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曲阜孔林游记 |
[游记]曲阜孔林游记 |
2008-06-10 caryouyou.com |
曲阜孔林 【特价】厦门/ 价格:2790元 人气:412 行程:5天 尼泊尔六天游( 价格:6900元 人气:1287 行程:6天 挑战哈巴雪山三 价格:1280元 人气:390 行程:4天 老君山 价格:3380元 人气:415 行程:5天 <table border="0" cellspacing="0" cellpadding="0" width="100"><tbody><tr><td valign="top">据说孔子73岁那年,预感到自己天命已尽,将不久于人世,在哀叹“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之余,决定带领弟子出去勘选墓地。<br /><br />孔子死前曾将自己离世比作<font color="#000000">泰山</font>崩塌,他以为墓地风水直接关系到后代的兴衰,所以他不辞辛劳,亲自奔波,最终选定了曲阜城北的泗水河之滨,圈下了一块占地18亩的墓地。子路提出:“此处风脉虽好,可前面还缺条河”。孔子说:“不必忙,自有秦人来挑河”。<br /><br />孔子长逝之后,过了二百七十多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有人建议说:“要想让儒学消亡,应当先破坏孔子坟墓的风水。孔林里没有河,假如在孔子墓前挑一道河,将他和阙里故宅隔断,孔子就不能显圣了。”秦始皇一听,马上征派徭役,在孔子墓地南面挑了洙水河,正好为孔子效劳,完成了孔子墓的最后一项工程,也同时为<font color="#000000">孔林</font>凭空添了一道风景。<br /><br />孔子从未崇拜过神,这似乎又像神的安排。这条小河因在人墓前,被后世誉为“灵源无穷,宜与天地共长久”。 <p></p><p></p><p>墓地的“风水”,被孔子的后代视作“命根子”。例如,清光绪三十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904</font>年<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勘测津浦铁路时,原计划经过曲阜,离<font color="#000000">孔林</font>西墙很近。当时的衍圣公孔令贻得此消息十分着急,向朝廷连递几件呈文,说铁路将“震动圣墓”,“破坏圣脉”,使祖宗灵魂不得安宁。结果铁路到曲阜拐了个大弯,向西南绕行。假如没有这档子事,现在人们坐火车到曲阜游览,就不用先到兖州下车,然后改乘汽车了。 </p><p></p><p></p><p>孔林神道长达1266米,苍桧翠柏,夹道侍立,龙干虬枝,多为宋、元时代所植。林道尽头为“至圣林”木构牌坊,这是<font color="#000000">孔林</font>的大门。由此往北是二林门,为一座城堡式的建筑,亦称“观楼”。四面筑墙,墙高4米,周长达7000余米。林墙内有一河,即闻名的圣水——洙水河。孔子墓甬道洙水桥北迎面绿瓦三楹的高台大门,叫“档墓门”。<br /><br />过此门即是孔子墓甬道。甬道有四对巨型石雕,名曰:华表、文豹、角端、翁仲。华表又称“望柱”,是进“天门”的标志。文豹形象似豹,腋下喷火,温顺善良。角端传说日行一万八千里,通四方语言,明外方幽远之事。文豹、角端都是想象中的怪兽。翁仲,传说为秦代骁将,威震边塞,后为对称,雕文、武两像,用以守墓。甬道尽头大殿是祭奠孔子设香坛的享殿。 </p><p></p><p></p><p>据说孔子死后,他的弟子纷纷从各地赶来悼念先师,每人亲手植下一棵树。孔子的墓位于<font color="#000000">孔林</font>中心。<br /><br />直走左拐就看到孔子的墓了,墓前立了一块大碑,上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墓。但是最后的这个“王”字的中间一竖非凡长,以至于拜祭的人被石台遮挡看不见下面的一横,看起来就像个“干”字。这是因为明正统八年(公元1443年)黄养正书写是不是把孔子当成文宣王,而是当作自己的老师,是站在一个师生的立场上写的碑文,所以特地把“王”字的一竖拉长了。而他死后成为帝王之师、万世之表,这座高大的石台,正象征着孔子的思想如巍峨<font color="#000000">泰山</font>,顶天立地。<br /><br />据说<font color="#000000">孔林</font>有两大怪,一是天上无乌鸦,二是地上无蛇。夫子的墓看上去如一隆起马背,称“马鬣封”,是一种非凡尊重的筑墓形式。墓右为其子孔鲤的墓冢,南边是孙子孔攸的墓,这种墓葬布局形式叫“携子抱孙”。俗话说“怀子抱孙,世代出功勋”,“父在子怀,富贵永远来”。<br /><br />按这种说法,此布局构成的风水对圣脉兴旺是有作用的。孔鲤是孔子的独根苗,生时,鲁哀公特送去一条大鲤鱼祝贺,孔子便给儿子起名孔鲤,字伯鱼。孔鲤比孔子先故,一生无建树,因为是圣人之子,故被宋徽宗封为“泗水候”,孔氏子孙尊为“二世祖”。孔攸继续孔子学说并有所发展,著《中庸》等儒家经典,故被元帝封为“沂国述圣公”,孔氏子孙尊为“三世祖”。虽然孔子的儿子孔鲤没什么建树,但有一句话流传至今:“你老子不如我老子,你儿子不如我儿子!”真是太经典了!孔鲤一生有这句话就足以扬名了!<br /><br />孔子死后,弟子们守墓三年,相继离去,只有子贡又守了三年。后人为纪念他,便在孔子墓西侧的子贡守墓处建了三间西屋,立碑题“子贡庐墓处”。其间,子贡将南方稀有珍木楷树,移植孔子墓旁,寄托对老师的一腔真情。楷树,木质坚而韧,树干挺而直,顶天立地,象征孔子为万世师表,天下楷模。子贡与孔子之间真挚感人的师生谊间有许多美好的传说。<br /><br /><font color="#000000">孔林</font>内有一块“含泪碑”,位于祭奠孔子的享殿后面,距孔子墓数十米。这块碑很希奇,每年农历8月27日前后,也就是大祭孔子的时间,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也不管是早晨或者中午,在石碑的表面,总是湿漉漉地挂满了一串串水珠,酷似一个极度伤心的人正在流泪。尤其在石碑中部竖刻“子贡手植楷”的碑文上,水珠最多;而“子贡”二字处,“泪流”又为最。假如把碑上的水珠擦去,不消一会儿,串串水珠接着就又冒出来。再擦再冒,决不会擦干,你说怪也不怪?<br /><br />有一年夏天,楷树突遭雷火,不幸死亡。清帝康熙得知此事,诏令重植楷树一株,并立碑刻石纪念。说来也巧,石碑正好立在当年子贡挥泪植树的原址。于是,“含泪碑”便成为<font color="#000000">孔林</font>的一大奇景。</p></td></tr><tr><td> </td></tr></tbody></table><p> |
转自:http://www.caryouyou.com/2009/action-viewdetails-itemid-27385.html34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