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公岛游记 于世英 读中学时学校组织大家观看李默然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那时,我被邓世昌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染着,被“致远”号全体将士官兵抗击侵略者表现出来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所熏陶,心想,长大后一定要到刘公岛去。 今年“五一”受朋友之邀到了威海,第二天,我便与朋友一同乘船来到了久负盛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刘公岛,象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碧波荡漾的威海湾口。它的南北两岸青山巍峨,逶迤东伸,如两支铁臂紧守弯口大门,自古就有“东隅屏藩”之称。刘公岛是祖国黄海前哨,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刘公岛固然山水秀丽,然而,它之所以令人神往,是因为它经受了中日甲午战争的洗礼,有一段轰动世界的历史。 我们首先去参观了北洋海军提督署。北洋海军提督署又称水师衙门,建于1888年,它坐北朝南,占地一万多平方米。正门上悬挂着李鸿章手书的“海军公所”的门匾。大门两侧有角楼、辕门、土炮,大门的旗杆上飘扬着黄龙旗。游人到此,仿佛置身于硝烟滚滚的往昔岁月之中。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中日甲午海战图片展览室。这里陈列着北洋海军的史实照片,展示了北洋海军从建立到失败的历程;再现了北洋海军与日军激战的情景;同时,也揭露了清廷官员卑躬屈膝的丑恶嘴脸……一幅幅照片令人激动,也令人沉思。解说员指着其中一幅照片说:甲午海战打响后,“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为掩护旗舰“定远”号,与日舰激战。“致远”号击中日舰多艘,但不幸被“鱼雷”击中沉没。邓世昌拒绝救护,与二百多名官兵壮烈殉国。为了激励后人,威海人民把他的塑象树立在风光旖旎的环翠楼前,供游人瞻仰。 中日甲午海战遗留下来的兵器、用品,军服等都陈列在东陪厅。那锈迹斑斑的炮弹,令人仿佛听到震聋发聩的轰鸣。那弹痕累累的舰板,铭刻下侵略者不可饶恕的罪行。件件实物、照片都是历史的见证,这民族的屈辱史让后人永远刻骨铭心。 我们缓步来到中厅,这里的蜡塑群像栩栩如生,厅堂庄严肃穆,身穿清式官服的海军将领,有的挺立挥手,激昂陈词;有的捋须静听,会心微笑;有的争先恐后,怒不可遏;唇枪舌战,神态逼真。他们在共商抗击侵略者的大计,此厅艺术地再现了1894北洋水师海军将领在与日军决战前夕召开军事会议的情景。中厅东厢是提督丁汝昌饮恨自尽的地方。观看着室内塑像,又仿佛看到了丁汝昌临死前的悲壮场面,深深地被他那英勇不屈的精神所感染,被这位爱国将领的民族气节所鼓舞。 解放以后,威海人民为纪念北洋海军可歌可泣的民族精神,在刘公岛提督署后山上建造了北洋海军忠魂碑。此碑呈六棱形,高28.5米。站在远处眺望宛如万绿丛中刺向蓝天的一把宝剑,它象征着反击侵略者的武器时刻紧握手中,随时痛击来犯之敌。 走出中厅,登上山顶,看到军民共建的环岛公路,如彩带时隐时现在丛林和楼群间;极目远眺,万里海疆,百舸争流。祝愿我们的社会和谐安宁,祝愿我们的祖国和平幸福。 27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