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 |
2007-07-16 live.com |
泰山游记 公元2006年6月13日上午9时整,我开始爬泰山,独自一人,凄凉得很。因为头天夜里熬夜看了两场世界杯,被澳大利亚、捷克人的6个进球深深的吸引,就着啤酒,沉醉在狂热之后的梦里。早上当然是起不来,自欺欺人订好5点的闹钟对我完全无用。当我挣扎着挣开双眼,想起头天晚上爬泰山的计划,一眼望见手表指针“8点20!”,惊得我顿时跳下床来,匆匆忙忙漱洗。心里懊悔得很。早有当地人告知,要想完全靠人力爬上去,非要4-5个小时不可。兜里下午4点半离开泰安的火车票提醒我,爬上去恐怕是个梦了。 虽然爬上去没得指望了,但是站在泰山之巅还是很有吸引力的。我只好采取了一种较懒散的做法,打个的直奔泰山脚下的中巴车站,搭中巴直达中天门——呵呵,这个时候,已经过了泰山高度的一半了哦。站在中天门,时间还不到10点,但是火车票提醒着我,时间仍然不够哇。没有片刻犹豫,我直接登上了缆车,霍霍……直接开到南天门。我的登山之旅基本上就算完成了,到了南天门,瞻仰泰山的人们就算完成基本任务了。暗自惭愧,想不到我居然用这种方式“登上了泰山”! 现在时间很充裕了,我胜似闲庭信步,悠然的从南天门散步到玉皇顶——海拔1544米的泰山顶峰。我有着充足的时间,充沛的体力,看着身边那些一步一个脚印、满脸通红、累的贼死、刚刚从十八盘挣命一样挣扎上来的人们,“优越感”悠然而生。一路上,我不停拍照,山顶上景色一般,相比某些我去过的名山大川,的确一般得很。一个人总是不便,我没法自个留影啊。只好走一路,求一路,上到80岁的老爷子,下到10几岁的小姑娘,求他们帮忙给我拍个照。大家都很乐从,甚至有一位小伙子还指点我怎么拍比较好一点,让我躲避纷乱的人群,以求最佳效果。世界上还是友善的人多些! 我11点到达玉皇顶,周围还有瞻鲁台、仙霞阁等名胜古迹,我乱走了一番,石刻特别多,引得我胡乱狂拍一阵。在众多后人重建的、仿古的所谓“古建筑”群当中,赫然有个现代化的大天线树立于其中。不仅鹤立鸡群,而且特立独行。细究之下才知道,泰山不仅是中国文化保护遗产,而且是气象科普教学基地之一,那根大天线所在地就是气象预报台。想来,气象学家确实不会浪费泰山那1544米的身高,位置高才好预报当地的天气嘛! 古语云“登群山小鲁,登泰山小天下”,极力形容泰山之高、之雄奇、之险峻、之无与伦比的地位!其实,和泰安当地的朋友交流得知,泰山之高,不在于它自身,而在于相对性。在泰山周边百十来平方公里内,没有比它更高的山了,所有的山都相对较矮,只有泰山一枝独秀,因此方才显出它的高来。想来古语所说的那个人,仅仅把周边百十来平方公里当作天下吧!(夸张乃古语之惯用,今我不过借题调侃之)非常有可能,周王朝的封国鲁国,一直实力不强,我看封地也就那么大吧,呵呵。不过,在和朋友聊天的时候,偶然得知,生活在泰山地区对人的安全大有裨益,何故?因为泰山地区自古以来没有超过4级以上的地震,而4级左右的地震对人产生不了太大危害!原来,泰山的地质结构非常奇特,它的山体岩石没有断层!这就意味着泰山是一块整体,它直接从地壳中成长起来就是一个整体,从古自今没有发生过断裂。它不是那种依靠地壳运动堆积积压成长起来的山体,它非常的完整,完整的就象一根针一样,牢牢地扎向地壳下的地幔组织。大家都知道,地震是地壳下层地幔组织的运动导致地壳活动,引发地表震动。但是这根针直接插在那里,无论怎么震动,这根针和它周围的地表顶多抖一抖,没有太多震动的感觉。所以说古语云“稳如泰山”不谬矣! 在今年五一期间,泰山还曾引来一位高级领导,听说这位领导在中国政坛举足轻重,级别极高。他当初曾经在南方某市为官,在祖国危难之际,临危受命入京进入中央。他当初不知祸福,特再进京途中上泰山求了一卦,卦象极佳。果然,他后来成绩极大,造福了中国,使中国进入了一段经济高速发展时期,中国人民渐渐摆脱了贫困。这次,他完成了历史使命,回到了泰山。似乎泰山给了他运气,泰山也给了中国人民运气。伟人与名山,总有不解渊源。 浏览了一圈,悄悄的坐在一块突出的岩石下面,岱顶上纷纷嚷嚷的游人都在岩石之后,看不到我。我安安静静的坐着,点了一根烟。看着脚下壁立千仞,怪石嶙峋,心慢慢空了,清灵了。呼吸着高山上清爽的空气,思绪万千。我明白了史上的高人们为什么都选择名山大川、山清水秀之地作为隐居、思考、待仕的地方。这里的空气让人思绪清楚,让人充满了豪情壮志,让人蓬勃有朝气,让人对世界充满了感动…………大山啊,真的很美,恨不得住在这里不回去了,大城市的诱惑总是让人心累…… 下山我选择了步行,既然上山省了力气,下山我也要用点功夫啊。想不到山路极陡,花了2个小时,从南天门下完18盘山路,从海拔1544米狂降到海拔1000米,腿肚子有点“颤动”。为了纪念这次旅行,我每下海拔100米,就把刻在台阶上的海拔纪录表拍下来。在海拔1300米我歇了一次,吃了点东西,一根普通的红豆冰要了我3块,没办法,这是泰山!一路下去,迎面仍然不断碰见往上“挣命”的人。这个时候不是旺季,周二人少。但是,我仍然碰见不少令人佩服、感动的事情:在半山腰,看见了两个泰山挑山工,在小学的时候就知道挑山工的故事,没想到今天总算见到了。心里有点酸,都快20年了,这些挑山工仍然和作者当年描绘的一样,作者写的文章距今也有40年了,合计就60年了,泰山挑山工仍然没有变化,一样的驼背、一样黑色的皮肤、一样苍老的面孔、一样细瘦的腰腿、一样稳健的步伐。唯一变化的是挑的货物,当年挑的是煎饼,现在挑的是可乐……我没敢正面和他们打招呼,从背后给他们留了一个影,我尊敬他们——挑山工!快到海拔1200米的时候,碰见一个73岁的老人,在老伴的陪伴下,居然想爬到南天门!佩服极了,肃然起敬!有人劝他:老人家,算了吧,前面还很远,回吧,别把身体搞坏了。我没有看下去,不知道那位老人是否爬到了山顶,但是他这种劲头确实让我很感慨(我不想说精神而说劲头,那是因为一提到精神,似乎就要变成共产主义似的说教) 下午2点我就下到泰山脚下,回望18盘,只是隐约在云间,就象一架婉转的梯子。想来岱顶“天梯”的牌楼名还是很生动准确的。现在我已经回到了北京,只有双腿隐约的酸痛还在提醒我——你小子登过泰山啦! |
转自:http://zwjackson.spaces.live.com/Blog/cns!85F93497763E9CC8!1125.entry266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