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游记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杜甫的这首诗使读书时代的我就对泰山充满了向往。这次的山东之行,完成我的夙愿,赏心悦目之余有些收获。述以文字以记之。 (一)石刻文字 这次泰山之旅我是跟随旅游团走的一日游路线,在天外村乘小公交到中天门下车,下车之后才开始真正的登山路程。一路拾级而上,看着两侧的巍巍青山、郁郁绿树、皑皑白壁... ...怡情于山林,一路兴奋不已。石壁上的文字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看着史上有名的或无名的人的题字;大的或小的的字体;行的、楷的或草的的书写方式。分享着他们对登山或对人生的感悟,想象着呼朋引伴的众人同游或是前呼后拥的官员以至皇帝的巡幸,不禁浮想联翩... ...在这些题字中我最喜欢的是宋代金石家赵明诚的绿色“青辟丹崖”四字,是很少见的字体。它题在了乾隆皇帝的“置身霄汉”的右上方,因石面不平稍斜一些。这四个字既不显清瘦又不显饱满,是那么的恰到好处,我还感觉到了一种置身世外的超然气质。在众多的石刻中未见旅游家徐霞客的墨宝,听朋友讲“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就是他的名言,因他有偏见所以不便在这里刻字留念也在情理之中。 ( 二) 上山容易下山难么 从中天门行不远就到了泰山十八盘了,先是高度升得慢的慢十八盘,然后是过渡阶段不紧不慢十八盘 ,最后是紧十八盘。在前两段还有心情欣赏山景,还能为见到的每一处可心之处叫好。到了紧十八盘,眼下就是那窄窄的几乎容不下一只脚的,且一阶连着一阶连个喘息的机会都不给留的几百级石阶 。抬头向上看,好高好远哪!真是须仰视才见;回头向下看,不禁一阵头晕,密密麻麻的石阶向下伸向远方, 望不到边际,自己好高呀!这时油然而生一种无助的欲罢不能的感觉。同行的朋友告诉我“现在上、下已不是自己能选择的了。”都说上山容易下山难,上山都这么难,下山可怎么办呀!心里充满了恐惧。一路心情陡变。在朋友的督促下我终于过了升仙坊来到了南天门。过了南天门就是在天街信步了刚才一头的大汗、一身的疲惫、满心的恐惧都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好爽!及至下山,回到南天门又怕了,可是真的沿石阶向下走的时候却及其出乎我的意料,下山很轻松。上山两个小时的路程下山一个半小时就到了,而且还没有累的感觉。下山容易了 ?是因为山路变成石阶加入了人的智慧与劳动么?人生是上山么?自己可以控制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