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歙县棠樾牌坊群-搜狐游记中心 |
[游记]歙县棠樾牌坊群-搜狐游记中心 |
2007-07-28 sohu.com |
“慈孝天下无双里,锦绣江南第一乡”。世所罕见的棠樾牌坊位于从黄山市区前往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途中,距屯溪约26公里,距歙县县城约5公里。 在我国封建社会,牌坊都是皇帝御批敕建的。若是哪家门前或哪个村前能立上一座牌坊,是非常光宗耀祖的大事。古代的牌坊叫做“绰楔”,是一种比门框大一些的木框。隋唐以后,闾巷寒士中举后,报喜队伍将旌旗之物悬挂于“绰楔”以示风光,后来逐渐演变为牌坊或牌楼,并由木制改为石制。所以,牌坊是一种高尚与荣耀的象征,就如今天的纪念碑。徽州牌坊为中华之最,而棠樾牌坊又为徽州之最。 棠樾牌坊群坐落在歙县城西的棠樾村。棠,指棠梨树;樾,为两树交荫之下,“棠樾”即为棠荫之处。牌坊群系棠樾村鲍氏家族经明清两代所建,共7座,明代3座,清代4座,按照“忠孝节义节孝忠”的循序依次排列。从村头向外延伸,分别为: 鲍灿孝行坊。建于明嘉靖初年。据县志载:鲍灿读书通达,不求仕进,其母两脚病疽,求医多年无效,灿遂持续吮吸老母双脚血脓,终至痊愈。其孝行感动乡里,经请旨建造此坊。 鲍文渊继吴氏节孝坊。清乾隆三十二年因旌表鲍文渊继妻吴氏“节劲三冬”、“脉存一线”而建。据县志载:吴氏,嘉定人,22岁嫁入棠樾,时小姑生病,她昼夜护理;29岁时丈夫去世,她立节守志,尽心抚养前室之子,直至其成家立业。吴氏守寡31年,60岁辞世。 棠樾牌坊群旁还有两座祠堂,一为鲍氏敦本堂祠,俗称男祠。另一为鲍氏妣祠,又名清懿堂,俗称女祠,是研究徽州宗法制度和徽商历史的生动教材。其中女祠一破“女人不进祠堂”的旧例,为国内罕见。 (女祠牌匾上的“贞孝两全”中的“两”字写法非常特别,寓意深刻) 棠樾青石牌坊群,既不用钉,又不用铆,石与石之间巧妙结合,可历千百年不倒不败,一座一座直冲云霄,一座座精心设计和施工,一座座经官批御审,是历代统治者用这一特殊方式表彰对社会中有贡献者的证明,这足以说明中国历代都极为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牌坊,是历史授予古徽州的勋章,也是历史留下的宝贵遗产。驻足古老的牌坊群下,这清冷孤寂的石坊与它们中间流传着的温暖故事给人以无限的感动和思想;凝望那巍峨高大的牌坊群,仿佛沐浴在思想的光辉中。 然而,有些游人和一些当地的导游在赞美建筑工艺的伟大和至诚精神感人的同时,却无法免俗地在最后加上一句“封建文化的浓缩与封建社会卫道者及牺牲者的化身”这样一个注语。其实,这是纯粹的数典忘祖。歌德说过:“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忠孝节义”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道德精神的集中概括,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精神教材。我们完全可以赋予它新时代的含义:忠就是忠于祖国和人民,忠于社会;孝就是尊敬长者,同时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节就是要讲民族的气节、做人的名节,洁身自好;义就是明礼诚信,善待世人——这就是忠孝节义为社会提供的道德标准。 回望夕阳下的棠樾牌坊群,它孤傲地跨驻于黄土大道,它的躯体之上虽然还有清冷的流光,它的身影虽被斜阳推倒在地上很长,但它是必须翘首才可仰望的,它所显示的就是一种高贵与荣耀! 旅游提示 |
转自:http://diy.travel.sohu.com/youji/capture_detial.php?id=599045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