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桐城文庙照片游记

[游记]桐城文庙照片游记

2007-07-29    

◆桐城文庙照片游记

【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 赖活着

桐城市文庙广场(右侧为文庙主建筑)

桐城市,属安庆市管辖,安徽省3个县级市之一,以桐城派闻名(天下文章,其出于桐城),又以精明著称(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九个湖北佬,不如一个桐城佬)。

桐城历史上人才辈出,始建于元朝延佑年初(1314年是延佑元年)的文庙(文庙又称孔庙),是文人出仕前、后的膜拜之地,供奉孔子。看看孔子的塑像,黑褂子红裤子,很时髦吧!据说他穿着的是天子服,其他在大殿里面陪着他的圣贤着的则是公侯服。

参照一下2006年9月发布的孔子标准像,还差不多呢。

桐城文庙的建筑大致为:门楼、棂星门、泮池、泮桥、大成门、大成殿,这是主中轴线(御道)上的,两边还有一些厢房。厢房现在是桐城市博物馆的展览馆。

门楼上面文庙二字是赵朴初题书,牌匾很小。

值得一提的是外墙,东西两侧分别写着“宫墙万仞”,据说是慈禧御笔。

《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弟子子贡曾在朝廷辅佐鲁君。有一次,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上对大夫们说:“子贡比孔子强些。”
在场的子贡就打了个比喻说:“人的学问好比宫墙,我的这道墙不过肩头,人们一眼就可以看见墙内的一切;我的老师孔子的那道墙有数仞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就无法看到墙内宗庙的雄伟和房舍的多姿多彩。”
古时七尺或八尺叫作一仞(2.3~2.6米),后人觉得“夫子之墙数仞”不足以表达出对孔子的敬仰,于是明胡缵宗(书法家,公元1480年-1560年,秦安县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年中进士)题写了“万仞宫墙”镶在仰圣门上。清乾隆皇帝为表示对孔子的尊崇,又换上了自己御笔书写的“万仞宫墙”四个大字。

上面的这一段是从网上查到的,至于桐城文庙的外墙为什么变成“宫墙万仞”,还有为什么资料上说是慈禧写的,不清楚。

进了门楼就是棂星门,四柱三门冲天式石坊,柱头为云头纹饰,柱身属华表造型,1984年重建的。灵星是传说中的谷神,古代祭天时首先要祭的五谷之星,宋景定年间(1260~1264)棂星门开始置于文庙,说明古人以尊天之礼尊孔。后人认为灵星与孔子无涉,又见门形如窗棂,遂改“灵”为“棂”,称“棂星门”。

接着往里面走,就是著名的泮桥,建在泮池上面。泮池和泮桥是明初的古迹。在古代,只有取得秀才以上学位的人,才能从泮桥上走过到大成殿祭孔,其他人必须绕泮池而行。传说明清时期,桐城的左光斗、方以智、张英、张廷玉、戴名世、方苞、刘大魁、姚鼐等近千位名臣硕儒,成名前均从桥上步入大成殿祭孔,然后金榜题名,所以泮桥又叫“状元桥”。过去凡科举中秀才者称进学,雅称“入泮”。

泮池是半圆形,皇帝家的池塘是圆形,所以其他地方的只能是半圆形。看样子这里也和太湖、巢湖一样,正流行着蓝藻暴发,呵呵。

过了泮桥是大成门。大成门把整座文庙分为前后两个院落,看看门边石鼓上的双鱼纹饰,似乎是八卦图的雏形:

过了大成门,远远的就看到大成殿了。“大成”是孟子对孔子的评价,赞颂孔子达到了集古圣先贤之大成的至高境界。唐代时称文宣王殿,宋崇宁三年(公元1104年)徽宗赵佶取《孟子》:“孔子之谓集大成”语义,下诏更名为“大成殿”,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殿内开始恭奉孔子及四配、十二塑像,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形式。

大成殿门口上方是“与天地参”匾。“与天地参”是清高宗乾隆皇帝于乾隆二年(1737年)御笔题书。语出《中庸章句》:“为天下至诚……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赞天地之参矣。”朱熹注:“与天地参,谓以天地并而立三也。”意为孔子地位与天地并列,赞誉在宇宙中孔子品德与天地并列而同。

再上方的“大成殿”三字匾应该是清雍正皇帝手书。最早是北宋徽宗于政和四年手书,今已不存。

大成殿内供奉着一圣四贤十二哲的坐像。孔子塑像上方有三层方形藻井,与多数大殿圆形的也不相同。上端的“万世师表”是康熙御书匾。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十一月,康熙皇帝在南巡江苏回京途中,专程到山东曲阜孔庙祭祀孔子。身为一朝天子的康熙皇帝对孔子极为尊重,进入孔庙大成门就行三跪九叩礼。在孔庙里,特书“万世师表”四字悬额殿中,并下旨在全国各地文庙内悬挂这块匾额。匾额上的方印是满、汉两种文字篆刻的“广运之宝”,当时不知道,没有拍近景,很遗憾。但是以前听说过清朝皇帝的大印多盖在正中,为什么康熙的盖在左边落款处?难道从雍正和乾隆才开始盖在正中?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仁”的思想,儒家的创始人。

印度人乔达摩.悉达多(前565~前485);楚国人李耳生卒年月不详,但是《老子》一书创作时间应在春秋末期至战国中期之间,长期以来在中国并行的儒释道三教创始人都生活在大致相同的时期,看来公元前6世纪的亚洲,确实是百花齐放的时期。

孔子座像两侧后方,是四配(颜回、曾参、子思、孟子)的座像。他们之间的关系总的来说,颜回和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子思是孔子的孙子、曾参的学生;孟子是子思的学生。

左边是复圣颜回,右边是述圣子思。上端的“生民未有”应该是雍正帝的墨宝。孟子借宰我、子贡、有若之口,夸赞孔子比尧舜高明得多,为生民未有。

颜回(前521~前481):字子渊,亦称颜渊。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的得意门人,以德行坚称。他贫而好学,笃于存亡,虽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对于 “仰之弥高”的孔门哲理,他坚守先生“不耻下问”的教悔,一起毕生精力“研之弥坚”,“欲罢不能”,深得孔子的赞赏。元文宗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子思(约前481~前402):名伋,字子思,孔鲤之子,孔子之孙。相传曾授业于曾子。《中庸》为子思所著。他将儒家观念“诚”(真实无妄之意),视为超乎时空独立自成的精神实体,又视之为社会伦理制度之准则,引申为世界的根本性质,认为天地万物依赖它而存在,以“诚”为天人合一的理论依据。他被尊为“述圣”,其思想对孟子和宋明理学都有影响。

左边是亚圣孟子,右边是宗圣曾子。上端的“化成悠久”应是乾隆帝的墨宝,出处没有查找到。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邹(今山东省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将孔子“仁”的观念发展成“仁政”学说,被封为“亚圣”。

曾子(前505~前435):名参,字子舆。春秋末年鲁国南武城(今山东嘉祥县)人。他从师孔子,勤奋好学,颇得孔子真传。他积极推行儒家主张,传播儒家思想,并在修身和躬行孝道上颇有建树。是孔子学说的主要继承人和传播者,在儒家文化中居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元至顺元年封为“郕国宗圣公”。

再两侧,每侧有六位座像,是十二哲。在没有四配之前,就有十哲,后来加加减减(有的调整为四配,又增加了朱熹等),成为现在的十二哲。

子损 闵子骞(前536~前487):闵氏,名损,字子骞。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15岁。德行高,平时不说话,说话分量大。少年时继母用棉花做衣服给两亲生儿子、用芦花做衣服给他穿,他爸爸知道后要赶他继母滚蛋,他说“母在一子寒 母去三子单”,从此感动继母。

子雍 冉雍(前522~?):冉氏,名雍,字仲弓。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29岁。他爸爸贱而行恶,他却气度宽宏、德行很高,孔子说是杂色牛生下了红色牛。后来他当官的时候,孔子教他办事应从大体着想,多推举有贤才的人来分担各种职务,不要由自己独揽。

子贡 端木赐(前520~?):端木氏,名赐,字子贡。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濮阳)人。孔子弟子,少孔子31岁。他口才好,雄辩,自命不凡。跟孔子学习的第一年觉得强于孔子,第二年觉得同于孔子,第三年认为不如孔子。《论语》中有关他的言行有38章之多,现在孔庙外面的“万仞宫墙”题字由他而来,见前面记载。

子路 仲由(前542~前480):字子路,又称季路。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9岁,早孔子一年死。《论语》上有关他的记载最多,他事父母极孝,对孔子有问必答,并敢于谏言。

子夏 卜商(前507~?):卜氏,名商,字子夏。春秋时卫国人。孔子弟子,少孔子44岁。长于文学,对诗有深入的研究。因丧子哀痛过度失明。

子若 有若:字子有,春秋时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13岁。孔子去世后,很多殷切想念孔子的弟子,以为有若的容貌很像孔子,一致把他立为夫子,奉承他像孔子在世一般。他还参加国敢死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子熹 朱熹:字元晦,宋朝徽州婺源(今安徽歙县)人。他辑定《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为四书,作为教本,儒家的思想经其整理注释后才为人所了解。

子张 颛孙师:字子张,春秋时陈国人。孔子弟子,少孔子48岁。他才智过人,做事能力很强,别人总难不倒他。

子游 言偃(前506~?):言氏,名偃,字子游。春秋时吴国人。孔子弟子,少孔子45岁。长于理,尤以文学著称,且能识人。他做官时以礼乐教化民众,因而大治。

子求 冉求(前522~?):冉氏,名求,字子有,亦称冉有。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29岁。他多才多艺,长于政事,孔子晚年安闲归隐的生活靠他的照顾。

子予 宰予(前522~前458):宰氏,名予,字子我,亦称宰我。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他是孔子门徒中最调皮的一个,白天睡觉挨孔子批了。他曾和孔子探讨三年丧期的礼制问题和仁的问题。

子耕 冉耕(前544~?):冉氏,名耕,字伯牛。春秋末年鲁国(今山东曲阜)人。孔子弟子,少孔子7岁。德行高,事迹不详。只知道患恶疾不愿见人,孔子去看他,从屋外窗口握他的手,哭说是天命。

趁着写blog,我也了解不少东西呢。当时参观的时候对他们多数不了解(有点熟悉的有朱熹、孟子等),四书五经读少了,呵呵。写在这里的人物简介,并不是简单的复制粘贴,事实上,网上介绍十哲的资料有,十二哲的并不好找。辗转找到一份繁体的,又参照了其它的一些,才写在这里。我这个应该是最全的简体中文版了,呵呵。

大成殿的背后,有一条小路,这是路边的风景。

往里,是桐城市博物馆的一个展厅,因为开头没有看过资料(据说有陈独秀等人的墨宝原件),只是大致看了一下,对一个瓷枕头感兴趣拍了一下。

大成殿的背后地上,散落着很多断的石雕,有几个明显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小将们破坏的风格:人物的头部被凿。在普陀山的时候就看到很多这样的。

还有几门大炮呢:

这个是什么?好像一大堆碗嵌在水泥块里面:

大成殿的西厢是严凤英艺术生涯展览馆。由于之前对严凤英了解很少,大致看了一下。严凤英(1930~1968)是桐城市罗岭镇人,她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天仙配、女驸马等等),使黄梅戏跻身于全国五大剧种之列。展览馆里面的介绍中有这么一句话,给我的印象很深,但是不记得原文,网上也没有搜到:严凤英成就了黄梅戏艺术,黄梅戏艺术也成就了严凤英。

文化大革命时期严凤英被诬蔑为国民党潜伏特务,在绝望中自杀,年仅38岁。死后,她的喉咙还被割开挖出,五脏六腑也被打开,寻找所谓的特务“发报机”。

这是严凤英演出间歇喝茶用的茶壶。

赖少其的《落花曲》:

参观桐城文庙已经是第二次了,仍然觉得很新鲜。不仅如此,为了写这篇blog,又查阅了很多资料,更加长了见识,单纯的游览和学习型参观是有区别的,处处留心皆学问。最后以文庙内的盆栽荷花摄影结束这篇blog吧,愿自己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学习之心持之以恒。

2007年6月30日参观 7月20日写就

评论 (5) |

原始链接:http://laihuozhe.blog.sohu.com/55580827.html
转自:870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