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抗洪日记

[游记]我的抗洪日记

2007-09-04    ch938.cn

我的抗洪日记

巢湖台特派记者黄夕婷在淮河沿岸采访受灾群众

巢湖台特派记者黄夕婷采访巢湖武警支队火线入党宣誓

我的抗洪日记(第一天)
[color=#FF0000]我叫黄夕婷,巢湖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记者。
7月24号晚上,正在合肥大街上闲逛的我,突然接到台里的电话,通知我第二天随武警巢湖支队的军车去抗洪一线采访。接到这个电话,我显得异常兴奋,立即坐车赶回了巢湖。
“今年入夏以来,淮河水汛告急,随着淮河第三次洪峰来临,位于淮南凤台县刘集乡的彭岗围堤花家湖段出现重大险情。7月17号,武警巢湖支队接到增援命令后,立即组织224名武警官兵紧急赶赴凤台支援。”(转引自相关报道)
“抗洪”在我的眼里是个遥不可及的词汇,从来没有想过,我居然可以去亲身体验抗洪的经历?因为刚当记者没多久,从来没有写过抗洪的稿子,所以激动之余略显紧张。
从合肥回到巢湖已经是夜里八点多钟了,晚上没有吃饭,回到巢湖的第一件事情就赶到办公室搜集《安徽日报》相关报刊。隔壁办公室的门已经关了,很多资料都没有办法打印,只好回到房间从网上抄了些。就这样一直准备到第二天凌晨两点钟才睡。
25号早晨五点就起床了,开始收拾出门要带的东西,我有一个最不好的习惯就是总是在出门的那一刻才收拾东西,因此,经常忘带很多重要的东西。但这一次,我准备的最充分,事实证明,除了准备好的报刊忘带了以外,别的什么都没拉下,最最重要的是我把心爱的收音机揣进了包包。
25号早晨6:50,我打的准时赶到了位于长江西路的武警巢湖支队。
支队办公室主任热情接待了我,他首先领着我去食堂吃了早餐。这是我第一次和军人在一起吃饭,心里不免有些紧张。炊事班的那位武警战士为人非常和善,他从消毒柜里拿出一个不锈钢的扁形饭盒,在上面盛了一堆点心,还有五香蛋、酸奶等等全摆在我面前,又帮我盛了一碗稀饭。我这么苗条的一个女孩,能吃的下这么多的早餐吗?兵哥哥真的很可爱,我在心里想笑,面相上却不敢流露。军人的细致和热情让我有些坐立不安,除了家人,第一次在外面受到这样的优待。他们何止是可爱!
我的抗洪日记应该是从这里开始的。25号,我的抗洪生活的第一天……

早晨8点,我们准时从巢湖出发了。一路上,我耐不住兴奋,给家人、朋友都发了短信,告诉他们我将要开始的几天特殊的生活。果然,他们都很羡慕我,也很担心我,嘱咐我要注意安全,听从指挥,还叫我要多观察、多记录,好好体验。没错!这将是我人生一次难忘的经历。
不记得在什么时间到达了一个叫吴圩的地方,这边的天气和巢湖相比差别好大,天明显暗了许多,阴沉沉的,让我有点激动,隐约感受到这边汛情的严峻,有了一丝紧张。和我同行的还有巢湖二中的几位老师,他们也和我一样,对天气突然的变化感到吃惊。
说到吃惊,不是别的,儿时军人的气势!
10点41分,车子抵达凤台一中,这里就是武警巢湖支队在凤台的驻地。
当我们下车走进一中大会场时,两百多名巢湖武警官兵已经整齐有序的列队在两边。从我们一下车开始,战士们就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掌声持久而整齐,长这么大,我是头一次见到这种场面,有些害怕,不敢从队伍中间穿过,我想那些二中老师走过这段路时,心里一定也有点慌慌的,呵呵……于是走了不到一米的距离,就从两个战士中间闪到边上去了。
进了会场,在我找到最佳录音地点不到几分钟,两百多名战士竟齐刷刷的坐在了座位上,我很惊叹,速度如此之快尚且不说,还悄无声息。坐下的战士们各个精神抖擞、姿态端正,给人威武之感。相比之下,当时站在一边的我就显得渺小和“猥琐”,一路行程头发已经乱成一团,身上背着一个双肩包,肩上斜挎着一个包,满脸的疲惫显得特没有精神。
下面的慰问都是按程序走的,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在武警讲话时我才发现,每一个军人讲话都是那么铿锵有力,好像气息全部是从小腹冲出来的,什么叫气壮山河?什么叫震撼人心?我想这就是了!
凤台的雨很奇怪,说来就来,说下就下,几乎是没有一点先兆的,而且雨势很猛,不过持续的时间不长。11点40这里就下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
现在是中午13点13分,我和可爱的武警战士已经相处了两个多小时了。两个多小时的交谈中,武警战士们给我们讲述了这些天来他们克服各种困难奋力抢险的故事和一些发生在他们和当地民众之间的感人故事,比如死守花家湖、夜战西淝河、决战许大湖,还比如理发不要钱、打车不要钱等等,这些故事深深的感动着我。
下午4点,安徽武警总队文工团来这里慰问抗洪的武警战士,地点依旧是上午那个会场,凤台一中大会场。除了武警巢湖支队的官兵,还有合肥和淮南支队的,不过就数巢湖的武警最多,我觉得挺自豪!战士们进场时,依旧很整齐、很安静。演出一般,但是武警官兵们还是看的津津有味,场内不时响起阵阵热烈的掌声。
5点50分是吃晚饭的时间。
晚饭前,战士们回到房间换上体能训练服,然后整队吃饭。我还是很新奇:不论做什么,只要是统一的行动,我们的武警官兵总是整齐划一。我和支队长、参谋长、后勤处处长在一个圆饭桌吃饭,菜特别丰盛,开始我以为这是领导桌,回头一看,身后的战士们吃的都一样。饭后还有水果,这是正常情况下的餐饮,后勤处长徐斌告诉我,战士们的生活很没规律,经常要突击抢险,所以还要经常要送饭到阵地上,或者做好饭等着夜里战士们回来。
晚上8点,凤台县举行了纪念建军80周年文艺晚会暨2007年军民同唱抗洪歌文艺晚会。
晚会开始前,来自各地的武警战士在剧院里拉起了歌,气氛特别热烈,大概是因为巢湖支队的人最多,所以他们不吆喝就罢,一吆喝就能盖住现场所有的声音。我的录音机是一直开着的,无论怎么调,声音始终处于“爆”的状态。看来这段录音是没法采用了。
不一会,晚会开始了。首先是军地领导的讲话,我没怎么注意听,就和身边的战士们聊天。很奇怪,他们像铁人一样,不大搭理我。个别战士碍不过我老问他们,就目不斜视的应付两句,但目光始终都没有向我这边偏一下。我有些担心自己是不是触犯了他们的纪律,就不敢再问什么,老老实实和大家一起看演出。
遇到精彩或者新节目开始时,战士们就热烈地鼓掌(以前写稿子,习惯性的用“热烈”来形容掌声,但今天我才发现什么叫“热烈的掌声”,所以以后在我的其他稿件里,将很少出现“热烈的掌声”),掌声持久有力,现场的气氛特别好,估计是被战士们的掌声感染的,演员们表演得也很卖力。晚会上,我还很有幸的看到了花鼓戏,特别是《板凳龙》,很精彩!
9点45,晚会结束。
从剧场出来就发现外面又下起了雨,我随着武警官兵的队伍一起回到驻地。路上,雨越来越大,街上的行人都到处找地方躲雨,然而我们的武警官兵,在雨中依旧步伐稳健,雨噼里啪啦地落在他们身上,可是没有武警官兵哪怕用手去擦擦脸上的雨水。这让我隐约感受到在抗洪一线、在洪魔面前,我们的战士是多么的沉着、冷静。
我在马路对面就这样静悄悄地观察他们,从第一支方阵到最后一支方阵,他们走路的速度比我快多了,一眨眼的功夫,就看不到了,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掉队了。听说这里的治安不是太好,不过一想到这些武警,我也不怎么害怕了,只身一人打车回到宾馆。
今天是我来抗洪的第一天,虽然没做什么,但是收获还是很多,特别是武警战士们特有的气质和风范深深的感动着我,我打心眼里佩服他们,他们的确是可爱的人!
我的抗洪日记(二)(转)
26号凌晨1:23。“嘟……嘟....”手机短信的声音把我吵醒。打开手机一看,是后勤处徐处长发来的:“黄记者:昨晚十一点多我们接到紧急任务,要去抢险,现在已经在30公里以外的外坝上,战士们正在搬运沙袋。这边路滑,而且下雨,你就不要过来了,危险!等我们通知,不要自己打车过来,这是命令!”
不知道我的脸相看着就是副叛逆相还是怎么的,这个徐处长还挺了解我。说真的,不是短信的最后一句话,我肯定立即打个车就过去了,现在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
1:48分。终于熬不住了,我决定爬起来,到凤台一中去看看,如果有抢险车或送物资的车过去,我就跟着去。半夜三更独自走夜路在我还是平生第一次,而且还是在一个陌生的地方。我这人的方向感很差,出门时还害怕这不到地方呢。好在凤台一中离我住的地方不远,按照记忆,应该是从第一个路口向左拐吧?距离肯定不是很远,一会儿就能到。天虽然不是很黑,但是路上肯定也是见不到行人的,只有几辆出租车停靠在路边,的哥们三三两两似在聊天,实在等客。当时我好像一点都不紧张也不害怕,当然,我也不知道那时我的胆子为什么忽然大了起来,我是那么有勇气的女孩吗?
到了一中,大门是锁的,根本进不去,敲了半天门,门卫依旧没有反应。估计这也是纪律,晚上不准外人进去吧。从门外向里面张望,很安静,没有嘈杂声,想必短时间内不会有车子出去了,只好怏怏地返回宾馆。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昨天下了三场雨,堤坝上肯定非常危险,抢险的战士们现在怎么样了?会不会有出事?突然想起昨天下午,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对我说的话:“下雨了,武警叔叔们还在抗沙袋,他们还有的站在水里,水都淹到他们胸口了,我真害怕他们会被水冲跑掉......”
就这样提心吊胆的,不知道过了多久才睡着,睡梦中隐隐约约出现了那个小男孩跟我描述的场景。
4:00。接到支队长蔡韧的电话,通知我可以去坝上了,二十分钟后,会有车到宾馆门口接我。接到电话,我一咕噜爬起来,刷牙洗脸。这次出门带的护肤品不多,只洗面奶、润肤霜两样,而且是一股脑的在脸上乱抹。突然想起妈妈最爱说的一句话:“你搽脸就搽脸,把香在脸上点那么多白点点干什么?绣花啊?”想到这,“噗哧”一声笑出来,妈妈如果看到我现在刷牙洗脸的速度,估计会激动地流泪的。
4:13。我来到楼下等车,离4:20还有七分钟,我有些着急,想往一中那边边走边迎车,但想到自己才来,很多官兵也不一定认识我,万一他们不停车我就惨了,只好乖乖的等。
4:25。车子终于来了,两辆卡车,第一辆卡车上下来一位警官,他把我带到第二辆车门口让我上车。车门打开,我才发现,车子好高,我根本踩不上去,还是大家把我拖上去的。
我们现在要去的地方就是凤台县花家湖堤坝,这就是我们武警巢湖支队的主战场。据官兵们介绍,这个堤坝是所有堤坝中险情最多、最难坚守的一个堤坝,堤坝的后面是千户人家万亩良田,还有一些电厂和窑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一旦溃堤,后果不堪设想。
我现在跟的这支部队共有50名官兵,他们是去巩固堤坝的,昨天晚上一共去了150多名官兵,他们连夜抢险,已经在堤坝上奋战了4个多小时。
花家湖堤坝比我想象中要远,开车将近半个小时的时间。到了一个窑厂附近,车子停了,我们要下车走到堤上去。武警们一下车便开始整队,我在想,他们怎么到哪儿都那么整齐!
走到窑厂,眼前的一幕却让我惊呆了。战士们浑身是泥水,本是橘红色的救生衣,这时,哪有一点颜色?简直就是从泥地里滚出来的。浑身是泥的战士们看到来接班的官兵后,一个个站了起来,挺直了腰板。“同志们辛苦了!”“不辛苦!”“累不累?”“不累!”“你们休息,我们来干。”“是!”
我真佩服他们,累了一夜这时候居然还能挺起这么足的精神,对话还是那么整齐、有力。再往前走几步,怎么说呢?我只能用“震撼”这个词来形容眼前出现在我面前的场景。在手编的草垛上,横竖睡了一群“泥人”,在草垛的边上也沿边靠着一群睡着的战士,没有草垛依靠的战士们就坐在泥地里,用手撑着睡。看着他们这样睡觉,我心里特别难受,好想哭。如果让他们的亲人看到这一幕,亲人们一定非常非常心疼。上堤的官兵们都放轻了脚步,在我附近的一名战士还是被惊醒了。看到战友们过来,他立即站起来敬了个礼。我用手摸了摸他的衣服,被泥水泡的已经发硬了。“身上全湿了吧?”“没有,这是泥。”“累吗?”“不累!”又是干净利索的回答,听着让人心痛。
很让我过意不去的是,看到我来了,战士们就把草垛沿着堤坝铺上,他们是怕我摔跤啊!老远就听到徐处长吩咐一名战士,让他扶着我。地面真的很湿滑,的确容易摔跤,可是昨晚,哪个战士不是扛着沙袋从这里摸到堤坝上的?这个窑厂离堤坝还有一千米远,一路走去,他们不知道要摔多少跤?我两手空空的,怎么好意思让人照顾我?还是一个人慢慢往上走吧。开始地面还比较平,虽然滑,但小心点还不会摔跤。可再往上走,地面就不那么平整了,每走一步我都很轻,很小心。我知道,如果一不小心摔跤了,只会给他们添负担、拖后腿、找麻烦。可是那么长的一段路,想不摔跤都难。就在我为难继续上还是等待时,听到参谋长在船上喊我,叫我上船去。
这是当地渔民打渔用的小渔船,船上装了些木桩。参谋长张先宁说这些木头是准备打桩用的,他还告诉我,战士们目前走的这一段围堤叫小庙段。昨天晚上十点多,这里近100米长的围堤出现了内脱坡险情,他们接到命令就赶了过来,从夜里十二点一直抢险到现在。看着堤坝上睡着的战士,张参谋长也很心痛,“有的战士好小,只有十七八九岁。谁在家里干过这么苦、这么重的活?到了这,他们哪一个不是冲锋陷阵?怎么苦也没有听见哪个战士抱怨过一句。”说到这,张参谋长和船上的三位船民眼睛都有点湿润。
坐上船,很快就到了堤坝的另一端。下船后,我们坐在那等窑场的战士们装沙袋过来。我也趁这个间隙和小庙村的村长和县里的水利工程师聊了一会儿。据凤台县水利工程师石向东介绍,小庙段围堤中间已经开裂,开裂的部分正以每小时12到15厘米的速度下沉,严格说下沉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如果不抓紧时间加固,随时会出现溃堤的可能。
6:30。到目前为止,我们巢湖的武警战士已经在大坝上奋战了近七个小时,险情也终于得到了控制。参谋长下令让窑场的队伍全部回去吃饭、休息。过了十几分钟,张参谋长看见堤坝上的战士还没有撤下去的迹象,于是走上前,“你们怎么还不回去休息?”“哪走得动呢?都在地上睡着了。”不是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亲耳聆听,谁都无法想象那位战士回话时是怎样的一种语气。从这种语气中我只能感觉到,他们真的是累到了极点……可你之前的六、七个小时里,战士们个个生龙活虎,哪里有一点疲惫样子?现在他们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竟然酣然入睡还不是因为险情得到了控制?否则……想想都后怕,我真不敢想像他们倒下的样子!
七点不到,后勤的战士们就送来了早饭。吃过早饭,湖面上已经看到正在运沙的船,参谋长一声哨响,战士们全体起立开始分工。“小黄,你别看这些战士的衣服颜色是好好的,一会全部都要泥掉。”这时张参谋长叫了一个战士过来问他一次能扛几袋沙袋,战士回答:“三袋!”“如果我让你扛五袋你怎么扛?”“听参谋长指示,扛!”“一次扛完?”“是!”“笨蛋!应该分两次扛!”战士的身后传来一片笑声,参谋长回头笑着对我说:“我们的战士可爱吧,平时没事的时候,我就和他们开开玩笑,他们又要干活了,太累!开开玩笑让他们放松放松。”
船靠岸后,战士们就忙活开了,有的跳到船上搬沙袋,有的站在水里堆沙袋。目前只有一个桩需要填沙袋,所以运一船过来就够用了,也不需要战士们从一千米外的窑场扛过来了。即便这样,不一会的工夫,他们果然一个个又成了“泥人”。听石工程师说这个大堤历史上最高的只保到23.67米,而今年保到了24.44米,创造了奇迹。听到这句话,我想:所有的巢湖人都会为之骄傲的,因为是我们的武警官兵在这里创造了奇迹!
八点多钟,大堤保住了,我跟在官兵们后面准备离开大坝。路上,张参谋长用对讲机带同志们唱歌。张参谋长的嗓子特别好,唱军歌特别好听。我问参谋长现在最想做的事是什么时,他说:“我现在最大的享受就是能用热水洗个澡,最快乐的事就是好好睡个觉。”这时我才了解到武警官兵住宿的凤台一中使用的都是井水,特别凉,洗澡很受罪,而我住在宾馆,还有热水可以洗澡……
在宾馆门口我就下了车,我的感觉也是洗澡、睡觉,好累、好困!
10:38。徐处长发短信通知我中午十一点半吃饭,虽然睡了几个小时,还没有睡安稳,不停的做梦有险情,整个脑子处于亢奋状态,不知道武警官兵们是不是也这样?
11:15。我赶到饭堂,炊事班的战士们看到我都挺高兴,递上切好的西瓜,我就坐在那看他们分菜。过了几分钟,战士们已经换好衣服下来列队了,我就跑到圆桌子那边等他们进来。圆桌子上摆好了香喷喷的饭菜,每个人面前还有一碗排骨汤和南瓜稀饭,看着真让人流口水,肚子也不自觉的咕咕乱叫了。支队长让我吃饭,我端起碗就吃起来。“吃饭!”身后传来口令,我回头一看才发现,连吃饭大家都是听到口令统一动筷子的,而且吃饭还不准讲话,我暗自拍拍胸口,有些怕怕。这也是军令如山吧?任何环境下,咱们中国的军人都是有组织有纪律的。
吃完饭,战士们就回去午休了,我因为要赶稿子,所以跑到街上的网吧里干活去了。我知道这一个下午可不比上午轻松,写稿、改稿、下软件、安装软件、录口播、剪录音、传文稿、传录音……网吧的机子还动不动就出故障,急得一头汗总算才在五点钟之前把稿子传回去了。真的辛苦和难为了那边的编辑,每天我的稿子都是过了截稿时间才传过去,没有他们的坚持,我所有的辛苦都等于零。
看看时间,已经接近晚饭时间了,直接去了驻地等待吃饭。出发前,我就带了一个收音机,我也知道在凤台收不到我们巢湖台。晚上六点,安徽电台的《晚间新闻网》准时播出,在饭堂里,几百个士兵都可以听到,同时就餐的还有合肥支队和淮北支队的武警。这一段时间以来,省台的新闻开辟了专栏《来自抗洪一线的报道》,当各个支队听到自己的消息上了广播时都很兴奋和激动。广播在现代一直就被认为是弱势媒体,可那一刻,我却为自己是个广播记者而感到骄傲,这也是我第一次和自己的听众在一起,第一次和听众一起分享劳动成果。
晚饭后,我并没有马上回宾馆,而是在食堂门口和炊事班的战士们聊天。每天晚上吃完晚饭,后勤处的战士们就聚集在一起,商量第二天的菜谱。战士侯金龙介绍说,这几天天特别热,战友们又累又乏,胃口不好,所以他们要费尽脑汁,变着花样保证战友的营养。部队规定,每天主菜必须换,不能吃重复菜,而且每餐必须两荤两素。每天早上四点多钟,天刚刚蒙蒙亮,他们就早早起床,赶到菜市买菜。我们巢湖武警支队参加抗洪的官兵共有200多人,这200多条汉子的一日三餐可不是好做的,早上光买的菜就要扛回四、五百公斤。
买完菜还没来得及擦把汗,他们又开始张罗着洗菜、切菜,几百公斤的菜,常常切的双手发抖。有时战友们在一线忙到天亮,他们就送饭到大坝上。天热,就煮好绿豆汤,带上凉开水、生黄瓜和西红柿一起带到大坝上。遇到夜里突击抢险,他们就挑灯准备夜宵,菜不够就半夜摸黑去菜贩子家买。战士们一两点钟回到驻地吃完夜宵休息了,他们还要忍着瞌睡打扫卫生,洗碗、洗锅、拖地,经常忙到天亮,十分辛苦!
如果不是亲耳听到、亲眼看到,我从来不会想自己吃的饭里会凝聚炊事班战士那么多的心血?后来,炊事班的助理陈飞还给我讲述了他们98年抗洪的经历,更是惊心动魄。
聊着聊着就到了十一点多,战士们明天一早还要买菜。虽然我的好奇心驱使我还想继续和他们的对话,可是,我知道我不能连累他们。临走前我和炊事班的战士们约好,明早和他们一起去菜市买菜,好想也亲身感受一下。
回到宾馆,躺在舒适的床上,细细回想,今天的感受其实只有一点:我们的战士们太苦、太累……

转自:http://www.ch938.cn/read.php?tid=2474&page=e453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