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游记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他与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历代帝王都把泰山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每逢登基庆典,便来泰山“封禅”、“祭告”刻石记功,文人墨客更是以游览泰山为快,朝山览圣、赋诗留言者众多。古人云:“五岳归来不看山”,作为一个喜欢山水的游客来说,泰山好似信徒的胜地,是非去不可之处。 今年夏,决定携妻带女游历泰山,由于时间有限,且登山有多条路线,我决定从最经典的路线,也就是历代帝王经过的线路上山,因为这条线路上集中了泰山主要的景点,更重要的是我喜获徒步登山,喜获那种历尽艰辛到达绝顶的磨练,在那一刻,觉得在我面前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我们从一天门、红门出发,沿山道经万仙楼、斗母宫、柏洞、壶天阁、回马岭直至中天门,由于正是盛夏时节,天气炎热,骄阳似火,所以对经过的景点无心细看,匆匆而过。这一段虽然路程不短,但不险要,较平坦,只是快到中天门一段,坡度较陡,但对喜爱登山者来说,完全不是什么困难。 我本以为,随着山高林密,气温会逐步下降,我们在晌午时节到达中天门,仍热的人喘不过气来,我们大部分精力都被这燥热的气候消耗殆尽,妻和女儿坚决要乘索道上行,拗不过,只好借用现代工具至南天门。但事后很后悔,其实从中天门到南天门这一段,才是等泰山最艰辛之处,也是最能锻炼人的意志的地方,我却最终放弃了努力。 缆车到南天门,刚出索道站,一阵凉风吹来,不禁打了一个寒颤,气温有了显著下降,人也感到有了精神。在南天门凭栏远眺,只见山腰云气缠绕,人似在云上行走,云气有时在山风的吹动下,立刻在你四周弥漫,刚才还清晰可见的连绵峰峦瞬间没了踪影,这恐怕就是所谓的“荡胸生层云”的感觉吧。 出南天门,顺天街,经碧霞祠,我们很快到达了泰山的至高处——玉皇顶,其海拔高度为1545米,可能这就是杜甫诗云“回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之处。其实此出地势较为开阔,遍布的石刻吸引着大量的游人,但我对此不是太感兴趣,流连片刻之后,我们已步入下山之途,仍乘索道至中天门,后直接乘车走盘山公路到天外天,结束了泰山的旅程。 大出我意外的是,在炎炎夏日,泰山仍游人如织,那春秋季节游人摩肩接踵的景象是可想而知的。到如今,泰山游始终有一种遗憾在心头,我觉得泰山太多的人文景观已经掩盖了他应有的独特自然景色,我们游览泰山总有一个理由,也就是说一个内心的冲动和渴望,是看中他的自然静观吗?那他独特的景色在哪里?是慕名他的人文精神吗,那我们是否能理解和感务?总之泰山之旅没有那种使我震撼的过程,但我不后悔,因为我终于看到了闻名天下、心仪神往的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