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我的胶东行之威海 |
[游记]我的胶东行之威海 |
2007-07-16 |
我的胶东行之威海 猴子图/文 威海卫 再让我看守着中华最古的海, ——闻一多 第一次听闻先生的《七子之歌》是奥门回归的那一年。 “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的真名姓? 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 。。。。”那一个儿童稚嫩,天真的歌声,一下子便深深的打动了我。 或许万邦来朝的记忆依稀还留在你我的心中。但当你真正的站在这块曾经受尽了外异欺凌的土地上时,你的内心或许也会象电影〈霍元甲〉中 威海以前叫做威海卫,在朱元璋的时候,倭寇便时常来骚扰,明朝就开始在这里设卫屯兵,取意于“威震海疆”扬威于海上的意思 定名威海卫。1945年解放,设威海卫市,1951年,改称威海市。而我的胶东行之第三站便是威海的“刘公岛”。据传,东汉末年,刘氏皇族一支,为避曹魏的迫害而迁居岛上。刘氏一家忠厚善良,常济救渔民。后人为纪念他们而修筑了刘公庙。于是,岛子也被称为刘公岛。其位于威海湾口,一百多年前是原北洋海军提督署所在地。它面临水云连天的黄河,背接湛蓝的威海湾,
当然这些都不是我要说的中点,或许很少有人知道在威海还曾经存在过一支“中国军团”的事情。该军团中的士兵全是华人,又称“华勇营”。这些卖国“假洋鬼子”成了英国人“以华治华”的武器。他们对爱国的人民实施了疯狂的镇压成了别人屠杀国人一把尖刀,成了别人一条忠诚的看门狗。他们还曾经参加了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卫和北京城的战斗。可最终的结果呢,这群狗终终还是被他的洋主子所抛弃。被解散,大部分士兵转往南非当了警察,中有少部分人留在了当地充任巡捕。 这里还曾经是贩卖华人的港口。英租期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战争的巨大伤亡使交战各方兵员锐减,劳力奇缺,为挽回战争颓势,英法军 我们都曾经看过〈黄飞鸿〉,徐克老怪的伟大之处,就是把一部中国人的曲辱历史通过电影让更多的人知道,了解,让更多的人记住那段历史。可我们的国家呢,超市,商场塞满了进口货,所有的开发区到处林立着外国人的工场。华工只不过是换了一套新行头,成了什么工程师,技术技师等等新名词。我们在高举着福丽堂皇“要和世界接轨”的大旗下,正一步一步的把大好的河山开发的不成样子,转变成了别人的大工厂。直到现在,在面对美国导弹袭击,或是小日本蜻国神社的面前,我们的国家除了口头上的谴责外,是不是应该领导着的人民去更多的事情呢?不要把“自强不息”的呼唤成了〈坟〉上空乌鸦凄楚的哀号,不要把“自强不息”的精神只是寄托在黄飞鸿,或是霍元甲这样的一些文学素造的英雄身上。 迎着晨光,我延着一百年前先辈们的脚印,把历史从新走了一边. 我很喜欢这栋建筑,把雕塑和建筑完美集合在一起.(刘公岛博物馆) 一百前曾经有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神才飞扬的从这里走上历史的舞台. 而今,他们的英魂依然守卫着这个小小岛屿. 书生意气,热血樱枪,祖国啊,请你不要忘记,我们的英雄曾经在这里战斗过. 祖国啊,你的胸膛上有那块土地,没有洒下我们的鲜血和泪水呢? 我自丹心照汉青. 是谁弹着那挣争的琵琶,大海水啊也听得那么的畅快. 殖民地时期的建筑 岛上的建筑很有意思,大多是用石头砌起来的,风格很独特. 我独爱这楼的孤高,和沧桑. 我是学设计故而总是把镜头多照顾这些建筑的风采了. 每一个地方的建筑风格都不一样,有时我都搞不懂这些建筑都是用来做什么的,他们为何如此独特. 海边人都是信仰龙王的.和和我的身后便是龙王庙的一扇老门. 还是我和那些漂亮石头建筑 历史不会洗去你们的鲜血,中国也不会始终这样令你们失望.再回望一眼你高大的身影,我会在心底默默的为你们感慨. |
原始链接:http://www.xici.net/b8663/d44624273.htm |
转自:56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