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系列之二"泰山行"

[游记]游记系列之二"泰山行"

2007-07-16    163.com

本文网址:http://bbs.culture.163.com/shisuo/55121,14.html 复制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上小学时,读杜甫的《望岳》诗,曾被泰山的神奇秀美打动,也为杜甫未登泰山而遗憾。
后来知道了,自秦皇、汉武,到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到泰山封禅祭祀。历代文化名人景仰泰山,去朝山进香,或览胜考察,或隐居读书,或办学讲经,他们留下了丰富多彩的诗文墨宝。自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起至当代,描写泰山的诗文,浩如烟海。纵观我国的文化发展史,诸多的古典名著,如《水浒》、《西游记》、《三国演义》、《金瓶梅》、《聊斋志异》、《老残游记》等,都有对泰山的描写。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国内外名山大川中,绝无仅有。孔子的《丘陵歌》,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登岱六首》,苏轼的《灵岩寺》,姚鼐的《登泰山记》,这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我曾一一读过,这更促使我想登泰山的欲望。
今天,终于要登泰山了。
五点早餐毕,B君背着王春昨天为我们买的饮料、罐头、水果、糕点,鹏虎让我们两人带上爬山用的扶手杖,同时王春陪我们坐车到泰山脚下的红门,她才回去了。
五点半开始爬山。红门是攀登泰山的起点。有人统计,从岱庙到泰山顶,全程十八里,登山台阶6666级。我们从红门出发,大概有十六里吧,上去的台阶也就没有那么多。登山台阶,全是石条铺成,十分好走。沿途林荫夹道,石阶盘旋,泉溪争流,山崖陡峭,这给人造成了登泰山如登天的意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只有身临其境,才能领悟到那诗句的魅力。
在这条不平常的山道上,既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也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既有临溪而建的赏景建筑,也有半山悬挂的点缀性建筑,漫长的登山盘道把这些景点连起来,组成了一条极为壮观的古代皇帝封禅祭祀的序列景观。
走到万仙楼,阁楼内祀王母,后殿亦祀碧霞元君。楼阁四周有历代朝山进香者遗留的石碑。据传,古代帝王登山时,官员送驾至此而谢归,即叩谢元君保佑之恩。
走到斗母宫,这是一座古道观,建于深涧绝壁之上,规模宏伟,分前、中、后三院。我发现,在诸多神像中,也有碧霞元君。
登上云步桥,这座跨溪东西、驾凌深涧的桥,桥东有观瀑亭,向北望,大壑临断崖,壁立如削。崖壁上刻有“红桥飞瀑”、“霖雨苍生”、“河山元脉”、“太古清音”,桥涧壁崖上刻有“月色泉声”、“云步齐天”等,真、草、隶、篆,诸体荟萃,琳琅满目。原来这里谷深林茂,云雾萦绕,景色奇绝,能把人的心灵带到一种崇高的境界,才有文人墨客题词的雅兴。
从石缝中长出又掩盖了石缝的野花、藤蔓和杂草,沉醉在自己的芬芳中。我呼吸着这大自然的芬芳气息,不时停下来,从游人的轻声细语中,倾听着山崖松林顶端仿佛海涛似的轰响,愈觉幽谷的宁静。
走上中天门,南天门遥遥在望。从中天门到南天门这段云梯盘道,成为攀登泰山的标志。此刻,在蓝天白云衬托下的南天门,远远看去,是那么美丽。我赶忙拿照相机拍下云梯顶端的南天门。这里庙内祀奉财神赵西元帅跨黑虎执铁鞭的威武神像,并有壁画。台胞捐资修建的慈恩亭,重檐八角、彩绘斗拱,高十五米,立在大山之谷,相得益彰。
过了中天门,时常会遇到挑夫。挑夫大都赤膊。也很少用肩垫的。他们一条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条胳膊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使身体保持平衡。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他们一步步攀登石阶,练的是落地生根,不紧不慢,有后劲,到绝陡处,担子斜放在后背,转肩换式,也都是稳稳当当不慌不忙地进行。他们一路之上,不喝,不喊,遇有人挡住去路,也不亢不卑,只“呵,呵”两声。看起来行走并不很快,就是因为不停不歇,他们一天能往返两次。望着挑夫,我精神倍增,是挑夫坚忍不拔的持久力,给我带来了攀山的力气。
云步桥之上,就是五大夫松。据说秦始皇到此,风雨骤至,急避树下。后来,封树为五大夫(官名)。松旁有亭五间,也叫五松亭。我们坐在松树下休息。一边吃喝,一边看峡谷两边:野花野草,什么形状也有,什么颜色也有,挨挨挤挤,芊芊莽莽,要把悬崖的山石装扮起来,专供游人欣赏吧。
突然,传来悦耳婉转的鸟鸣。幽谷里竟有这样好听的鸟叫?看树林里,亭子里,都不见鸟。原来鸟鸣是山上下来的青年吹的小竹笛。小小竹笛竟然能乱真?
五大夫松西山坡上,有古松一株,枝繁叶茂,苍翠挺拔,亭亭直立,长枝下垂,似躬身招手迎送客人,这叫望人松。过往游客到此,一边歇气,一边看一眼望人松。噢,旁边也有不少松树,它们不怕山高,把根扎在悬崖绝壁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在半空展开枝叶,像和狂风乌云争夺天日,又像和清风白云游戏。
从望人松到南天门,约二里。盘道两旁,山峰耸入云霄,如壁直立,叫石壁峪;东为飞龙岩,西为翔凤岭,南天门之下就是摩天云梯,俗称十八盘。这架云梯,高挂天门,矗立于悬崖之间,在不到一公里的距离内升高四百米,还是够陡的,不过两旁均有铁栏杆扶手,我低头拄着手杖,一手扶铁栏,狠劲攀登,一鼓作气,很快登上了南天门。
这时十点多了。
南天门右手路旁,是一片高大的海棠树林,此时海棠正扬着白花,好香啊!
我坐在海棠树下,等候落在后面的B君。云梯上,往上攀登的游客,步履是那么艰难。面对沧桑历史,总令人忍不住要作无穷的想象。
泰山是天地肚脐眼的一根天柱,是原始崇拜的祭天圣地。
历代帝王们,受天命而为帝王的“天子”们,为了“报天之功” ,为了万世江山,也为了表功,一个个必登泰山来封禅祭祀。
秦始皇赢政是历史上有记载上泰山来封禅祭祀的第一位,他头戴凤冠身着龙装,气宇轩昂地上来了。他平定了多年的七国之乱,尽管开始了独裁专制暴政,大举焚书坑儒,历史对他还是做出了公正评价。
汉武帝刘彻上来了。这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远征匈奴于漠北,结束了千百年来的边防之患,其功可彰。
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大功告成,急匆匆赶来了,他表白,“贞观之治”,要利民利天下。
唐玄宗李隆基上来了,他御刻的《纪泰山铭》虽是一大功绩,最终还是“此恨绵绵无绝期”。
一心要做皇帝的武则天同唐高宗李治一起上来了,为了寓意和高宗同顶一片天、同踩一块地的良苦用心,他们在泰山留下了象征野心的双束碑。
宋太祖赵匡胤上来了,虽然是草莽出身的皇帝,却深有城府,杯酒夺兵权,成了后世权术家的殷鉴。
明太祖朱元璋上来了,在农民起义中成长起来,结束了元末那纷乱的争斗,其功可记。更值得记的是,从此,中国的帝王不再对泰山进行封禅大典,但崇拜的次数有增无减,一座虚拟的泰山出现在北京天坛,皇帝足不出城即可朝拜泰山,这是历史的进步。
游遍名山大川的乾隆弘历,登泰山十一次,真是踏遍泰山人不老!山上赋诗题文,那是何等气魄!
……
历史上,有七十二位皇帝登上泰山,封禅祭祀。皇帝上山,不像我们草民百姓,凭着两条腿。他们的随从如云,宫妃成阵,前呼后拥,整个登山之道,会是一条人的巨流。皇帝口含天宪,封官晋爵,那场面一定很壮观。如果把他们登山封禅祭祀的活动记录下来,将是一部大书。
哟,历代的文化名人,欲观这“通天拔地、擎天捧日”的雄伟壮丽,也一个个上来了。
孔子上来了。
司马迁上来了。
曹植上来了。
李白上来了。
杜甫上来了。
苏轼上来了。
袁枚上来了。
姚鼐上来了。
……
一时间,我觉得中国历史的影子仿佛从我眼前飘忽而过,我却像是在零零乱乱翻着一卷历史稿本。不过,这些文学大家在文学史上,在泰山的摩崖碑刻上,留下了不朽的诗文。
等不住B君,我一个人在泰山上开始漫游了。南天门为城楼式建筑,有联云:

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
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

门上有阁,额曰“摩空阁” 。门内有小院,正殿为关帝庙,今置东岳大帝铜像。正殿后为观景台,在这里看泰山诸景,一览无遗。
那天柱峰顶的玉皇庙,那山坡的青帝宫,那碧霞祠,那孔子庙,这一组组金碧辉煌的建筑群,俨然天上宫阙,掩映在绿树林中,在蓝天白云的映托下,更显得静穆、庄严、美丽。
泰山上,此刻游人不太多。我沿着阶梯大道,很快走上天街。天街北依山崖,南临深谷,天街路宽道平,靠北崖自西向东建有天街饭店、天街旅社、白云居旅社、过街阁、蓬元商店、泰安市工艺美术招待所、泰安市文物商店,这里楼阁毗连,似天上街市。
从天街顺山崖向东攀登,就到碧霞祠。碧霞祠主要有大殿、配殿、香殿、山门、御砷亭、钟鼓楼、歌舞楼、神门等十二座大型建筑。这是泰山最大的古建筑群,大殿上顶所覆筒瓦、鸱吻、戗兽,浮雕有双凤缠枝莲花纹饰的大脊等,均为铜铸,仰瓦均为铁铸,为宋代创建,已有千年历史。这里以山门为界分前后两院。山门里正殿五间,祀元君铜像,东西配殿分别祀奉送生娘娘和眼光奶奶铜像。在神门前影壁上刻有“万代瞻仰”大字。原来碧霞元君即天仙玉女泰山老母,凡朝山拜佛的善男信女,必到碧霞祠求福。院子里,铁索上挂着成千上万的铜锁。香客奉上功德钱,道士即送一把铜锁,铜锁锁在铁索上,香客带回钥匙。意思是,将灾难锁在泰山,带回了吉祥。明万历间文渊阁大学士王锡爵在《东岳碧霞宫碑》中写道:

自碧霞宫兴建以来,世人朝拜泰山的都是来给泰山奶奶烧香的,近的数百里, 远地达数千里,每年到泰山顶烧香磕头的多达数十万人,施舍香火钱亦数十万银两。我往返行走在齐鲁大道上,顶礼膜拜、施舍祷告者声闻数千里。善男信女脚上磨起了血泡,拄着拐杖艰难地攀登着,而从不休息。问其故则答曰:“元君能为众生造福。”他们有求福的、求财的、求医的、求子的,其无所求而登泰山的,千百人中没有一个。

难怪登山道上的一座座神殿里,多有元君塑像。我在明代史学家王世贞的《游泰山记》中,读到他绘声绘色地描写冬夜朝山拜元君的盛况:

其初游泰山为正月底,夜宿岱麓,半夜推开北扉而望,宛如一条长长的白绢,自山趾上至绝顶;又似聚集了数百斛萤火虫于囊中,光熠熠而不定。问其情况,原是士女礼元君者,手提灯笼,鱼贯而上。其颂祝之声,隐隐可以听到。

碧霞元君真的能为民消灾避难?我在此要向她三鞠躬了。
从碧霞祠出来,快十二点钟了。正好路旁有电话亭,我与家里通了电话,告诉他们,此刻我正站在泰山上,正往泰山顶上走去。
青帝宫离碧霞祠不远。我走上去,见寺院不大,到里面一过而出,又拐向西,沿台级登上孔子庙。庙门前有孔子画像,两旁有对联,左为“泰山岳中之孔子”,右为“孔子圣中之泰山”。大殿上匾“万世师表”,殿内的孔子铜像,正襟危坐,孔圣人不像面对三千弟子讲学那么自然。
到天柱峰顶,这也是泰山极顶,顶上建有玉皇庙,又称玉皇顶。玉皇庙山门向南,有“敕修玉皇顶”门额。大殿有玉皇大帝铜像。神龛上匾额书“柴望遗风”。古代帝王在此处燔柴祭天,望祀山川诸神,故有此匾。院内有“极顶石”,上刻1545米朱红数字。玉皇庙周围,均有石栏环护。从这里看,殿东观日亭,殿西望河亭,会是气象万千。
站在玉皇顶眺望,眼前一亮。我惊异视野中的山丘、田畴、楼群,都成了矮小之物,望四周群峰,都显得那么低矮,均落在泰山脚下。这时,飒飒天风,横扫茫茫云海。变化莫测的白云,真是轻盈极了。它翻腾,它飞行,忽浓忽淡。云开了,下面的山峰重重叠叠,一层又一层,何止数十层。这层层山峰,在白云中忽隐忽现,云彩变得好快!快得像舞蹈家在挥动长袖。不,还更快,快得多。
这时,我才能体会到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说的道理,才能深刻感悟到杜甫“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意。当你体味大自然的魅力达到某种极致后,心中会感到一种满足和惬意。杜甫的《望岳》诗,我理解错了,不是杜甫没登过泰山,那是他上过泰山后对泰山的遐思。
万年古山必有千年古树。苍翠的树木,处处郁郁葱葱,闪闪发绿,绿得那样清新,那样柔和。那一片片海棠树,正开放着白花,绿白相间,煞是好看。从那红色的寺院传出悠扬的钟声和黄袍道士抑扬顿挫的诵经声,在山中回荡。空气里弥漫着海棠花淡淡的芳香。白云舒卷,伸手可抹。金色的阳光,倾泻在静默的山上,一片明丽。泰山是一幅画。这幅画给我留下了浓浓的诗意,这意境令人心旷神怡。
谁只要像我一样漫游过泰山之巅,长期欣赏过那超凡的雄姿,并且贪婪地吞吸过泛滥在那里的清新空气,谁就自然会理解我为什么要介绍、叙述和描写这些魅人的景色。
我想,泰山崛起于华北平原之东,凌驾于齐鲁平原之上,与平原、丘陵相对高差一千三百米,主峰突兀,山势险峻,峰峦层叠,形成“群峰拱岱”的气势,因而在视觉上显得格外高大,同时形成一种由抑而扬的节奏感和“一览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山脉绵亘一百多公里,盘卧四百二十多平方公里,山的基础宽大会产生一种安全感,形体庞大而集中,就产生一种厚重感,大有“镇坤维而不摇”之威仪。通常所说“稳如泰山”,“重如泰山”,正是那自然特征在人们生理、心里上的反映。所以,从古至今,人们总把泰山作为一个高大、美好、高尚、坚毅的形象,来热情加以讴歌和赞颂。“有眼不识泰山”,已成崇敬对方的尊称。
玉皇庙南门向下第一个平台处,有一巨碑通体无字,名为无字碑,非泰山之石。传为秦始皇立,考证为汉武帝立,不论秦皇还是汉武,将这高6米,宽12米,厚09米的巨碑运到泰山上,是一个奇迹。立碑者意在显示自己“受命于天”、“功德无量”,难以用语言表述,留给后人以足够的空间去想象、去描绘。无字碑站在这里两千多年,阅尽人海横流,饱经沧桑。巨石崩塌过,苍松折断过,它却巍然肃立,犹如一位历史老人,会对游人诉说一切。这本身是一部奇书。
玉皇庙近处,立着一块三米多高的巨石,状如老翁,上刻“丈人峰”。石不显眼,却留下一个典故。
唐玄宗来泰山封禅,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顺便带着女婿郑镒。当时有个规定,随皇帝封禅后,官吏可以升一级。郑镒由九品升为五品。九品穿浅青色官服,五品穿浅绯色官服。唐玄宗看到郑镒觉得奇怪,便问。有人说,“此泰山之力也!”丈人峰因此而得名。以后称妻父为“泰山”,泰山为五岳之尊,又称作“岳父”或“丈人”,妻母就称“岳母”或“泰水”。
我们把话停下来,对“封禅”作点解释。所谓封禅,即到泰山上筑坛祭天,便是封,所谓禅,在泰山下祭地叫禅。封禅的目的是帝王到泰山祈求国泰民安,借此也宣扬政绩。
大观峰的唐摩崖,唐玄宗御刻的《纪泰山铭》,削山峰刻字,甚为壮观。唐摩崖四周,遍布题刻,历代书体,各具风格,能辨认者有八十多处,真是洋洋大观的书法展览。
这里几乎无石不刻,大者削峰整面石刻字,写潇洒文章。小者取石上光平之处,留一字两字。如“五岳独尊”、“登峰造极”、“擎天捧日”、“仰观俯察”等。山风呼啸,石碑挺立,秦篆汉隶,旁出左右。千百年来,各种各样的人总是挥汗如雨、气喘吁吁地爬上来,在这里留诗留字,借风势山威向天倾诉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意志。
泰山以它的广阔胸怀容纳了,接受了,向朝山者袒露着一切。
我踏着这条文化加风景的石阶路走到瞻鲁台。这里有一巨石,上刻“造化钟神秀”,却在石地上刻着“瞻鲁台”。传说孔子曾在此瞻望鲁都曲阜而得名。此处三面陡峭,下临深渊,凭崖可瞰泰安景色,南眺徂徕如屏,汶水如带,蔚为壮观。旧时常有人为祛除亲人病灾,祈求神灵,跳崖献身,被称为“舍身崖”,多悲惨的一幕啊!所以明代在崖侧筑墙阻拦,改名“爱身崖”。
泰山上有看不完的景致,在瞻鲁台向西望去,两崖对峙,下临深涧,十分险要,中间有三石衔接抵撑而成桥状,风吹欲倾,非神仙不能过,故名“仙人桥”。
我深为平生难得一见的景色而心满意足,我也思量泰山引起人们隆厚兴趣的原因。由于山的高大雄伟,难于攀登,给人以神秘感,被古人当作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在我们人类的童年时代,便产生了许多神仙居山的神话和传说。如王母娘娘在瑶池宴请穆天子,白居易笔下的“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是仙山,凡俗之人见不到,这就引起历代帝王的向往。古代先民往往把雄伟奇特的东岳视为神灵,把山神视为祈求风调雨顺的对象来崇拜。于是,地处东方的泰山这座通天拔地的庞然大物便成了孕育万物的“吉祥之山”、“神灵之宅”了。受天命成为帝王的“天子”,更把泰山看成国家统一、权力的象征。皇帝为了答谢上天“授命”之恩,必来泰山封禅祭祀。……
我在沉思冥想,B君背着包拄着手杖上来了。一看时间,已是下午两点半,我才感到了饥渴。
B君连忙递过背包来,我们边吃边喝,也一边谈观景收获。泰山是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部大书,一时间难以读完。我们决定晚上住下来,明晨看日出。现在我们到对面的月观峰上去,那是玉皇顶西面的又一高峰。
上月观峰时,路过天街旅社,我们登记了住宿。上到二楼,双人房间宽敞明亮,被褥干净,每晚六十元,服务员又给我多送来两条被子。
顺便,给王春打电话,告诉她,我们晚上住泰山,明天看日出。
四点半,我们走上月观峰顶的亭子里。在这里看月升还是看月落?不过,站在这里鸟瞰,层层山峦都在视野中。深邃的群峰如黛,群峰上空,无数发亮的银白色的云团,飘忽闪烁,如白玫瑰,花随风飘浮。就在天际,一条金色的长带,蜿蜒曲折,闪闪发光,波光相间,从西南到东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处。这就是人们说的“黄河金带”!就在这一刹那间,像有一道闪电,一下震颤着我的心灵,我看到了何等壮美、瑰丽、神奇的“黄河金带”!这使我惊讶得无法形容,如科学发现了宇宙的无穷,如思想探索到人生的奥秘,如艺术施展出富有幻想的巨大魅力。
我们坐到亭子里,长久地望着,不想离去。
六点钟,回到天街旅社就餐。这里的一般饭菜比山下贵三倍。买一条洗脸毛巾,山下两元的,这里要八元。想到往山上送东西的挑夫,在那陡峭的十八盘道上艰难的脚步和身影,这价格也在情理之中 。
走到楼上,拉开窗帘,夕阳一下子闯进来,满室生辉。望天街,一位少女依着石栏,对着观鲁台作画。我突然想起卞之琳的诗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窗子,你装饰了我的梦。”
八点钟,走出客栈,依着天街的石栏,看那将落未落的红日。山风吹散了白云,只有西方天边的晚霞,比都市的霓虹灯更艳丽,正翻红涌黄,跟着落日在变化。红日恹恹地下山,色彩艳丽的晚霞尽染天空,眼前的巨崖也被染成了火红的颜色,在彩霞的衬托下呈露出雄劲的身影。这气势磅礴的日落景象,正是泰山的魅力所在。
太阳下山,晚霞消失,泰山笼上了苍茫。
泰山上的黄昏,美丽得像一首诗,一支歌,一篇童话,更像陈年老酒,有一种说不出的意趣。说不出,只能去看,看不够,那就只能意会,意会不够,那只有把泰山黄昏的美丽静穆装在心中了。
夜幕落山了。拍照夜景的摄影师,架起镁光灯,把天街照得惨白银亮。
望泰安城,早断黑了。路灯成排成行,纵横交错,浮在隆黑的夜空里,一片“灯罗棋布”。泰安城遥望泰山,一定是天上星光灿烂。
山风不小,日落以后,冷气逼人,难以久立,听说早晨更冷。
回到旅社,租了一件黄军大衣,为看日出作好准备。
泰山上的夜,出奇的静,像洪荒时代。
星临泰山,天象庄严。

四点钟,服务员在楼道喊:
“快起来,去看日出!”
B君不想去,仍在睡觉 。 我穿上军大衣,带上照相机,匆匆下楼。
户外麻糊糊的,有人打着手电,都默默地向日观峰走去。从天街到日观峰,不到一千米,二十分钟就到了。
日观峰上,天风猎猎。阴冷的寒气,咄咄逼人。大家都选背风地势,等待日出。有个别小青年,站立石顶,任山风割面,头发狂舞。好大的火气!
我蹲在石罅里,屏息静气,目不旁瞬。
在人们的期待中,东方开始亮起来。一会儿,东方天际的紫雾成了一抹红霞。随即红日先露出顶端一角,然后缓缓上升,渐渐,一颗扁平的红球完完全全呈现在我的视野中,它通红,像火球,并不发亮,那色泽之美像刚出炉的钢水,美得任何语言也无法形容。只有看惯这种景色的眼睛,才能理解“阴阳割昏晓”的真谛。此刻,只等红日涌现,明亮。终于,火红的太阳一跃而升,它金光灿烂,闪闪夺目,一下子把生命的火焰洒向了人间,天地间顿时充满了生机,我们周围一片光明。美丽的泰山日出,任何事物在它面前都会显得渺小。我兴奋得左右环顾,多想找个人倾诉这溢满心房的激情!
像这样面对面凝视这又红又大的太阳,许多人和我一样,也许还是第一次。这是人类共有的太阳,也是人类永远讴歌和赞美的太阳。面对太阳,人们的一切忧愁和烦恼会消失殆尽,面对太阳,人们真正理解了什么是崇高和伟大。古往今来,人们在观看泰山日出中,情不自禁地抒发着自己的感悟。
唐代大诗人李白诗云:

海水落眼前,
天光摇空碧。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诗云:

天门夜上宾出日,
万里红波半天赤。
归来平地看跳丸,
一点黄金铸秋橘。

明代于慎行在《游泰山记》中写道:

顷之,平地涌出赤盘,状如莲花,荡漾波面
而烨炜不可名状,以为日耶!又上赤盘大倍于先
见,侧立其上,若长绳左右汲挽,食倾乃定。

清代孔贞碹在《泰山纪胜》中写道:

才一转睫,悠忽半体,若月弦就望,厥色殷红,韬光不耀。轮腾而上,少顷,日中忽如一灯吐焰,次如炬,次如瓶,次如罍樽,次如葫芦。上黄白,下紫赤,类薄蚀状。

从历代文学家的描述,让世人坚信,泰山日出的美丽,无与伦比。我们生存的地球向你袒露那神奇的风采,谁不想讴歌赞美呢?
这些先贤的诗文,只在我脑海一闪而过。
我举起早已调好焦距光圈的照相机,接连拍了好多难得一见的泰山日出镜头。
周围是一片欢呼。
摄影人说:“今天的日出很难得!”
这里聚集着不少以摄影为生的人,白天照一张五元,这时要十元,有些人还争不上最佳时间。
有些少女喜欢手捧红日的倩影,我不明白这是什么心态。
日观峰偏东,一巨石向北斜上横出,似起身望海,名为探海石。石高六米多,这是泰山重要的象征标志之一。这石斜放得很有特色,我站在跟前观望。一位年轻摄影者走过来,一定要给我在此处照一张,收费五元。一分钟后,我手里拿着一张穿军大衣的照片。照片上有日期:2004年5月14日5时29分。
我要记住这个日子。泰山那石后幽僻安静的地方,我将永远记得。泰山日出,在我记忆的屏幕上,永远不会抹去。
山上风大,难以久立。往回走时,头顶可以抹到的灰云,一缕一缕,向山谷飞去,那情景,如云雨倾泻,好快啊!“莽荡天风万里吹”,这惊心动魄的云雨倾泻,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体会得深刻。我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快速的云雨倾泻场面,也从未见谁描写过泰山云雨倾泻的壮观!
我被泰山顶向谷底飞泻的云雨震撼着!
天街商店的工艺品多是石雕。鹏虎喜欢收藏石头,他的书橱里有不少。我选了一件石牛,欲送他。顺便买一盒《泰山》光盘。
回到客栈,B君仍然酣睡。我叫醒他,告诉所见。他无语,是否遗憾,脸上看不出。
八点,我们坐缆车下山,到中天门,改乘汽车。不论在缆车上还是汽车上,我总是望着窗外。居高临下,泰山周围,都在视野中。我的脑子里总是萦绕着孔子过泰山的那个故事。
孔子从泰山旁边经过,见有妇人在墓前哭泣。孔子停下来,让子路去问。
“为什么哭得如此悲哀?”
那妇人哭着说:“当年,我的父亲被虎吃掉;后来,我丈夫被虎吃掉;现在,我的儿子又被虎吃掉了。”
孔子问:“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
妇人说:“这里没有苛政。”
孔子周游列国,他考察民情,考察政治。历史总是践踏着千万尸体而前行,历史经常在悲剧性的事业中发展前行。古有“窃铢者诛,窃国者为公侯;公侯之门,仁义存焉。”现在竟然有使老百姓无法生存的政治!他沉痛地告诫弟子们:“你们记着,苛政猛于虎!”
那妇人几代都死在虎口,却不愿离开这地方,遥想那苛政还了得!
我终于明白了世人为什么一提历史上的暴君,那些独夫民贼,总是义愤填膺,那样痛恨!可见苛政岂只猛虎能比!
列宁说:“忘记过去,就是背叛。”
历史的教训值得记取。
车到山下,我们未走出车站,出租司机围上来,这是拉泰山下来的游人去岱庙的。原来上泰山应先去岱庙。我们随司机补这一课。
岱庙即泰庙,庙内有庞大的古建筑群。历代帝王封登泰山,都先朝拜岱庙,为泰山神加封晋级,祭祀东岳泰山神,后尊为东岳泰山大帝。从明代,全国各地都修建泰庙,塑像祭祀。
岱庙的天贶殿,其宏伟壮观,与北京故宫太和殿、曲府孔庙大成殿同称中国古代三大宫殿式建筑。天贶殿的东岳大帝坐像为1984年重塑,可是大殿内三面墙上绘有《泰山神启跸回銮图》壁画,为宋代制作。描绘祀拜泰山神出巡回銮的宏大场面,构图宏伟,将六七百人物描绘得千姿百态、栩栩如生。山水、殿阁、树木,点缀其间,整个画面疏密有致,繁而不乱,实为我国壁画艺术杰作。
天贶殿两侧的东西廊碑,集中了历代封禅的石碑。其中秦刻石碑已成稀世文物。
配天门殿内 ,有历代帝王登泰山的年代表,其中汉武帝八次来泰山,五次修封泰山,前后逾二十年。乾隆也十一次上泰山。
登上天贶殿背面的二楼,看泰山,一目了然。
汉柏院有五株古柏,传为汉武帝登封泰山时所植。枯柏周围用木杆支撑。两位男女在那里选角度拍照。院内历代石碑,琳琅满目。
明代的铜亭,铁塔,铜狮,香炉,让参观者赞叹不已。
在岱庙里走一走,好像趟过历史的河流,到处古香古色。
走出岱庙,坐出租车到火车站,在附近的天庭照相馆,放下拍摄泰山的胶卷,我们去吃饭。一小时后,取出照片。泰山日出照让我惊喜,这次登泰山收获不菲。B君见照片,觉得未看日出有些后悔。
我们从火车站走到松园小区,沿街看泰安市容,用了一小时多。刚到王春家楼下,就见鹏虎。他笑着说:“你们再不来,我要去电视台登寻人启事了。”
他把我们当成老朋友了。
到王春家,才感到有些累。回头一想,三个晚上还没有睡够十小时的觉。可是一路上,精力充沛,毫无倦意。人就是这样,有明确的目标,可以释放出无穷无尽的精力。这里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人活着,要有目的,否则,就像没有明天。
B君和鹏虎聊天,我躺在床上休息。过于疲劳了,一时无法入睡。
王春家知道我们明天去济南,是为饯行吧,晚餐订在外面。六点钟,我们坐车到市中心有名的水饺馆去吃水饺。山东水饺的特点是皮薄馅大,有羊肉水饺,猪肉水饺,香椿水饺,韭菜水饺。各种水饺端上来,还上了六个菜。我们五个人,怎么能吃了这些?饭桌上,王春一家人,盛情连连。
归来,稍坐一会儿,冲了澡就睡。

恭喜!本帖被加为精华。系统奖励10分!

转自:http://bbs.culture.163.com/shisuo/55121,61,50,0,40,13.html41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