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2000年那会儿西递和宏村刚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时,我就看到了新闻,对它有了初步的了解。只是到今天才能亲自去看一看。 由于前一天爬黄山大大消耗了体力,腿已经酸的不成样子了,这给进村到添了不少麻烦。还好,我对古老文化还有向往,腿疼也要忍着。 我们是先到宏村的。车字刚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风格十分独特的小村落。村外有一个池塘,里面有荷花,河水还算清澈。看到这里基本没什么污染,到让十分挑剔的我对这古村落有了几分好感。到达村子那时就已经是中午了,导游带着我们去挣她的外侩了,到村子里的一个小饭店吃饭。还说什么是特色农家小吃,无论是看还是尝了,总绝得和咱们这里没什么两样。不过,在异乡能吃到家乡的口味的菜道是多了分亲切感。 午饭后,就参观了。导游跟我们介绍整个村子的房屋建筑特点:古人是千金门楼,四两屋。的确,第一眼看见的总是高大,气派的用石头精致雕刻出来的大门楼。无论进哪间屋子,总是能看到四周很高很高的围墙,另人奇怪的是那墙没有窗户,而采光是通过房子上方中间的天井。导游解释说,古时,这村子的男人们都到外面去经商之类的,只剩下女人和孩子留在家里,为了防盗,他们就想出这样的建筑模式。那天井也有打开天窗说亮话之意。另外,由于重门面才有了令可花很多钱去装饰门面,看来现在的形式主义是很有历史渊源的,连老祖宗都这样,更何况现代人呢? 还有在一户人家的房子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房子的一角的棱角被削钝削平了,他们家的门也突然向后退了几迟。导游告诉我们,那户人家为人很谦虚,不于人争,做事宁可让三分。挺有意思的。这些特点在西递也有充分的体现。 宏村的整个布局十分特别,成一个牛身体形,说是算命和八卦之类的。贯穿村子的小渠是牛的肠子的形状,西边村口是牛头,还有那四座小桥是牛角等等。头一回见,真新鲜。 此外还有很多的有趣文化,这和随后到的西递几乎一样。但是西递除了外面的池塘外,里面却寻不见水。这点到是不太吸引我了。不过,虽然美景不如宏村,但文化底蕴似乎略胜一筹。它除了宏村的建筑文化特点外还有其他的东西。例如,那土空调,土扇子。还挺现代了,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祠堂里朱熹写的“孝”字,有特点,左边看是猴子,右边瞧却是作揖的当官的。其体现的内涵挺深呀。 这样的两处村子,想想住在里面多爽啊。这样的念头在我走在宏村的街到上就有了,在离开西递时就更强烈了。这不光是因为它的自然的古老和纯真,更因为是它给我门所带来的文化震撼和感动。 还好,如今,村庄保护的还算成功,村里的人们保护意识挺强,知道老祖宗留下这点东西不容易。尽管这群古村落整日生活在镁光灯下,尽管面容苍老,却不憔悴,更愈发的年轻。好样的! 西递、宏村,俩兄弟一路走好! 阅读全文(82次) / 评论/ 丢小纸条/ 文件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