,位于京九铁路十大站之一的麻城区段站与老城区之间,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已开发建成6平方公里,工业区、商贸区、货场区和生活区功能完善,道路、供电、通讯、供排水等基础设施配套,区内实行“计划单列、独成体系、封闭管理、特事特办”的管理体制,享有十分优惠的政策,形成了高效的运行机制,已经成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国内外客商投资的“靓点”。成功地组织和参与了一系列招商引资活动,已引进外来企业和客户390家,累计利用外资3亿多元。香港讯通电子公司、香港国际生物科技集团、香港医药网络公司、澳门超英投资公司、英国劳森集团、中商集团、中远集团、中国冠耀集团、山东豫鲁集团、温州海米特集团、武汉中和集团、福建福鑫房地产公司、武汉乘风生物工程公司等大批有实力的企业纷纷落户生财。
未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市已勾画了“十一五”发展的宏伟蓝图。争创中等规模城市,建设山水园林城市,力争进入全省十强县(市)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围绕发展目标,突出发展主题,贯穿调整主线,依靠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的强大动力,大力实施“抢抓三大机遇,突出招商引资,推进一主三化,实现三增目标”的战略举措,坚持“从一抓起,实干兴市”,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高效廉洁的政府运行机制;努力扩大对外开放,把我市建设成为外向型中等城市;进一步抓好工业的产业调整和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外向型经济;不求所有,但求所在,大力招商引资,积极探索中小型国有企业改革的新路子;选择和运用比较优势,着力发展通讯电子、医药化工、汽车配件、麻棉纺织、食品饮品、冶金配件、茧丝绸、酒类等八大支柱产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五大系列百里经济带;建设比较发达的市场体系,推动经济进入区域大流通、国内大市场和国际大循环。
“面临江汉,屏蔽江淮,北控中天,东引吴会”,麻城市综合实力进入湖北省山区县(市)五强,1995年被评为湖北省卫生城市,1998年被评为湖北省文明城市,2001年荣获湖北省第三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奖。新中国成立后,老一辈革命家周恩来、董必武、陈毅、李先念,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朋、朱钅容
基、万里、乔石等都亲临我市视察,给老区人民以极大鼓舞。我们热忱欢迎海内外客商来麻城投资,我们将以更优越的条件、更优越的政策、更优越的环境,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更好的展现才华和抱负的大舞台。麻城人民愿与八方宾朋携手共进,为祖国的繁荣昌盛同奏凯歌。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c016f01000aiy.html33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