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泾县桃花潭 |
[游记]泾县桃花潭 |
2008-05-22 hexun.com |
桃花潭风景区(安徽泾县桃花潭 [转贴 2006-06-03 16:05:38] 文章来源: 泾县桃花潭 桃花潭,位于泾县 以西40公里处,南临黄山、西接九华山,与太平湖紧紧相连,因唐代诗人李白《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而名扬天下。 潭面水光潋艳,碧波涵空。潭岸怪石耸立,古树青藤纷披,春季绿韬如毡,桃花似火如霞,飞阁危楼隐约其中,犹如蓬莱仙境,又疑武陵人家。桃花潭四周点缀着众多的自然人文景观,屹立千年的垒玉墩,深藏奥妙的书板石、李白醉卧的彩虹岗、踏歌声声的古岸阁、青砖黑瓦的古民居......桃潭烟波使人陶醉,桃林春色让您留恋,移步皆成景、四时景宜人。 游记: 青弋江流经皖南泾县西南万村时,在一座峭壁下,汇成一汪深潭。逢春日晴和时水平如镜,清澈见底。潭西怪石高耸,危阁飞峙;潭东却是阡陌田畴,阔野平沙,一片粉墙黛瓦的民居,掩映在桃花烟柳丛中。这便是因李白的「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诗句而闻名遐迩的桃花潭。 我们自云岭驱车,沿青弋江水系,跨过太平湖上新建的斜拉桥,直奔桃花潭。古代青弋江上游,南自麻川,北至桃花渡,途经九里潭、罗浮潭,与桃花潭有「三潭连珠」之谓。沿江数十里,两岸青山如簇,风光如画,「烟雾牵风鸣碎玉,波头个个绾青螺」。五十年代,在桃花潭上游的陈村筑坝建水电站后,九里潭、罗浮潭均沉入太平湖底,「三潭连珠」的美景,只能从历代文人留下的诗词中领略了,唯独桃花潭景色依旧。 据说早在东汉以前,就有翟、万、汪、陈、李等十多个姓氏族先自外地迁来,桃花潭东岸为翟姓聚居,俗称「水东翟家」,西岸是万姓。其余姓氏,或杂居村中,或散居于桃花潭附近。我们先到翟村北首设在翟氏支祠的景区接待站。支祠现存前厅、天井及大厅,占地近千平米。匾额梁柱与皖南各处祠堂大同小异。工作人员说:「不然,这里有其它祠堂没有的宝物。请看」言毕,将我们领到前厅镶嵌在墙壁上的两块二米高的大理石板前,石板平滑光洁,未加雕饰,初看并无特别之处。经指点,方辨出石板上天然纹理构成的图案,一如蛟龙驾雾腾云,一如猛虎长啸出山。据说天雨时,龙虎身形愈加清晰,恰似两幅淡墨画。原来此宝物系乾隆年间时任云南主考的进士翟槐,自云南觅得,本拟进贡朝廷,后因翟槐病故未果,遂砌进祠堂中。 关于李白与汪伦的关系,《唐诗》各选本多引宋杨齐贤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酝美酒以待白」。汪伦只是李白游桃花潭偶遇的「村人」吗?踏著翟村老街的卵石路,我们请教导游。导游笑答:关于汪伦身世及他与李白关系,常有游客问及,但现有资料说法不一。《汪氏宗谱》上有「凤林公名伦,为泾县令,遂居桃花潭畔」的记载。但清嘉庆年间修订的《泾县志》,所列汉唐以来千余县令姓名与在任年份,却无汪伦的名字。李白为友人题诗,往往直书其官职,而《赠汪伦》则无。在李白游桃花潭时写的另一首诗《过汪氏别业》中,有「汪生面北阜,凿石营池台」句,称汪伦为「汪生」,也表明汪伦当时并无官职。但从他修筑精致的「别业」看,绝非普通「村人」,至少是家业殷实、知书识礼的大户人家,或清著名学者袁枚所称的「豪士」。如今,自太平至泾县桃花潭一带,仍有许多汪姓聚居的村落,桃花潭镇的桃东村,曾有祭祀汪伦的「汪公庙」和汪氏祠堂,惜已不存。
|
转自:http://nettvl.blog.hexun.com/3981355/rss/viewarticle.html4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