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的出游计划本已取消,但当听到朋友的老公要带8岁的儿子去爬泰山,我和花花还是很不甘心的要求加入。于是我们就跟着老蔡和小蔡出发了……  (父子的标记就是他们一样的笑容) 老蔡同志也算是三登泰山了,对泰山算是熟门熟路,于是我们在10月4号16:40坐车直奔泰安,从10月5号凌晨3点开始向泰山进发。  (这是10月5号下山后拍的) 坐车经过岱宗门,从红门出发,虽然是黄金周,但因为还是凌晨3点多,路上只有我们四个和一些零零散散的人。走了几分钟,路上的小店买的都是纪念品“泰山石敢当”、“拐杖”、“地图”、“登上泰山,全家平安”的红带子眼花缭乱的。终于到了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好多只有在书本上看到的文字、在电视上看到的图片全都摆在眼前,心里兴奋的很。走到万仙楼买票62元(学生票62,全票125。这是旺季票价,淡季全票100)。 凌晨3:30点登山正式开始。 刚刚开始的山路是较为平坦,老蔡告诉我们不敢走的太快,因为要平均的分配体力。虽然四周一片漆黑,但一路上可看的太多,山、水、石刻、古庙,斗母宫、柏洞、壶天阁、药王庙……一路上都可以听到从山上流下的水流声,本以为最近华北地区又是连阴雨,又是大风降温的应该很冷,可是一上山才发现天气不算冷,反而是有点儿热,越往上走才越发觉清爽许多。说句实话好多的石刻都无暇多看,真是太多了。只是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词句(不看现代的)。游人们都是好奇和兴奋的,因为山只是登了一半。从壶天阁到中天门的一段路真的是又急又累,我们向中天门冲刺,不过我也并没有感到快活三里的快活,只是觉得很轻松的三里路还不至于快活二字。在中天门就象一个小的、热闹的旅游聚会处,从这里还有好一段路途。在快活三里便可以看到高远处的泰山。我一直以为我们要到传说中的南天门了,因为已经整整爬了两个钟头了,可我们仅仅才到了真正的泰山脚下…… 在景区介绍上,我看到了:  我们走的是泰山东路,而两个钟头的行程仅仅才是一半的路程,等待我们的还有更急更险的山路。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的腿只是机械的前进,已经有点儿麻木了。 说实话泰山的景色称不上美,然而泰山也不是以风景而一览众山小,他的人文、历史、典故才是值得称道的,泰山的美表现在雄浑天成和大气磅礴上。人长说天人合一,而我却说这是座人天合一的山,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座山已经超越了泰山本身山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山、是人与天进行交流的山。虽然 1545米远远不及所谓绝对高山,但在这里,人的心灵是与这座高山最为接近的,与天最为接近。这也是我越往高处登越发产生对他崇敬的原因。云步桥(山河原脉四个大字,真是意味深长)、武大夫松等等的处处典故传说历历在目,走到这里也就要到十八盘了,过了“升仙坊”也就成了神仙,这神仙还是好当的,只是这十八盘可真叫名不虚传什么“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我看这十八盘是处处紧,处处不慢,处处没有不紧不慢。四百米的落差几百级台阶怎叫人不累。回头看山下没有什么轻松的表情,这段山和这段路上人们的表情都那么的让人记忆深刻。会听到好多人说着“再也不来了”的话,但是一个一个的还是涨红了脸,目标还是往南天门。 冲顶的愉悦之情是无法形容的,就像见到了胜利、完成了一次壮举,又仿佛生了11分的力气,登上南天门才真的感到什么叫心旷神怡,走到天街你不会以为这是在泰山上,总有莫名的兴奋和心境的坦然,往山下整个泰安就在那里,真是泰山安则天下安。这里人流极多,对于自己所在位置的错觉是肯定的。到了泰山山顶才是文化凝缩的、集中的、放大的、立体的体现和升华,不由不觉得自己的渺小;不由不感到看到这些古迹的幸运:不由不有一种慷慨和热血在心中的沸腾的感觉,这绝对不是为赋新辞而是发自内心。从这山顶四处望去,四处都是风景、四处都是人文。五岳独尊、万代瞻仰真是大为可观、观后为之大而震撼,一览众山小又让人回味悠长。   终于登上泰山顶峰(7:30分),心里想如果没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没有宁静致远的心境那来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气,古人的境界我只有欣赏的余地了。一路上泰山的雾气都很重,到了十八盘的时候空气中还弥漫着阵阵细雨,我们的衣服,头发也早已湿透了,但呼吸着湿润的空气,在前不见顶,后不见底的云山雾海中前进着。   匆匆看过碧霞祠、孔子庙(我唯一拜的庙宇)等景点,在“五岳之巅”的石刻旁合影后,我们就开始返程。对了,在寻找时刻时,我看到了地上有海拔的标记:  这并不是我们爬到的最高处,但却是我们第一次看到自己身后的路有多长。 在南天门买了索道车的票,从索道上向下滑行,周围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云海,我们两个多钟头的路程仅仅只有15分钟就结束了。从中天门转乘小巴,一路下到山底仅仅20多分钟的车程。 老蔡说,我们真的很勇敢,真的自己一步一步的爬到了泰山顶。可在我看来真正厉害的应该是小蔡,一个仅仅8岁的男孩儿,因为要完成自己十一长假的周记,跟着爸爸爬啊爬的…… 文章引用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