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2) |
[游记]泰山游记(2) |
2007-09-01 52rd.com |
第二天: 早上七点半,我们坐着泰山景区的专用旅游车向泰山出发了。售票的地方也比较有特点,是一个圆形的广场,导游说,泰山的旅游就从两个小广场开始,这个圆广场是其中之一,还有一个是方形的,代表着天圆地方的意思。不过,地广场是没有带我们去还是我没有注意,没有亲眼看到。 我们的旅游车停在了中天门,我们的登山起点也就设在这里了。导游说,从中天门到南天门,团员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登山方式,可以自己爬,也可以坐索道,走上去的话一般是两个小时左右,然后从南天门到玉皇顶,也就不远了。我们仨,当然是选择步行上山了!登山的乐趣就在于一级一级往上爬的过程。虽然累,但是在到达山顶的那一刻,胜利的感觉还是很让人开心的;或者,途中景色足够丰富的话,绿树,野花,最好还有水,小溪流之类的,一些不吓人的小昆虫也不错,一路欣赏,一路攀登,心情绝对能放松下来的,爬山的苦趣也变成游山玩水恣意放纵自己视觉以及情绪的乐趣了。 九点,我们正式出发了。刚开始,大家体力精力还是很充沛的,走走停停,拍拍照片。一路上,两旁布满了不同时期,不同字体的石刻,有统治者政治家的抒怀之笔,有文人墨客咏叹之调。我不懂书法,领略不到其中的刚健与阴柔,只能从字面上看出人们对泰山文化的崇敬和礼拜,对泰山自然景色的喜爱和赞叹,“峻岭”,“人间天上”,“曲径通霄”等等,我们用镜头记下的仅仅是其中之一二。还在旅游车上导游就说过,对于泰山这样的自然景观,由于其在北方平原上高高矗立,被认为是与上天最接近的地方,中天门、南天门,玉皇顶,等等,这些地名都是天庭的称谓,这里,也许是统治三界及世间万物的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所以,由古自今,慢慢形成了它在中国社会,尤其是在统治阶层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撇开中国统一前,传说历朝历代的各国君主一共有72位曾在泰山举行封禅祭祀的典礼以外,一统中国的第一位皇帝秦始皇,也选择在泰山封禅,为中国统一,原来各国百姓能结束征战,安享太平而告慰上苍,同时也感谢上天赐予其天子之位。此后,中国历史上又有11位皇帝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这更巩固了泰山五岳独尊的地位。 南天门应该是一个山峰,因为周围明显比较空旷,和其他的山峰之间隔着挺远的距离。正好在我们休息的时候,山间起雾了,淡淡的,薄薄的,遮住了远处的山,只有一个很干净的淡蓝的背景。此时,一阵阵清风吹来,顿感万分的凉爽!要知道,大汗淋漓之时,一股小风都是能让人振奋一会儿的。我们的精神似乎也被这轻风吹起来了。曾经看到这样的诗句:“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说的大概就是现在这样的情景了?在这里,在纯净的背景下拍的照片效果都很不错。这次旅游照片中我最喜欢的一张就是在这儿拍的,靠着栏杆,挺惬意的样子。本来是想做在栏杆上的,当时坐着旁边让女儿靠着睡觉的妈妈看见了前面阿杜坐在上面拍,吓坏了,说什么也不让我们再往上坐了,一个劲儿的说太危险了,说看我们上去,她的心砰砰的跳。我们知道她也是一番好意,一个善良的妈妈,所以就听从了她的话。从南天门穿过天街泰山的景色就被分成不同风格的两部分了,南天门以下,我们来时的路,草丛树木繁茂,而天街以上,山体基本上都是裸露的了,满眼都是大块的岩石,只有少许的灌木。难道天街就是人间天上的分界点? 还有就是泰山的顶峰——玉皇顶。我们从南天门就是一路直奔玉皇顶而去的,因为时间不早了,太阳又太热,小羊的膝盖也变严重了,所以,几个景点也没有过去转,比如说孔子登临处,还有那块有名的大石头,好像是叫拱北石,等等。快到顶峰的时候,游客看起来明显多了,尤其是值得拍照的地方人更多。我们爬山的石阶上不时标记着该处的海拔高度,到了玉皇顶,我们也就是登上了泰山的最高点了,我已经忘记了那个最高海拔了,但是,还能清楚的记得登上顶峰那一刻的畅快心情!每个登山的人都是期待登顶的那一刻的,那是一种胜利的喜悦。玉皇顶是古代君王封禅泰山举行仪式的地方,我们进去看了看,只是一座简单的庙宇而已,面积不大,大概几十平米,但香火依旧,仍然有游客在虔诚的上香祈福。我想,在泰山之巅最接近上天的地方祷告,佛祖一定听的更清楚,一定会更灵验吧。不过,我们还是算了,身体健康,心情舒畅,家人平安,就足以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了。玉皇顶有块无字碑,立的年代和人物都无从考证了。是呀,不管何人何事,是非功过都要由后人去评说了,自己有生之年能做的也就是无愧于心即可。我倚着这碑拍了一张,故作严肃,此时所想,都让别人说去吧,呵呵。 游岱庙 主体建筑天贶殿是东方三大殿之一,主祀“东岳泰山之神”,也是古代帝王来泰山封禅告祭举行仪式的地方。大殿位于中轴线后部的高台之上,气势磅礴。殿前的祭祀香炉还在冒着青烟,白天的游客一定有不少人在这里烧香祈福。多少朝代过去了,泰山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依然根深蒂固,因而,现代的人们依然在祈求泰山之神的庇佑也是理所当然的了。 在园门关闭之前,我们离开了岱庙。之后,无人游览的岱庙又回归到了它历史的沉静中去了。
|
转自:http://www.52rd.com/Blog/Detail_RD.Blog_newzz_4512.html221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