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一生痴绝处无梦西递游

[游记]一生痴绝处无梦西递游

2008-05-22    live.com

4月7日

---雅文

三月初的皖南,春寒料峭,寒气依然浸骨。但这丝毫没有让我渴望的脚步放缓。天蒙蒙亮,我已随车穿行在低矮的丘陵和水乡泽国中,雨意从昨夜就浸袭这片区域。绿水青山掩映着人家,水气氤氲的窗外依然满目绿意。

古徽州有“七山一水一田”之说,沿路看到的景象也仍然如此,多是山间开辟着小块的田垅,沿坡上种着茶树和蔬菜。西递原是古徽州府西边的驿站,对于在外奔波的徽商来说,这个名字也传达着在外谋生的艰辛。直到今日,交通仍不发达,可想古代的徽商离乡背井之路。

作为一个明清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胡姓聚族而居的古村落,也许有着太多的文化底蕴,而没有像某些景点那样森然拒人千里之外的傲慢。依山伴水、田园风光的村中至今仍有一千多户居民在这里繁衍生活,这个村庄拒绝为游人完全粉饰自己,有所保留才得以真实的人文景观吸引了各方人士不孜的探访。

一进村口最醒目的是建于嘉靖年间的一座牌坊,好比西递村的大门。这座保存完好的牌楼主人是胶州刺史胡文光。青石质料透着肃穆,两对石狮子都是头下身上,独特的造型为后人编出许多传奇故事作好了铺垫。可我却恍见牌坊门楣上有隐隐的红漆之色,难道在明清年间也有过书写荒唐的大红标语的习惯?后来才从导游那里得知,西递村原共有牌坊十三个。“文革”时期砸掉十二座,作为反面教材胡文光的牌坊才得以保留,却曾经被人用红油漆覆盖过。凝视这座挂满沧桑的古物,我不禁哑然失笑。

细雨和着风密密地斜织撒向万物,望着晨曦烟雨中的古村落,我竞然有点醉了,步履生涩,眼波流盼,村子的右边是依山而偎的一池池碧绿如绸的湖水,随风起舞的垂柳伸出翡翠色纤细的手指,招抚着立在它身旁的垂钓者,撩拔着一波波的人流。在这一刻与西递邂逅,无法不让我心动。“小姐,要伞吧,淋雨会感冒的。”一老妇将伞殷勤地递给我,五颜六色的伞媚妩地躺在她的怀中。“二元一把,出来再给钱”。她依然笑着软软说道。不容迟疑,这伞便象花一样地绽放开来。

和许多古村一样,路由长方的青石板铺成的。逶迤婉转向前延伸,被雨水浸得油亮温润,如刷清漆,陡生华贵,让人不忍践踏。两旁是临街民居,三二只醒红的灯笼唐突地瞪着闯入的外乡人。墙是灰白的,门都是两扇的、原木的。容颜虽因岁月模糊,但透出一种深邃的美感,仿佛只要推门,你便恍若隔世,坠入如梦似诗般的桃花源时代。

西递有几处代表性的居民。大多是商人、官员、私塾的居所。虽然有富贵和朴素之分。但都是无一例外的幽深静谧和工艺精细,每户都有天井,却都极其狭小,雨水涓涓入天井,既有饱容天时、地利、人和之说,也有财不外流之意,称为“四水归堂”,由于下层不开窗户,上层多开几扇小窗。这些古屋多给人以幽暗凄迷感。犹如一张张曝光不足的黑白像片。苔藓不甘寂寞地占满各个角落。一方小小的天井里,多设有石桌,桌上盆景中花木扶疏,犹为好看的是生于当地被称为“百年菊”的小黄花,在雨水中娇嫩灿黄地抢眼,阵阵暗香袭来,将你的思绪从远古中时时牵回。每户的门楼、砖雕及斗拱,雀替雕刻的精细和繁复令人叹为观止,厅堂的盈联也大都有崇文之意。宽大的书桌上还有曾经写出流传千古文章的笔墨纸砚。仿佛主人刚才转身。空气中还溢着淡淡的墨香,他就在不远处守望。徽商个个都是腰缠万贯回乡,但绝无暴发的恶俗,“茅屋书声响”的时代虽已过去,但先辈们“处者以学,行者以商”的道理依然尉然成风。至今处处无不体现着“贾而好儒的苦心”。

村内的小巷是典型的九曲回肠,整个村庄如同一座迷宫,房屋不全向阳。川流不息的人,涌动着,来的来,去的去,留下的只是或深或浅的脚印,带走的却是缕缕清晰的记忆。随行的也都是些性情温婉仪态雅致的女子,三三两两,或挽或拥,神情是舒展着、眼神是清澈的,闪射着柔柔的探寻。一不小心我便来到村中腹地。后来才知道当时村中的男人大多经商在外,妇女只能留在家中,这样的布局也是为了防范外人。遥想古徽州“一世夫妻三年半”的古谚,那些当时留守在家女子的寂寞岁月可想而知。联想到棠越牌坊和歙县女祠,那些久远的故事附在一座座不会哭,不会笑,甚至至今仍让女性感到来自时光深处的严厉和寒意的石头上,心就如刀割般的深痛。牌坊永远是沉默,但它们却也是徽州文化最沉重和最苦涩的一页。当然也是最值得浓墨重彩的篇章,如果没有这些留守妇女们的忠贞不渝和无私奉献,就不会有灿烂辉煌的徽州古文化和走南闯北驰骋商场传奇般的徽商。她们才是孕育优雅文化,经济繁荣的母体。

游人所经的临街民居。家中多出售工艺品,都是极具徽州特色的,如徽墨、歙砚、雀替栏板做工精细,让人爱不释手。每隔几户门口便有妇人守着木桶卖一种名叫“香酥饼”的小吃,齐齐码在桶中,个头象银元那么大,虎珀色,外面酥脆,轻咬一下满口生香,细观就发现是莓干菜加腊肉,让我想起林语堂先生说“吃笋”的快乐在于遭遇一点轻微的抵抗,在异乡吃着可口的香酥饼,快乐便洋溢在脸上,家仿佛就在身后。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西递养出了一方淳朴善良之人,穿过深深的弄堂,路过许多人家,他们似乎早已习惯了这种浮光掠影的生活,安祥地生活着,房屋大多敞开门扉,坦然地在亲切和宁静中自守距离。店主低头专心地伺弄着手中的活儿,她们或是雕着工艺品,或是挥墨盈联,大多经营着与文化相关的产业。神情是闲雅的,不卑不亢,商品一律矜持地摆放在幽静的店堂里,没有过多商侩的热情。

门前静座着老妪低头咀嚼着岁月,嘻戏的顽童,偶也投来诧异的目光。我在古巷幽深而神秘的氛围中追寻着那些熟悉而陌生的名字:一身反骨的隋朝农民起义领袖方腊、铁路工程师詹天佑、白话文倡导者胡适、教育家陶行知等。将面颊亲贴在古老的粉墙,用耳深深搜听着辽远的呼声,天光水色,碎光冷清,似吟似叹,缱绻朦胧中我也一身对襟旗袍,手持一柄宫扇,明眸皓齿,巧笑倩兮,溶进这缠绵的时光……。

西递的居民多只开放楼下的一进,二进。不过村中有家饭店,登上其四楼可以眺望村庄全貌,古老幽深的宅弄深巷、苔藓落寞的黛瓦飞檐、昂然挺立的青砖马头墙、饱经岁月剥蚀的老黑墙色、典雅美观的走马楼、古村宁静中透出沉沉苍桑的精致和一抹陈旧的风情,亦真亦假的飘渺,如一张回忆的网,将我澎湃的思绪和酣畅奔流的泪水掳定在遥远的明清。

转自:http://jzzfhuang.spaces.live.com/Blog/cns!C0E6234D4B118554!311.entry206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