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故书简里寻迹济南老街

[游记]故书简里寻迹济南老街

2008-05-22    sina.com.cn

故书简里寻迹济南老街 济南是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曾经遍布城区各处的老街老巷老房子正是其历史文化与民俗风情的“重要见证”,金菊巷、剪子巷、花墙子街、芙蓉街、后营坊街、高都司巷、双忠祠街、榜棚街……每个好听的名字背后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都记载着一段济南的历史。但是随着城市的发展成长,它们却在不可避免地改头换面或彻底消失,只留下一个个熟悉的地名让人遐想、回味。
也许现在你所住的居民楼、每天必经的道路、闲暇时常常光顾的广场商场,曾是汉代的城池,明朝大户人家的府邸。它们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幸好,有多位史学家、民俗研究专家及普通百姓用各自独特的视角为我们做着记录。翻开那些珍贵的资料,就如同走进一百甚至上千年前繁华喧闹的老街。
“独门独户,一律黑漆大门”
千年老街后营坊
后营坊街从人们的视线里消失五六年了,在它的原址及附近崛起的是济南的中心广场——泉城广场,现在已经成为市区居民主要的休闲场所。
传说后营坊街形成于东汉末年,距今已有近二千年的历史了。当时曹操任济南相,他为了扩展自己的实力,曾在城南开辟练兵养马基地,他的大本营正门即在今天的泺源大街,随军家属都聚居在军营后门,房舍沿东西走向布置,恰好形成一条东西街,人们称其为后营房(坊)街。
学者秦若轼在著作中记述,明洪武四年改土城为砖石城,并挖了护城河,这里成为南门外居民区。到了清代这条街更加富庶繁华,发展成最适宜居住的风水宝地。
后营坊街有6个出水泉口,其中最甘甜的那口是居民们的饮用水源,其它的都用来洗衣洗菜。
据介绍,这里的民居大都保持了明朝建筑的风格,多为独门独户,一律是黑漆大门,门台左右各摆一块上马石,迎门是白垩墙的影照壁,上面写有红漆的大福字。清末这条街上常年设有更夫,夜深人静时,低沉的木梆声从远处缓缓传来,晚上10点街东西两头的门同时关门落锁。
这条街上有许多居住百年以上的住户,如明朝建威将军勾大用的后代,祥字号孟洛川的后代等,清末巡抚丁宝桢的大宅也在这里,此外学者王统照、推翻满清的义士秦文炳、鲁迅先生撰写的《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参加北大学潮的宋女士等都曾在此居住过。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后营坊街开始拆迁,1998年前后彻底消失,住户们先后去了红苑、柳云等几个小区。去年记者去柳云小区采访,就有不少当年后营坊的老住户抑制不住地聊起老街,说不了几句眼圈就有些发红,相信几年几十年之后,后营坊三个字依旧是他们心底最温馨的回忆。
北走燕冀,东通齐鲁
官方驿站馆驿街 
过去的馆驿街东起迎贤桥,西至十王殿,不足1公里,很窄,但这样一条不起眼的小路曾是济南西部交通要地,《续修历城县制》称之北走燕冀,东通齐鲁,为济南咽喉重地。明朝在此设立馆驿站,馆驿街也就因此得名了。人们不难想象出当时这条街上飞马奔驰、急送公文的情景。
清末铁路畅通,航运兴盛,驿夫、驿马用得越来越少,1906年,济南设立山东邮政管理局,原馆驿站彻底废除。
文史学家董俊菁在《馆驿街的往昔》一文中说,20世纪初这条街有三多:即人多、庙多、会馆多,人多是因为那时未开普利门,这里是由西南乡进出城里的必经之路;其次是庙多,连同毗邻的居仁街、影壁后街,共有庙宇六七座;再就是会馆多,尤其是阴会馆就有3座,一些外乡人死后不能马上运回原籍,就暂时安置在阴会馆里,天黑后从此路过感觉有些阴森。
到上世纪40年代,这里已经演变成一条商业街,满街都是商业门头和店铺,在老济南孟庆筑老先生儿时的回忆里,这里商品种类繁多,有农具、炊具、日用百货、筐子篓子、建材物料、粮食、布匹等,春节前大量农民来选购年货,挎篮子的、背褡子的、扛扁担的、推小车的、牵牲口的、赶大车的,拥挤不堪但非常有趣。

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51d3e7801000bo2.html187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