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转贴

[游记]转贴

2007-12-17    pixnet.net

各位夥伴,我愛大家:

前幾天我在Skype上與耿老師對話的過程中,耿老師質疑我為何要一直的探討與了解自己,我有很深的感觸,不巧在今年的學測中國文的翻譯考題要翻譯戰國時代秦朝的丞相李斯冒死進諫秦王嬴政的《諫逐客書》

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

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在這幾句話中,有一些連結與體會,恰巧也在這次的籌設組會議中與夥伴們分享過,只是內容有點忘記。

在這裡要與大家一起分享。

泰山不讓土壤……的典故是這樣的:

秦王嬴政即位後,秦國日漸強大,

秦王為鞏固其政權,決定驅逐外族,

丞相李斯冒死進諫:

「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諫逐客令》)

意即泰山正因為不拒絕任何細小的土石顆粒,才能那麼高大。

以此告誡嬴政治理國家需要有海納百川的胸懷。

我想我們的籌設組未來的願景之一,是要修養自己的心性,在認識自己、接納自己的歷程中,來選擇成為自己,成為自由人。

讓自己變成環境,自然的具有影響力,讓自己的分別心不要掛礙的自己與他人,不僅成為自己的限制,更可能傷害到他人,或是造成族群分別或是割裂。

讓我們從愛自己為出發點,才有可能真誠的愛別人

我覺得認識真實的自己是選擇成為自己的基石,也就是一切以真實的自己為起點,沒有這樣的基石,要談到愛自己是容易落空,也很脆弱(不耐現實生活的考驗),有教無類,最後也可能變成口號。

所以接納真實的自己,是接納各形各色的孩子與家長的起點。

修正自己(修身、齊家)的歷程與用心,亦是與家長與幼兒相互陪伴、一起生活與努力的人生實踐,走向世界(天下)。

當然,修正自己是沒有終點的,但是要有起點,這個起點要我們先做到,我賴於我們相互間無條件的陪伴、支持與鼓勵囉!

整篇的原文如下,大家有興趣再慢慢品嘗囉:

戰國李斯「諫逐客書」摘錄。

諫逐客書李斯

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

「諸侯人來事秦者,祇為其主遊間秦耳,請一切逐客。」

李斯議亦在逐中。

斯乃上書曰:

「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

此五子者,不產於秦,而穆公用之,井國二十,遂霸西戎。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風易俗,民以殷盛,國以富彊,百姓樂用,諸侯親服獲楚,魏之師,舉地千里,至今治強。

惠王用張儀之計,拔三川之地,西井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

包九夷,制鄢郢,東據成皋之險,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國之從,使之西面事秦,功施到今。

昭王得范雎,廢穰侯,逐華陽,強公室,杜私門,蠶食諸侯,使秦成帝業。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觀之,客何負於秦哉!

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與,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乘纖離之馬,建翠鳳之旗,樹靈鼉之鼓:

此數寶者,秦不生一焉,而陛下說之,何也?

必秦國之所生然後可,則是夜光之璧,不飾朝廷;

犀象之器,不為玩好;

鄭衛之女,不充後官;

而駿馬駃騠,不實外廄;

江南金錫不為用;

西蜀丹青不為采。

所以飾後官,充下陳,娛心意,說耳目者,必出於秦然後可,則是宛珠之簪,傅璣之珥,阿縞之衣?

錦繡之飾,不進於前;

而隨俗雅化,佳冶窈窕,趙女不立於側也。

夫擊甕叩缶,彈箏搏髀,而歌呼嗚嗚快耳者,真秦之聲也;

鄭衛桑間,韶虞武象者,異國之樂也。

今棄擊甕而就鄭衛,退彈箏而取韶虞,若是者何也?

快意當前,適觀而已矣。

今取人則不然,不問可否,不論曲直,非秦者去,為客者逐,然則是所重者在乎笆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內,致諸侯之術也。」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兵強者士勇。

是以泰山不讓士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卻眾庶,故能明其德。

是以地無四,方民無異國,四時充美,鬼神降福。

此五帝,三王之所以無敵也。

今乃棄黔首以資敵國,卻賓客以業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謂『藉寇兵而齎盜糧』者也。」

「夫物不產於秦,可寶者多;士不產於秦,而願忠者眾。

今逐客以資敵國,損民以益讎,內自虛而外樹怨於諸侯,求國無危,不可得也。」

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

转自:http://blog.pixnet.net/ffff8080/post/10826625204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