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在路上]威海之行——生活在何处 |
[游记][在路上]威海之行——生活在何处 |
2007-10-11 iyaya.com |
真的很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可以暂时不必考虑现时生活的种种,随意的看路边的风景,对目的地有一种不可知的期待。好比双休日,周六是最美好的时光,因为第二天仍是休息时间,而周日因为马上要面对工作,总不能百分百的轻松。这种心理大概是做学生时遗留下来,现在已深植心中,顺其自然吧。旅程对于我,就像度过周六的时光。这个长假选择了威海,主要是让孩子看看大海,借孩子的名义满足我远行的欲望。 在烟雨蒙蒙中出发了,自中秋节太阳便再未露过面,连日的阴雨给齐鲁大地增添了几分妩媚,一路上所经之处大部分都在下雨,大片的田野里空无一人,未收割完的玉米静静的站立着,房顶上一片片耀眼的金黄,装饰着灰色的村庄。也许是路程太远了,而车上的空气也不太好,女儿中途吐了三四次,从未晕车的我竟然也吐了,为了即将看到的风景,吃点苦也值得了。 下午四点多到达威海,刚下车就被人包围了,开出租的,宾馆拉客人的,是不是所有的车站都这样?冲出包围,走入一条热闹的商业街,来来回回的人流,路两边摆满了服装、百货、小吃,应该是最原生态的当地生活。商店的招牌多有韩文,看得出韩国对这所城市经济的影响,大排档前摆了各种各样的生猛海鲜,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字的。女儿边吃边走边看,不一会儿便总结出威海与泰安的不同:说话不一样,卖的东西不一样,空气不一样。 在宾馆里画画 晚上出去吃饭,发现饭店也颇多迎合韩国人的口味,以烧烤居多,灯火通明的韩国料理店里,从门口看进去,有人脱了鞋盘腿而坐,是韩国人无疑了。我们在一家小小的快餐店里吃饭,旁边桌上一对衣着普通的四五十岁的夫妇,也在说着韩语,虽然早知道威海与韩国联系密切,但到如此程度还是出乎我意料的。吃罢饭,步行到海边,看海上的点点灯火,听汽笛鸣叫,呼吸着有些腥咸的海风,就有了些苍茫之感。 第二天又是下雨,坐上到刘公岛的轮渡,女儿惊呼“看,海鸥。”张爱玲曾说生长在都市文化中的人,总是先看见海的图画,后看见海……我们对于生活的体验往往是第二轮的。现在看女儿依然兴奋,觉得以前的担心或许是多余的。“刘公岛,不仅仅是一个岛”,广告词中如是说,但女儿所喜欢的恰恰仅仅是岛,对于大人们赋予它的那么沉重的历史意义,她还不能完全理解,在她眼里,锈迹斑斑的鱼雷、大炮、铁锚,还有那一幅幅的地图、画像、照片之类,远不如海浪和贝壳有吸引力。或疾或徐一直不断的雨中,参观了甲午海战博物馆、北洋水师提督署、北洋水师学堂等等,看着有些心不在焉的女儿,不知那段历史能在她的心里留下多少痕迹。 去刘公岛的船上 想起小时候 屈辱的历史 水师学堂宿舍 下午去中央电视台影视城,靠海而建,面积不小,是儿童题材的影视城,所以以彩色城堡和游乐项目居多,看得出好像以前辉煌过,但现在有些衰败了,我是匆匆的过客,不知道其中原因,总觉有些可惜。 影视城 第三天要返回,天晴了。两天来看得都是海水共长天一色,灰灰的,现在终于见到蓝天了。趁着出发前的一点时间,到了海边的幸福门。大海正在退潮,留下片片贝壳,一小片海滩成了女儿的乐园。我最喜欢看的,是海边的当地人。有人拿一种篓子,装上鱼肉做的饵,用来捉螃蟹,收获还不小。有人甚至戴着潜水用具,不知在海里捞什么。最多的是海钓者,老少都有,怡然自乐。很多年前,就有说法威海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果不其然,适宜的气候,有山有水,优美的绿化,干净的街道,城市虽小,建筑却有大城市的气派。威海的一则房产广告很好:“有一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诗;有很多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威海。”住在这样一个美丽的地方,并且没有大城市的压力,尽享诸如看海、海钓的乐趣,确实是值得羡慕的生活。然而我明白,哪里的生活都有喜有忧,过客看到的只是浮光掠影,虽然喜欢,我真正的生活还是在家乡,在那座山下,那个晚间山上的灯火令我温暖的地方。 身在福中
|
转自:http://bbs.iyaya.com/139/848219.htm21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