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桐城文庙

[游记]桐城文庙

2007-07-16    sina.com.cn

桐城文庙

当物质泛滥时,精神和文化还能走多远?

——题记

在我得闲出行的时候,又是出行极不方便的时候。农历腊月,“年”的气氛日益浓厚,乘车过往的旅客熙熙攘攘,个体车主在“春运”的招牌下将车费比平常翻了几翻,感觉市场忽悠着经济,忽悠着我等。

我决定去桐城看文庙。我一路上想象这个时候的文庙,想象里面人头攒动的盛况。景点需要人气增加排场,而我需要游伴添加游兴。为了这次出行,我从网上搜索有关文庙的资料,知道它在市府广场,仅有的一小段文字和几幅图片让我一睹为快,也让我有未探腠理之憾。我窃窃奇怪这文庙固持韬光养晦的姿态,是儒家贯来的风范,却跟如今这个极度开放外扬的时代有些不合。

汽车到达桐城,我被“的士”送到市府广场卸客。我要到文庙的,文庙呢?我说。而司机说,你不只说到广场吗?说罢,车子一溜烟驰走了。我站在原地,站在寒风中,询问身边的路人,或摇头,或充耳不闻,扔下我一脸难堪和落寞。我又举目四望,蓦然望见绿树掩映的红瓦飞檐的门楼,便如获至宝地赶去。

在售票处已近上午11时,买票进去,看见里面古色古香的房舍,一律木质的门窗代替了墙壁,感觉和外面大街上的建筑大不一样,而我需要的正是这种不一样。这座始建于元代的文庙,是古桐城元、明、清时期祭孔的礼制性建筑群,又是一座学宫和儒学教官的衙署所在。回溯桐城文化发扬光大的辉煌之路,文庙当是点燃文化辉煌的精神之火。从古至今它作为每一个文化之子心仪朝圣的殿堂,让人置身其中得到精神的洗礼和思想的陶铸。此刻我来了,来得太迟。按照面前路牌的指示,我知道身边有哪些可供参观的内容及其所处的位置,可是所到之处大多门壁掩合,只得望而却步。没有垃圾箱,一只已经吸完的酸奶纸盒无处藏身,只好一直掂在手里。前面的门楼处有一个工作人员向我靠近,戴一副眼镜,像个帐房先生,示意我将手上的公文包存放起来。我觉得小小公文包与我偌大的身体比较起来,根本就算不了什么,是让我无法携带什么东西出入的。我心里虽然不大情愿,但还是照办了。

又进得一个院落,看见巍峨的大成殿,知道是整个文庙的中心。殿内乍看与佛堂无异。殿正中的孔子塑像似佛祖高坐,十多位著名的代表弟子分列两旁,也似佛堂左右数位各有来路的菩萨。只是佛像大多显出一副可掬的憨态,而眼前的大儒都是十足的儒雅端庄。我忽然想到前年在孔府“六艺城”的“孔子讲学处”的情景,想到它与大成殿的明显不同之处来。“孔子讲学处”以孔子和众弟子形容枯槁、孜孜以学的场景揭示和宣扬一种求索拼搏的精神,而大成殿大概是以诸多大儒的端庄儒雅,让人感知学识的雄浑与自在,感知“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意旨吧。其实二者还是殊途同归罢。这里和佛堂还相似的地方,则是在孔子塑像前也有功德箱和供人跪拜的蒲团,且是鲜艳招眼的红色。功德箱微张小口,样子颇为滑稽。我立在蒲团旁,面对儒圣楫拜再三,感觉身后有帐房先生陌生的目光。空旷的大殿内除我别无一人,感觉不出清冷而是几许的清静与自在,于是再次在每一尊儒像前绕拜一圈。

出大成殿右侧身至“桐城派研究展览馆”。这里依旧除我别无一人,依旧的清静。“天下之文章,其出桐城乎!”“桐城派”以其作家、作品数量之繁富、多样,影响之深远,在中国文学史上罕有其匹。生于古桐城之地,长于长江之滨,沐浴先贤遗风,我为之感到自豪。此刻一幅幅图文并茂的情况介绍让我如醉如痴,让我想象到桐城派三祖引领文坛的风骚,感受到“天下高文归一县”、“家家桐城”的卓然风采。就在我徜徉痴迷其中时,帐房先生几次在门外处踟躇欲进,让我有一种被人监视的感觉。当他终于急不可耐地告诉我下班时间已到,让我改日再来时,我意识到自己的不受欢迎。当我几乎被逐出文庙时,我顿生忿然之余觉得自己来的不是时候。

而使我这种“不是时候”之感加剧的,是我出文庙之后走进一家超市里。这里人山人海,一种商业和物质的气息扑面而来,令人喘不过气来。我无意来这里采购什么,我只是觉得这次来文庙在里面呆的时间太短暂,我下意识地来到这里,只是要缓冲一下自己的情绪。我在货柜前走动,导购小姐的热情几乎将我崩溃。“老板,你要什么?”“老板,这边都是中央电视台的上榜品牌。”我一时诧异,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由一介书生变成了财大气粗“老板”。阔绰倜傥、一掷千金,我有过这等梦想吗?我又意识到自己来的不是地方了。

我坐在回来的车上,再次感受乘车的拥挤,再次感觉当下的一切都因为“年”的来临。我不知道刚才在文庙的清静和自身的被逐是否也与“年”有关。我想起曾经在泰山岱庙和九华山化成寺的情景,那也是一座庙,庙的背后有一座名山。大凡庙的后面都有一座可观的高山,而香客大多看到的是有形可触的山,所以制造出香客云集的盛况。胜地不是圣地。文庙背后的山不让俗的肉眼看见,所以宁可这样冷清一处的。文庙宁可做了一座不合时宜的庙,以其无人的冷清,将自己从众多的庙宇中区别出纯粹,而将每一颗接近的灵魂涤得更清更净。

像我是否也是一种类型的不合时宜?比如这次“不是时候”出行,再比如一直蜷缩在自闭的田螺壳里,自怜自赏着外表的美丽,固执地希望打造出一捧晶亮的珍珠来。

无论怎样,拜过文庙,也是再次拜过自己。

是为记。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9ab03cd010009a1569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