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泰山游记之一 |
[游记]泰山游记之一 |
2008-01-19 sina.com.cn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我们凌晨一点多到达泰山脚下,坐车约半个小时,到达中天门,然后开始了我们真正的登山旅行。 刚爬了有十几分钟,我就有些心慌气短了,怀疑是不是来了传说中“高原反应”。好在爬过泰山的朋友们向我传授经验时没有提到会随便晕倒吐沫的,我也不至于就这么例外吧!于是伴着那些一簇一簇晃动着的手电的光明,我跟着人群,继续往上爬。 如果看不见更远、更高处,也便不会因为仰望着泰山的巍峨而否定了自己脚下这渺小的一步。于是我的目标便是再上一个台阶,进而到一段台阶之后的那个平台上去休息一下。 这可能也是大家都齐倡导晚上爬山的原因之一吧:怀一个“山登绝顶”的目标在心中,就够了;如果时时望着天上,看看脚下,由此感受到的“步伐之缓慢,心情之煎熬”,是可以想见的。人往往感性而脆弱,很多时候讲的是心情,因此意志是需要保护的。 就这样走走歇歇,充充饥,取取暖,鼓励鼓励孩子,搀扶一下老人,持续了大约五个小时,我们终于攀上了泰山的顶峰—— 那时天已蒙蒙亮,俯瞰往日巍巍群山在眼底下温柔的舒展,自由的蔓延,自然地想起了杜甫诗句里“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境界,只有感慨: 这果然是一个让人自豪而不卑微的视角! 可能正是因为这个视角激发了人们爱挑战的内在潜质,于是乎,诸多人纷纷舍弃安逸,不辞千里路遥,甘愿忍饥挨冻,前来访泰山以问毅力。历史上文人骚客频至,而今晚中外游人如织;更甚至,爬过之后,意犹未尽,还想再要三番五次前来体味。 此言不虚,陪我爬山的两位同伴,都已经是第五次爬泰山的“老游客”了。于丹在《儒道相济——构筑人格两岸》中曾提到,从前门登泰山,看着两边的碑刻铭文,一路受圣贤思想光芒的照耀,觉得这是一条沉重而辉煌儒家之道;而后山的风景则是苍山翠柏,山花烂漫,堪称是一条“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道家之路,而儒道最终殊途同归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听她这么说,我下一次是该从后山体会一下了。 文章引用自: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7cc3c401000bwt.html212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