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安游记攻略东岳神府-岱庙(二)-走遍中国旅游网|www.c. |
[游记]泰安游记攻略东岳神府-岱庙(二)-走遍中国旅游网|www.c. |
2007-07-28 cnzozo.com |
东岳神府 岱庙(二)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古建筑学家这样说过:“岱庙是中国三大建筑群之一,北京故宫有山少林,曲阜孔庙有林无山,而岱庙呢?有山有林,而且山是泰山,是五岳之首,自然更添上了它的景色与位置了。”——陈从周 的确如此,岱庙的名气大,是因为泰山的名气大,也正是因为有了大山的崇高位置,岱庙才有了它的自身位置,有了庙中的这些古树名木,岱庙才增添了不少的景色。 在岱庙的园林中,有柏树、槐树、银杏、紫藤等古树名木五百多株,其中,柏树占了大多数,一株株古柏就象一尊尊活着的战将,铮铮铁骨,威风凛凛。 六株二千一百多岁的“汉柏”,是岱庙古树中的“老寿星”,别看它们年事已高,可仍然是苍劲葱郁、自强不息,从它们的身上,我们真正领略出了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耿耿“汉魂”。 北魏杰出的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这样写道:“泰山庙中,柏树夹两阶,大二十围,盖汉武所植也。” 公元前110年,汉武帝率朝廷众臣东巡,封禅泰山,在泰山的顶峰上竖起了无字碑,在山下的岱庙里亲手种下柏树,首开了泰山植树的先河,他曾经先后六次封禅泰山,是历代帝王中封禅泰山次数最多的一位皇帝,他种植的现存六棵汉柏是岱庙中的一大景观。 这棵“汉柏凌寒”,双干挺立,直削青天,是汉柏中最显风骨的一棵,它虽然历经了千年的风雨寒霜,主树干已经枯死,但是,仍然靠着仅存的一线血脉活了下来。清代乾隆皇帝看到此景后感慨万分,激动不已,将它的不屈形象深深地印在了自己的脑海里,回到皇宫后,亲笔把它描绘了出来,并派专人刻下了这块《御制汉柏图赞》碑,竖在古柏一旁,同时赋诗一首: 汉柏曾经手自图,郁葱映照翠阴扶。 殿旁亭里相望近,名实宾主谁是乎。 清代大学士张鹏翮也在《汉柏诗》中赞颂道: 古柏千年依碧恋,太平顶上觉天宽。 晴空白鹤来时舞,云外逍遥得静观。 “赤眉尝砍一树,见血而止,斧痕犹存。”(东晋《从征记》)就是这棵“赤眉斧痕”的来历。当年,赤眉军的一斧砍下,虽然没有把树砍倒,深深的斧痕却成了起义军痛恨西汉王朝的见证。 明代进士陈昌言真实地记录下了明时“赤眉斧痕”的身姿,我们将这幅图画与三百多年之后的古柏来对照一番,它不但没有衰老之相,感觉反到有些返老还童了。 “挂印封侯”使你想起三国名将大刀关公的故事:在一次大战中,关云长被曹操俘虏,曹操就用加封候王来收买他,关云长重义气、拒封候,将候王大印挂在树上,披挂而去。苍劲挺拔的古柏,似乎在提醒后人:不能贪图荣华富贵,时刻保持高尚的情操。 潇洒名山日正长,烟霞为侣足徜徉。 谁能欹忱清风夜,一任槐花满地香。 ——清张鹏翮 走进“延禧门”一阵清爽的槐香扑鼻而来。唐槐院里满院的槐树,都在为这棵“槐中抱子”而感到骄傲。 在唐代,槐树是一种奇异的树种,是给皇帝贡献的珍贵名木。皇帝来封禅泰山,所到之处和泰山沿途都要种上槐树,以此展示皇威。 唐槐是岱庙古树名木中的主要景观。 据记载:“民国十九年战役,就其地饲马,遂以围墙,后复屡经驻军,益形枯萎”。明代“大可数抱,枝干荫阶亩许,蔚为壮观”的古槐,到了兵荒马乱的民国年间,却多次遭到摧残,枯萎而死。 1952年岱庙主持尚士濂在枯死的古槐中,种上了一棵小槐树,取名为“槐中抱子”。 五十年后的小树,已经长成了生机盎然、枝叶繁茂的大树,现在看上去老槐树实在是有点抱不动的感觉。 有着近三亿年生活史的银杏,是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树种之一,素有“活化石”之称,在泰山的许多寺庙中都有古银杏树,岱庙现有三棵,种植于明代,中寝宫两侧的银杏一雄一雌、伟岸高大、长势旺盛,俨然一付守护神的尊威。 后花园中的二株古紫藤,已有百年以上的树龄,它的古枝盘旋回绕,自然流畅,它的花絮垂大,清丽淡雅,每当花开时节,阵阵清香随风飘荡,令人神往。 据说宋代时,岱庙的古城墙上,曾经自然生长着号称“十八罗汉”的古柏,它们身姿各异,纵情自然,不难想象出它们当时的那种高尊古庙大墙之上,护守佛法的威武雄风。 雄伟壮丽的岱庙,不但是一处经典的古建筑群,而且更是一处古树名木荟萃的植物园,几百种花卉苗木,生机勃勃,繁花似锦,一朵朵美丽的鲜花装扮着古老的庙宇。应该说,是这些古树名木为古庙带来了灵气,增添了秀色。 岱庙“峻宇耸天,翠柏成丛”,它里面的一草一木都充满了非常浓重的文化气息,山、林、古建的完美结合,更使它的身价倍增,魅力无穷。 |
转自:http://www.cnzozo.com/html/citytravel/shandong/taian/2007/note0402_22786.shtml433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