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济南芙蓉街 |
[游记]济南芙蓉街 |
2008-05-22 sina.com.cn |
济南芙蓉街-甜沫 2007-04-03 19:22:08 大中小 芙蓉街得名于巷内的芙蓉泉,是济南的一条老街,宽有三四米,南北长不足一公里,也是最有济南味的地方。说它老,并不仅指它建的年代早,而是它属于济南最早的商业地带。据说清末最盛的时候,这里商贾云集,日用杂货店、眼镜钟表店、书店、乐器店、照相馆、服装鞋帽店、裁缝店、饭馆、乃至诊所,一应具全。说它最有济南味,说是这一带建筑独特,风格比京城的清秀、比江南拙朴些,最具有济南风情,而且刘锷《老残游记》里形容的“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景致就集中在这一带。许多有名无名的泉池,分散在街道居民的家院里,清澈的溪流穿墙而过,整日流淌着“济南潇洒似江南”的韵味。 芙蓉街呈北庙南市的布局。北是济南最大的孔庙——文庙,如今风吹雨打得已经摇摇欲坠了,关帝庙往南是各类商业门市。不同的是,随着泉城路的开发建设,原有商业门市逐渐迁移了,这里也衰落了,成了菜市、杂货铺还有众多饭馆摊点的天下。不过百姓的习惯没有改变,依然清早来这里吃早餐,春夏秋冬,四季如此。 那个时候,芙蓉街南口有个百年乐器店,北是泉城路派出所驻地,在门口电线杆下,有个卖甜沫的摊子。这个摊子摆开两个简易小桌和一些马扎,而甜沫则装在一个直径有五六十公分,高半米多的缩口瓦坛里,外面用棉被套包着,顶上有包着棉垫子的木盖。这个坛子放在一个旧的木制小推车上,上面还扎了个简易的架子,里面放着一些刷干净了的碗筷。小摊原先只卖甜沫,五角钱一碗,后来又添了茶鸡蛋,五毛钱一个。 卖甜沫的是一个老头,当年有七八十岁了,中等个,背有点驼,五冬六夏都是他一个人在那儿看摊。他总是扎着白围裙,不善于言笑,忠实地守护着他的摊子。他耳朵特别背,和他说话的如果声音小了,他就会茫然地看着你。再不然就会伸出一个手指头,接着换成两个指头,意思问你要几碗,然后看你怎么说,对你的口型。和老人交谈的时候,可以从那表情上感受到老者的厚道,从目光里看到慈祥。时间长了,和他熟了,每当来的时候,老远就给他伸出食指,然后再指一下小桌,他就明白了。等从别处买来烧饼油条什么的,盛满甜沫的碗早就在桌上等你了。有时候,吃一碗不过瘾就再来一碗,吃完了把钱一起给他。这时候,他总会点一下头,用那浑浊又慈祥的目光给你道别。 甜沫算是济南的特色小吃,就像西安的羊肉泡馍一样。甜沫还有“添么”一说,在济南话里,“么”就是什么的意思,也就是往说粥里添多样东西。甜沫实际上并不甜,倒是咸的,是一种典型的咸粥,用小米面或玉米面加上油盐熬的,里面还放了花生、豇豆、粉丝、菠菜叶、豆腐丝、海带等,有些“咸味八宝粥”的意思。甜沫好做,但是做好了并不容易,选料不一样,稀了或稠了,熬得火候怎么样,甚至咸淡上的差异,给人的口感就不一样。所以,济南做甜沫的很多,味道也不近相同,这是外地人一时感觉不出来。 |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50b180010008vf.html197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