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孔子孔庙孔林一日游 |
[游记]孔子孔庙孔林一日游 |
2008-05-22 sina.com.cn |
公共汽车和人力三轮车是曲阜市内主要的交通工具,由于当地人的热情而且他们通常都是本地人,有时还是很不错的导游。在人力司机的带领下我们先参观了孔子六艺城,门票每人六十,这里是了解中国古代礼乐射御书数六艺的去处。现在回想起来,我们参观的重点很不对,由于导游的误导,他们一般大多为了节省时间带着我们走马观花行云流水般的参观了孔子故里,对于这些景点的东西大多都是模仿了一些古代的建筑,在很多古装剧中都能看见。轮到参观前面所述的六艺城了,只进去过一个门,里面修建的跟岩洞似的,主要是有游览车带你沿着古代孔子的周游各国的经历,引领着你再走一遍。这一遍游历下来才知道孔子一生历经坎坷,跋山涉水,游说各国君王采纳他的政见,可悲的是他几经磨难最终还是怀才而不遇,直到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他也不再求仕,乃集中精力继续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他先后删《诗》、《书》,订《礼》、《乐》,修《春秋》,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了全面整理。老而喜《易》,曾达到“韦编三绝”的程度。 在导游极力推荐下参观了孔子研究院,这也是新开发出来的景点。以前孔府中的东西全部被搬了出来供展览用,无非是历朝代皇上赐与孔圣人子孙后裔的珍品,还有一些名人的字画用以来弘扬和推崇孔子的思想,再者就是记载了孔子一生的铜版雕刻,时间关系也就匆匆看了几眼,真正有关于孔子研究的经典著作,导游也没有给我们介绍。所以这一游感觉很不值得。 这才赶往我们这一站的重头戏孔庙,人力车司机一直跟我们说每天十点四十有一个祭孔大典,大典上有很多礼数和学问,很值得一看。直到买完票我们才知道这是一个谎言,想想也知道怎么会每天都有大典呢?这只不过是人力司机催我们快速游览孔子六艺城和孔子研究院的小伎俩。事后我们才知道,其实前述的两个地方比起孔庙孔府孔林来说根本不值得一游,人力司机每带去一个人都有提成的。听完那刻,我们的心拔凉拔凉的。 说到孔庙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石碑。历代的碑刻应该是游览的一个重点,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数量是最多的,而碑刻的数量仅次于西安的碑林,有第二碑林之称。孔庙里的碑,每块都值得看,可是需要时间也需要一定的历史文化修养。 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这是从孟子对孔子的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而得名。棂星门,棂星即灵星,又名天田星,古人认为它“主得士之庆”。古代祭天,先要祭祀灵星。孔庙设门名灵星,是说尊孔如同尊天。圣时门取自《孟子》的“孔子,圣之时者也。”意思是说,在圣人之中孔子是最适合时代的。弘道门,清雍正七年据《论语》“人能弘道”钦定命名,以赞颂孔子阐发了尧舜禹汤和文武周公之道。大中门,过大中门,即进入孔庙第四进庭院。奎文阁史名藏书楼,孔庙三大主体建筑之一。古人把孔子誉为天上奎星,故以此为名之。十三碑亭,过奎文阁为孔庙的第6进庭院。院落狭长矗立着13座碑亭,南8北5,两行排列,斗栱飞翘,檐牙高啄,黄瓦耀金,栉次鳞比。十三碑亭专为保存封建皇帝御制石碑而建,习称“御碑亭”。大成门,十三碑亭北,有五门并列居中的一座名大成门,是孔庙第七道大门。大成殿,大成殿是孔庙的主殿。从杏坛北望,在双层石栏的台基上一座金黄色的大殿突兀凌空,双重飞檐中海兰色的竖匾上木刻贴金的群龙紧紧团护着3个金色大字“大成殿”。字径1米,是清雍正皇帝的手书。寝殿,沿大成殿回廊后转,层栏围绕,又一座重檐大殿矗立,它是孔庙三大建筑之一的“寝殿”(另两大建筑为奎文阁、大成殿),是供奉孔子夫人亓官氏的专祠。圣迹殿是以保存记载孔子一生事迹的石刻连环画圣迹图而得名的大殿。此殿位于寝殿之后,独成一院,是孔庙最后的第9进庭院。圣迹图每幅约宽38厘米,长60厘米,其所表现的圣迹从颜母祷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子弟庐墓为止,并附有汉高祖刘邦、宋真宗赵恒以太牢祀孔子二幅。其中有人们熟知的“宋人伐木”、“苛政猛于虎”等孔子一生的主要活动和言论,是我国第一本有完整人物故事的连环画,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3aadbf010007vx.html508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