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西递景色多 |
[游记]西递景色多 |
2007-07-16 tuniu.com |
西递原名西川、又称西溪,乃取村中三条溪水东向西流之意,后因村之西设有“铺递所”(古时驿站),98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改名为西递镇。随后西递又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西递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北枕黄山,南眺白岳,每年到这里旅游的人络绎不绝,这里也是许多高校艺术类学生的教学基地,每年寒暑假都会迎来一批批的艺术爱好者来写生。文化氛围相当浓厚。 8月,正是酷热难耐之时。我慕名支身来到了这样一个小镇采风。在这样一个地方,就是迎来如此多的旅客,学子,可是你并不会看到象其他旅游景点那样的吵闹和喧哗,就是导游小姐在给游客做介绍的时候,也是轻声细语,就是这样一个只有一所高校大小的村落,容纳如此多的人,也随时都是安静的。 微微跷起的屋檐,叠起的瓦片铺成的屋顶,青黄色的石墙,爬到屋脚的青苔,铺着的青石小路,这景象恐怕只有在那个久远的清朝才会有的吧。一眼就爱上了这里,这样一个安静祥和的村落,文明世界的文化遗产之地——西递,似乎找不到理由不爱这里。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总是片刻就能让烦躁的心绪平静。刚一下车,踏上那参差的石铺地板,遥想那个着一身旗袍,踩一地青黄的年代,竟也醉了。 每一处景色都可以入画,每一方人文都可以成书。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历经九百余年,所有的一切建筑,古物都保存的如此完好,藏在这深山中,世世代代都过着安宁,祥和的日子。 休整了一天,第二天抱着板凳和画板准备出去写生了。几条穿插的小巷子,不足两米宽。每家每户都把大门敞开。你是随便都可以走进去的,哪怕没有人,一些古玩和风景区特有的商品,就堆放在大堂里面,随便顾客挑选。村民都很热情,看着谁都是笑呵呵的,这让人心里舒服,在城里的大商场买东西是没有这样的心情的。 忽然改变了主意。放下下画板与板凳,专心逛起街来。漫步村中,随处可见那粉墙青瓦,鳞次栉比,错落高低的马头墙,层层叠叠,飞檐翘角,青石铺路,巷贯弄连,厅堂庭院镶嵌漏窗,镂空门罩,雕梁画栋,描金彩绘,室内雀替窗扇,菱花厢门全是精美细作的“三雕”佳品,还有那一幅副内涵丰富,寓意深刻的古楹联,不仅予人以美学之享受,且晓人以处世哲理。 一家家地看着可爱的物件,挑来选去,每样都爱不释手。看上了一个火红的肚兜,上面锈着一朵朵梅花图案。喜欢的不得了。又看上一个镶着绿色珠子,下面用纯银作成的很漂亮的扇型的耳环,又是舍不得放下,耳环我没买过,耳洞还没穿,但看着的确太漂亮,也就买下。遇到喜欢的东西本是一种缘分,既然喜爱,又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花多少钱都是值得的。故而看着自己的宝贝,喜笑颜开。 乐一整天,我买回了一个漂亮的绣花布带,一个肚兜,三对耳环,还有穿在身上的一件旗袍。我的天。看着这些宝贝,乐的饭都不想吃,对着镜子转了一圈又一圈,肚兜套在旗袍外面。每件都喜欢,每件都舍不得丢下。耳环倒是只能作为把玩之物了,耳洞是至今都不敢去打的。 有一个特可爱的村民,整天穿一件红色窄袖背心,缺了一只胳膊,据说是文革期间被打断整天一张脸笑的象开了花似的。整天乐呵呵的瞧着在门前来往的人们,第一次去他家买东西就闹了笑话: 他就觉得我是好人。觉得占了我的便宜一样,硬是把一个生了锈的小刀送给了我,一个劲地比画。说是古物。其实就是一把普通的小刀,猜想是他家的老妈妈如此交代他出售的,他就真当做宝贝送人了。盛情难却,我欣然的收下了。我喜欢他这个人。 西递所有的建筑都是明清年间的风格,保存的非常完好。改建也是有严格的规定的,即便是拆除自家的一堵墙,那也是触犯法律的。曾听那里的一个小孩讲有一个村民将自己家的墙拆了,准备扩建,结果被判处了一年的刑期。这倒让我吃了一惊。以前这里的人民过的逍遥自在,无所束缚的日子。可是现在,竟然连改建自己的家园也是非常的困难了。这里的一切已经不再只属于这个村子了,它已经成了整个国家、整个世界关注和保护的对象了。一件事物一旦被众人关注,它就不再是自己了,也失去了自由的身份。一念于此,就有些感伤。 落脚处是花园大酒店,当然远没有城市间的酒店豪华,甚至只称得上一个集体宿舍而已。屋顶也是清式,楼上走廊和围栏全由红漆木而成。一切都按照原有风格设计,自然是不会有现代酒店的奢侈和豪华了。但是一切都是那么古朴自然,在原子中间是一排水池。水是又山泉引来,即使在夏季也是冰人肌肤的。酒店里还住着一批从武汉过来写生的大学生,一群群男女每晚在这里嬉笑,完闹,看着他们心里暖暖的。出门在外,大家彼此格外照顾,男生经常围着女生说些动听的话,如此一来,衣服就有人给洗了。看着那一张张笑盈盈的脸,不禁想起自己的学生岁月,恍惚之间已是从前。 村内有个叫后边溪的地方,在地下两三米的地方有一条全村唯一的小溪。与其说是溪,倒不如说是一条水沟。溪水不足两米宽,水深不过膝盖。水清且浅,里面很多螃蟹和小鱼,自由自在。溪的一边是窄窄的青石板路,另一边就是住的人家了。每户人家搭了一块石板,跨过小溪,方便交通。那些房子是砌在一块块大石上的,墙角可能因为有水的缘故,长满了青苔和一些叫不出名字来的植物,房子就掩在其间,一切都呈现最自然和谐的景态。绿的草,黑的瓦,黄白的墙面,青的石板,村民坐在太阳伞下,悠闲地招呼着来往的游客,太阳慵懒地挂在天上,一拨拨的游客迈着悠闲的步子,听着导游讲每一间房屋的故事。每一处景致都充满了画意。来这里,是寻对了地方的。 村前矗立着唯一一个牌楼,史料记载,此为明万历六年胡文光刺史牌楼,高13米,宽10米,三间四柱五楼,呈楼阁式建筑,雕琢精绝,巍巍高耸。承载着当年的风光与逝去的岁月。 朋友说,在这里住着是一种享受。 我说,只能是暂时的享受,你住不惯的。我们都习惯了看不见星星的夜空了。 http://www.blogcn.com作者:orange_1982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文章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根据您的意见给予其他的处理。 阅读 3 次, 发表于 20点10分, 推荐给好友 zhangjie去过的地方 更多 还没有回复我来说两句 请先登录。 |
转自:http://www.tuniu.com/places/posts/227121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