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曲阜、灵岩寺、济南野生动物园游记:(三)孔林 |
[游记]曲阜、灵岩寺、济南野生动物园游记:(三)孔林 |
2007-07-18 sina.com.cn |
有生就有死,有开始就有结束。这里是埋葬孔子以及孔子后代的——孔林。 进入孔林大门,有一条长达360米的甬道,两旁围以红墙,墙内排列着苍桧翠柏,迎面可看到一洞深邃的拱门。拱门上有高大的观楼。拱门上方门额石刻篆书“至圣林”三字,系雍正十年(公元1732年)七月敕修。门前东西花墙内有一对造型生动的石狮,两扇朱红大门上,各有横9竖9共81个园花形铁门钉,后有砖梯,可上观楼。由孔林大门到至圣林门这一段,是孔林前突出的部分,类似古代城市建筑的月城。进得林门,有一条长约5公里的环林路向左右两侧延伸出去。 秦汉时期,孔林才不过一顷,随着孔子地位的提高,孔林的规模越来越大,自汉以后,孔林先后重修13次,增植树木5次,增地3次,总面积3000余亩,周围7.5公里,并以高3米,厚1.5米的砖墙护之,孔林是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家庭墓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之一。 孔林面积极大,总面积达2万余平方公里,济南三大怪,孔林就占了二怪。其一是孔林上没有乌鸦,其二是孔林的地下没有蛇(还有一怪是大明湖的青蛙不会叫)。到目前为止,只要是孔姓人家,死后就可以葬入孔林,但其中有“五孔不入”的规矩。即女儿、夭折的、上门女婿、犯罪的、当和尚的。(来源网络和导游诉说) 由至圣林门西行为辇路,前行约200米,路北有一座雕刻云龙、辟邪的石坊。坊的两面各刻“洙水桥”三字,北面署明嘉靖二年衍圣公孔闻韶立,南面署雍正十年年号。坊北有一券隆起颇高的拱桥架于洙水之上。洙水本是古代的一条河流,与泗水合流,至曲阜北又分为二水。春秋时孔子讲学洙泗之间,后人以洙泗作为儒家代称。但洙水河道久湮,为纪念孔子,后人将鲁国的护城河指为洙水,并修了精致的坊和桥。桥的南北各有历代浚修洙水桥的碑记。(来源网络) 子贡对老师最忠心。相传公元前497年孔子死后,其弟子子贡从卫国移来楷木苗,种植在孔子墓旁。弟子们皆结庐守墓,服丧三年。唯有子贡对他思慕情深,三年之后他又独自在此守墓居住了三年才回去。这事被历代传为尊师佳话。后人立碑建亭以示纪念。 现在看到朱红漆的碑刻,或许是复制品,虽然它伫立在这里多年,已经被游人摸的颜色深浅不一。或许下图是原碑刻。 我们到这里参观凭吊古人的时候,发现有两个基本一样的碑刻,就是上面涂抹了朱红漆的那块和眼前的这块。难以分辨真假。导游也有些疑惑,据她说,前几天这里还没有这么一块碑,怎么突然冒出来的。或许是管理部门把原物弄出来展览几天。哈哈,不管真假,立此存照。 (顺便说一下,这是邻居男主人有意拍摄对照的) 这文武两位石人称翁仲,秦代骁将,文者执笏,武者按剑,守在墓前。 这便是孔子墓,周围用红墙围绕,约长里许。墓前石刻“大成至圣文宣王墓”,是明正统八年(公元1433年)黄养正书。 孔子于公元前479年去世,当时鲁国国君称他为“尼父”。这是有别于封号的最尊贵的称号。孔子有封号始于公元元年,汉平帝追封孔子为公爵,称“褒成宣尼公”。此后帝王纷纷给孔子封号,至唐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唐玄宗李隆基给孔子谥号“文宣”,始称“文宣王”。到元武帝于大德十一年(1007年)加封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后又称“至圣先师”、“大成至圣先师”等等。历代王朝都为孔子的封号选择了最高的赞誉之词,可见孔子思想学说,对历代统治是何等重要。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u/5557484301000ayn97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