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天的济南之行 8月2日,凌晨03:17,接到在北京的栋伟电话,然后决定今天回北京,还有一些事情等着我去办理。 坐着豪华大于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回想自己这次济南之行,感觉收获颇丰。 首先,结识了大林这样的朋友,哥们。还认识了一位DONEWS里的朋友--茂茂。本不想用他来磨笔,因为他说过,我只要写他,他除了“嘎嘎”和“吼吼”外,还要报复着写我,不过,我不怕。还是决定在这里提一下他。因为,我从他那里,学到了不少的理论知识,还蹭了他一顿饭。他是记者,又是一名程序员,又一个多面手。哎。为什么要说“又”呢。记得跟茂茂提过,我以后的工作,就是一名记者。然后我问他,做记者,有什么注意事项或者窍门。谁知道,他竟然建议我去看记者的基本手册。我还把我的记者理想,给他讲述了一翻,记过,才说了一半,他就大喊到:又一个热血青年出来了。哎。一看茂茂,就知道是个老江湖了。看来,以后有机会,还要想办法从他那里去榨取些经验出来。不过,茂茂作为技术人员,有个优点就是很喜欢跟人沟通,交流,分享。幸亏他对我也不吝啬,否则,我还真拿他么辙。 济南之行让我发现,人有一计之长故是好事,如果能同时拥有几项特长,那就是很NB的了。我自从来北京后,认识了很多的多面手,除了能写东西,还会技术,或者市场运营等等。看来,我以后还要努力,尽快再掌握几门之特长。以便能与身边的多面手们互相切磋,互相提高。 济南的吃,我不敢恭维,也可能没有去对地方吧。我早听说济南出名的风味吃就是大饼卷葱。其他,也就没有什么特色的风味小吃了。不过,济南的烧烤业挺发达,只要站在能看见人影的街道上,就会有一个或多个烧烤屋,在这里,我吃到了从来没吃过的烤鸡翅尖,很不错,我一般都能吃上20个。不过,济南的啤酒,大家好象除了比较认可的青岛,其他的比如趵突泉,崂山等等,不是很受欢迎。但是,济南的地摊上,扎啤几乎都被趵突泉占领,毕竟喝扎啤,需要新鲜。所以,本地的啤酒会比较有优势,能保证第一时间的货源。 我喜欢吃面。记得刚到济南跟大林吃饭时,我点面食时看见菜单上竟然有“辛辣面”,我好奇的点了一份,等端上来的时候,才发现,除了盛的碗不一样,跟我们家的辛辣面一模一样。不过,价格更是不一样了。在饭店吃饭时,发现除了一些专业的面食店外,其余的面食都是用挂面做的。感到很奇怪。在北京,都是面条,而在济南,我去的饭店都是挂面。难道去的地方不对,还是故意为难我。 再说山东的人。早就听说过“山东大汉”这个词,感觉山东人都是大骨架的人,体形都比较高大。这次一看,果然不假。男的就不说了,我在济南所见过的女孩子,个个基本上都是很“高大”的。瘦小的女孩,不多见。走在街上,以我的身高,跟人家一比,都有点汗颜。哎,为什么不长个1米8的个子呢。记得去年去广州,走在马路上,很有优越感,站在街道的南头,就能一眼看到街道的北头,视线很空旷。现在呢,站在济南的街道,放眼望去,除了脑袋,就是肩膀。 暗自琢磨,难道吃大饼卷葱的人,都会长这么高大吗,于是决定,以后有了孩子,就让她(他)从小开始吃大饼卷葱,重视身体素质和健康成长,将来也长个高个子。想想自己这辈子是补不过来了。 济南的交通,跟北京一样拥挤,不过,济南的路,每年都要修,这个让人感到迷惑。济南的城市框架受南北地形的影响,只能东西发展。济南的生活水平、消费水平跟城市的房价,不成正比,人均工资在1500元-1800元左右。可房价,却在3000-4000元/平方左右,好的地段,房价突破10000元/平方。很多人,只能望房兴叹。 去的这一段时间,济南始终保持着桑拿天气。好在我呆的地方都有空调,真是幸运。 望着窗外,看着已经飞逝的风景,开始怀念济南了。在济南的这段时间,心里有种很轻松的感觉。而北京,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跑步机,于是,深吸一口气,调整了一下心跳的频率,开始面对以后的日子。 Trackback: http://tb.donews.net/TrackBack.aspx?PostId=498511 [点击此处收藏本文] 发表于2005年08月07日 3:50 P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