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游记:泰山挑夫 |
[游记]游记:泰山挑夫 |
2007-07-16 guoshan.org |
庞曙 登泰山,印象最深刻的不是升仙坊,不是碧霞祠,不是南天门,也不是高居于玉皇顶上的敕修庙宇,而是那些肩荷重负攀登在陡峭山道上的挑夫。 他们都是些普通山民,他们的身材并不高大魁梧,他们中的有些人甚至还很矮小瘦弱。但是,他们的毅力却让人肃然起敬,他们身上那种吃苦耐劳勇于拼搏的精神却让人真正感受到劳动者的崇高。 当我爬山爬得筋疲力竭,两腿酸软,扶着拐杖颓然蹲下,回望归路,不想再继续攀登的时候,从我的眼下走上来一位挑夫。他瘦削的肩上挑着两袋面粉,古铜色的面颊上淌着汗水,细瘦的双腿迈着坚毅的步伐向我走来。顿时,我的心中鼓荡起一股热流,我的身上被灌注了一股力量。我又一次从石阶上爬了起来。 我跟在那位挑夫的背后,看着他那瘦削单薄的背影和牢牢地捆绑在他那扁担两端的面袋,我的两眼发热了。他的两脚在我眼前一替一下地起落着。我看着他那被磨平了磨擦面的胶底布鞋和磨毛了边翘的裤脚,听着他那节奏缓慢的“踏、踏”的脚步声,仿佛受到某种感应,两腿的酸疼感觉消失了。他的呼吸粗重而平缓,他的步伐沉重而稳健,眼前的石阶上清楚地印着他额头滴落的汗水。他一步,一步,又一步,缓慢地,但一步不停地向上攀登着。 泰山挑夫的挑法,和我平常见到的平地人挑东西的挑法不同。他们挑送的货物,不是吊在扁担下面,而是牢牢地捆扎在扁担梢上。因为这里的山路实在太陡峭了。如果把货物吊在扁担下面,即使吊物的绳索再短,货物也会碰地。那么,他们将寸步难行。把货物捆扎在扁担上面,就意味着他们只要把货物挑起,就很难再放下歇肩,而要爬上海拔1524米高的玉皇顶,就要一口气走完10多公里的盘山道,登完6600多级石阶,这需要多么大的毅力和韧劲! 我眼前的这位挑夫,年龄已在40开外。汗渍斑斑的灰布旧裤和肩膀处已磨破了的黄褐色劣质毛衣无言地诉说着陪他度过的劳苦岁月。他的背有点驼,他的身体稍微有点前倾。在山道上行人稀少的地方,他不时地用双手艰难地托起扁担换一换肩。我从我自己攀登的艰难可以清楚地推知他攀登的艰难程度。他的肩头比我多着50多公斤的负荷啊!他不是走在平坦的马路上,而是走在天下闻名的陡峭山道紧十八盘!我多次把像机的镜头对准了他的背影,拍下了一张又一张的照片,每按动一下快门,我心中就油然产生一种无比庄严的感情。 仰望着他钢铁般的背影,我的思绪信马游缰,飞驰了很远很远。我想到从古到今的千千万万个挑夫们,他们的肩膀承载了多么重的分量啊!从秦始皇、汉武帝到宋、元、明、清历代皇帝封禅祭天所需的一切用品,从玉皇庙、碧霞祠、迎旭阁到南天门上的一砖一瓦,再到当代山顶上一系列现代化的商店、旅馆和通讯设施,还有游客们在山顶生活所需的一切,哪一件,哪一片,哪一箱,哪一瓶,哪一斤,哪一两不是靠挑夫们的双肩从山脚搬到山顶?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是挑夫们的肩膀,挑出了泰山文明,挑出了这座天下第一名山,挑出了泰山这处举世闻名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 听着挑夫们的脚步声,我似乎感到,大地在他们脚下颤栗,泰山在他们脚下矮缩。望着挑夫们的脊背,我分明觉得,在泰山顶上,海拔最高的不是玉皇顶,不是极顶石,而是挑夫们巍峨的身影。看着那横压在挑夫们肩头的货物,我固执地认定,泰山上最珍贵的物品,不是皇帝的御笔题字,不是历代的摩崖石刻,不是敕修玉皇庙中的御用祭品,而是挑夫肩头那根从先秦两汉挑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挑到唐宋元明清,一直挑到今天的桑木扁担! |
转自:http://www.guoshan.org/tour/youji/yuanchuang/pangshu-taishantiaofu.htm25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