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江村之行 全文 |
[游记]江村之行 全文 |
2007-12-10 lvren.cn |
今天算是做了一次不太像fieldwork的踏青郊游吧,不过本着知行合一的理念,还是记下些field notes,帮助记忆。 在听老范上方法的时候就听说了这个有些无奈的故事,结果是一本在人类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江村经济》。江村,只是一个对于外部的名字,村里的人还是叫自己的村子“开弦弓村”,一个从高空俯视有着两条交错成弓、箭形状河的江南小村庄。出发前没有做过什么“功课”,连我们目的地是在江苏还是浙江也不知道,就贸然上路了。后来总算搞明白了,开弦弓村属于吴江,江苏省,离上海120公里,毗邻太湖,因此适合发展养鱼虾蟹。路途比我们想象的顺利,我们7点10分发车的,9点10分就到了。 区位示意图 费孝通手绘的开弦弓村当年的地图以及他的老师马林诺夫斯基 今天的开弦弓村(模型,不知道什么比例的,没注意) 首先还是去村委会,一位主管经济的村干部接待了我们。首先是参观了费孝通教授江村调查图片展。陈列的是关于费孝通26次访江村的“故事”,其实主要就是些图片,第一二次还算是“研究”,之后的就更加近似于“领导考察”了。费老越来越胖的身躯被越来越多的人簇拥,据村民说,费老对于江村最大的贡献就是本来从县城到江村是只通水路的,一次费老和陪同的领导说了一句什么话之后,就修建了公路。然后听接待的姚老师介绍了江村的基本情况。把ppt搞来了,也就不用赘述了。比较有意思的几点如下: 1、费孝通的姐姐办的缫丝厂给这里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一个是因为引入了工资制度,妇女有了收入,妇女地位提高了,一是当时厂子采用股份制。(后来听村民说,他们的厂子被“败”掉了,不知道指的是不是这个厂子) 2、当地人均低保线2600元/年,而根据他们和一些社会学家做的调查,最低生活水平需要的费用是人均3000元/年。 3、现在的人口金字塔已经呈现出倒三角的状态,人口老龄化严重。而且46~50岁人特别少。据他的解释:这个年龄的人是三年自然灾害时候出生的。那时候1/3外出讨饭,70多名妇女外嫁。 4、人均纯收入的计算方法颇有社会学方法,去掉了最高和最低。 5、在农村,他们认为收入是不稳定的(也的确如此,ppp更可以反映生活水平),他们的土法ppp是把收入折算到大米,他们认为因为大米和猪肉之间换算比例是稳定的,古话就有“斗米三近肉”(有记不真切了~)也就是说5斤大米可以换1斤猪肉。 6、当地有对灶王爷的崇拜,初一、十五都要烧香,出门前也要拜灶王爷。 7、由于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使得当地外出打工的人很少。不过当地的工作似乎很多都是每天上班,每天工作10个小时的。 8、外来人口给当地带来了安全感的丧失,本地居民对外来人口防备心很强。外来人口主要是在工厂做,没有承包农田的。 灶王爷 最开始的时候的菜,后来还有不少呢 就是这个草垛 开弦弓村小学 学生餐厅 |
转自:http://world.lvren.cn/displayitinerardesc/581328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