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三孔游记—孔林 |
[游记]三孔游记—孔林 |
2007-07-16 sina.com.cn |
其实孔林距离孔府也不是很远,大约1公里左右的路程,无奈在孔府、孔庙中已经耗掉了很多体力,所以一出孔府,我们就叫了Taxi。印象中车子拐了一个弯,便行驶到了一条宽阔的马路。与其他的路不同的是在宽阔的马路中间还有一条2-3米左右宽的路中路,而且在小路的周围种满了不知名的古树,乍一看,就像宽阔的大路中间镶着一条窄窄的花园走廊。我想中间的小路,一定是过去通往孔林的古路,只是后来在老路基础上又加宽了而已。 坐在行驶的车上,感觉像走在幽深的田间小路上,正在寻找路尽头的禅房花木……大约几分钟的功夫,迎面出现了一个高高的建筑,这就是我们此行的最后一站——孔林。 刚进孔林就有数个当地的杂牌导游凑上来,主动做我们的向导,当时感觉好可笑,这些人一定想不到,在我们身边就有一位研究先秦思想的正宗孔学研究者。虽然对于这些导游,有点烦,可是我还是从他们的只言片语中听到了一些关于孔林的事情。 孔林是孔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坐落于曲阜城北,占地3000余亩。它是我国规模最大、持续年代最长、保存最完整的一处氏族墓葬群和人工园林。 走进孔林,第一感觉这里就像一个大森林,到处都是参天大树,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虯枝,据说多为宋、元所植,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相传孔子死后,“弟子各以四方奇木来植,故多异树,鲁人世世代代无能名者”,时至今日孔林内的一些树株人们仍叫不出它们的名字。其中柏、桧、柞、榆、槐、楷、朴、枫、杨、柳、檀雒离、女贞、五味、樱花等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野菊、半夏、柴胡、太子参、灵芝等数百种植物,也依时争荣。孔林不愧是一座天然的植物园。虽然这些不认识的千奇百怪、鬼斧神工的大树在孔府孔庙,甚至孟府孟庙中已经看到过一些,可还是禁不住被这里的景象震惊了。 顺着林道步行不远,就到了林道尽头,在那树立着一座“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孔林的大门。由此往北是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周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1000余米。林墙內有一河,即著名的圣水——洙水河。洙水桥北不远处为享殿。是祭孔时摆香壇的地方。殿前有翁仲、望柱、文豹和角端等石兽。享殿之后,正中大墓为孔子坟地,墓前有巨碑篆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奇怪我们并没有看见巨碑上的“王”字最下面的“—”,猛地一看就是“干”字,小郭这个时候示意我们走近再看看,这时我俩才发现由于中间的“|”这个笔划拉的特别长,导致了“王“这个字的最后一笔“—”,与上面的两道“—”的比例严重失调,被墓前面的石栏给挡住了。听小郭的解释我们才明白,原来一般的人是不可以称“王”的,为了不触犯来拜碣的皇帝,所以在字得比例上改变了一下,将最后一个“—”稍微作了一下隐藏。在威严气派的孔子墓东边为其子“泗水侯”孔鲤墓;前为其孙“沂国述圣公”孔子思墓。据传此种特殊墓穴布局称之为“携子抱孙”。而在孔子墓西是“子贡庐墓处”三间古屋,就是守墓的地点。据说孔子去世后,正在外地经商的子贡,闻讯悲痛欲绝。他迅速赶来奔丧,据说眼睛都哭肿了。丧事完毕,众弟子轮流为孔子守墓3年,期满而去,唯子贡守墓6载。其间子贡将南方稀有珍木楷树,移植孔子墓旁,寄托对老师的一腔真情。楷树(此处注意啊,这个字不读kai而是读jie),木质坚而韧,树干挺而直,顶天立地,象征孔子为万世师表,天下楷(这里当然就读kai了)模。有一年夏天,楷树突遭雷火,不幸死亡。清帝康熙得知此事,诏令重植楷树一株,并立碑刻石纪念。说来也巧,石碑正好立在当年子贡挥泪植树的原址。这块碑石,只要去孔子墓,就一定会看到,因为它就在进入孔子墓的大门处。 另外孔子墓前东侧还有三亭,是宋真宗、清圣祖和清高宗来此祭孔时停留之处,叫作“驻驿亭”。 从孔墓出来,便踏上一条蜿蜒的石板路,石板路周围到处可以看到林林总总的墓碑,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2000多年来葬埋从未间断。在这里既可考春秋之葬、证秦汉之墓。在谈话过程中我们还在为什么样的孔家后人可以安葬与此,现在的孔家人是不是也可以葬在孔林等类似的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已经走了很远。突然我想到了清朝的“孔尚任”,我知道“孔尚任”也是孔子的后代,便问小郭是不是孔尚任也安葬与此,答案得到了小郭的肯定。小郭指着前方的一个岔路说,咱们走这边,因为孔尚任的墓就在这边。我们一行三人沿环林路东行,也许游人大部分只对孔子墓有兴趣,所以在早前的岔路上已经于我们分开了,此时路上只有我们3个人了。 其实我们此时早已疲惫不堪了,但是由于对孔家名人的崇敬,我们暂时忘却了旅途的疲惫,依然精神十足。走到孔林东北方向,过一石坊后,路旁立一巨碑,上写“奉直大夫户部广东清吏司员外郎东塘先生之墓”这就是清初著名剧作家、《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墓碑。我们在此瞻仰了一下这个文学巨匠,继续前行。 不一会就到了路上小郭曾给我们介绍的孔家另一个重要的墓 “公主墓”(当地人俗称),即于氏坊,孔林中除孔子墓外,气派较大、墓饰规格也高的,就数第七十二代孙孔宪培妻子的墓——于氏坊。围绕着这个墓还有着一段小故事,乾隆有一个女儿脸上有黑痣,算命先生说:“主一生有灾,须嫁有福之人才可免去灾祸。”朝中议论,只有圣人后代最妥,由于满汉不准通婚,乾隆让女儿认协办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于敏中为义父,改姓于后下嫁孔家第七十二代衍圣公孔宪培,乾隆在此为这个女儿立了的纪念牌坊,上书“鸾音褒德”,故称于氏坊。 出了于氏坊,我们三孔之行也即将画上一个句号了,走在回去的路上突然感觉到好累,脚疼的很。但是此行的喜悦和收获依然让我们兴奋不已,回到驻地请劳苦功高的向导小郭和老婆的同学吃了便饭,修整片刻后,便同老婆踏上了回家的路,结束了这次快乐之旅。 ------三孔游记结束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4820576a010003rg31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