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东平湖旅游攻略 |
[游记]东平湖旅游攻略 |
2008-02-01 xmfuqi.com |
东平湖,三面环山,景色优美,素有“小洞庭”之称。沿湖文物古迹遍布。湖东岸是水浒英雄头领宋江攻打东平府城驻地,有后汉东平国宪王刘苍及其后代墓葬地,有称为东平古八景之一的“黄石悬崖”。西岸有我国古代著名的京杭大运河故道,有水浒英雄晁盖等好汉初聚地司里山,有国家森林公园腊山,有明朝万历七年修建的寺院“月岩寺”。北岸有唐朝大将程咬金的“程公祠”,著名的农民起义领袖“楚霸王”墓地,有风景秀丽的铧山景点,有北齐名僧安道一书写的洪顶山摩崖刻经。湖东南方有宋朝时东平郡太守刘敞修建的乐郊池亭遗址。“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欧阳修泛舟梁山泊,登上乐郊池亭曾写道:“乐郊何所乐?所乐从公游……有山在其东,有水出逶迤。有台以临望,有沼以游嬉。仰俯迷上下,朱栏映清池,草木非一重,青红随四时。”“乐郊池亭”是当时一处公园,欧阳修到公园游玩数日发出感想。在乐郊有何乐呢?乐就到此地来游玩,可见在古代东平湖就是一处游玩的好去处。东平湖水下还淹埋着隋代建筑清水石桥,由于黄河决口,形成水泊,淹埋水下,已无法看到它的真面貌,据考证,此桥建于隋仁寿元年(公元601年),桥长四百五十尺,比河北赵州桥还早5年,唐代诗人高适看到此桥之后就留下了:“沙岸泊不定,石桥水横流”的诗句。据记载:石桥是在宋咸平三年被淹没的。 东平湖是《水浒传》中八百里水泊遗存水域,施耐庵所著的《水浒传》这部书中的开头语就写道:“宛子城中藏虎豹,蓼儿洼内聚蛟龙”,当年的蓼儿洼就是现在的东平湖。水浒英雄战官军、仗义疏财,杀富济贫、都曾在这片水域中出没,几百年过去了,虽不见当年水兵厮杀场景,但是有关水浒英雄,梁山泊好汉的故事传说,至今还在当地广为流传。 传说宋朝末年,宋江在郓城县衙当押司时,他带领官兵押船运粮,来到此水域,忽见十几条小船直逼粮船,短短的时间就把粮袋装入小船驶向芦荡。其实那十几条小船是由梁山好汉朱贵带领的,宋江与朱贵有八拜之交,与梁山好汉义气深重,水上劫粮是他们早已约定好的,劫粮之后,宋江、朱贵就把粮食分给安山一带的贫民百姓。因此当地百姓就凑钱给宋江立了-块石碑,为了不让官府发觉,碑上就没有刻上碑文,如今这块碑就在湖的南岸,可惜石碑只剩半截,已成残石断碑。 《水浒传》中“阮氏三雄”的故乡,就在湖的西岸石庙村,石庙村原叫石碣村。阮氏兄弟共有七人,个个武艺高强,不畏强暴,杀富济贫,兄弟几人靠打渔为生,先后有四个兄弟离开人间,只剩下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三个弟兄,因他们兄弟抗官府、杀渔霸,被梁山泊农民起义军军师吴用所闻知,便几次密访石碣村,诚邀三兄弟同聚大义,几次密谋之后,阮氏三兄弟欣然同意,随吴用一起投奔晁盖,在“智取生辰纲”之后,又随同晁盖一同奔上梁山。阮小二、阮小五被封为节义郎,阮小七授盖天军都统制之后,遭别人陷害,又回到此地,仍以打渔为生,年过六十离开人间,当地百姓尤其是阮氏族人为纪念阮氏三兄弟,就在村内建起了“三贤殿”。如今这一带还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吴用石碣访三贤,水泊梁山闹翻天,天下英雄大聚义,百姓扬眉是青天”。 昔日的梁山泊是水浒传中的古战场,今日的东平湖便是旅游观光好去处,当游客划水桨,乘舟艇观赏湖光山色的同时,可联想到八百年前水泊旧观,体味出当年梁山好汉泛舟之意趣。
|
转自:http://www.xmfuqi.com/html/200712/08/003823500.htm690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