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走进歙县 |
[游记]走进歙县 |
2008-05-22 163.com |
走出老城眼前又是一处圣地,这就是著名的渔梁坝,是歙县古代最大的水利工程,据史料记载,早在唐宋年代,人们就曾在此垒石为坝,现在的古坝为明代重建,有明万历三十三年修坝记事碑可考。渔梁坝 ,坝长 138米,底宽27米,顶宽4米,全部用青一色的坚石垒砌而成,每块石头重达吨余。它们垒砌的建筑方法科学、巧妙,每垒十块青石,均立一根石柱,上下层之间用坚石墩如钉插入,这种石质的插钉称为稳定,也称元宝钉。这样,上下层如穿了石锁,互相衔接,极为牢固。每一层各条石之间,又用石锁连锁,这样,上下左右紧联一体,构筑成了跨江而卧的坚实渔梁坝。坝中间有开水门,用于排水。建于明代的紫阳桥,此桥长140米, 高14米,宽10米,在歙县城的三座古桥中最高、最宽,因桥的上游即为徽商行舟的码 头,所以桥孔建得比一般桥要高大得多,以便行舟过帆。现渔梁坝已列入歙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内容。 歙县的古牌坊也是很多,在歙县老城步行街的街口就有一座高大的八角牌坊,据说是中国唯一的一座八角牌坊,古朴壮观,象一位巨人耸立在步行街的入口处。棠樾牌坊群位于歙城西的棠樾村,牌坊群由7座牌坊组成,以忠、孝、节、义的顺序相向排列,分别建于明代和清代,都是旌表棠樾人的“忠孝节义”的。在牌坊群旁,还有男女二祠、鲍家祠堂,建筑规模宏大,砖木石雕特别精致,房屋的内部布局也非常合理,就现在来看也能品出当时家族的兴旺,近年已修复如旧。中国牌坊博物馆也在这里筹建。 歙县也是徽菜的发源地,来到这里 就不得不去品尝一番了,大菜我就不去一一说明了,就说歙县的小吃:毛豆腐(因表面有一层白色绒毛而得名,这种毛是经发酵而成,故又称酶豆腐)、酸菜饼(当地腌制的酸菜加肉丝包于面中用平锅烙出)、豆腐脑髓(据传在明朝就以鲜嫩可口、汤乳白味美,价格低廉,闻名遐迩)、烧饼(这种烧饼直径只有10厘米,里面有陷儿,辣味和咸味两种)等等......现在想起来还想在吃到它们。
|
转自:http://blog.163.com/zhaojm317%40126/blog/static/294795972008015257374432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