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站:按察司街 从泉城路皇亭体育馆东侧往北走,就来到了济南的按察司街。按察司街比较长,许多名人都曾经在这里居住过。如今的按察司街风光不再,只有几座旧房子冷冷清清的站着,似在诉说着往日的辉煌。那斑驳的墙壁是已逝岁月留下的痕迹,那陈旧的屋檐储藏着如梦往日的铅华。 顺着尹家巷往西就到了县前街,县前街东边是县东巷,西边是县西巷。县东巷没有保存过去的遗迹,倒是县西巷的老房子还不少。县西巷北起后宰门街南到泉城路,全长500多米,是一条古老的巷道,它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隋唐时代。 县西巷的房子比较集中,可是许多房子却是年久失修,无人管理,愈发破败。老房子外围,推土机的工作慢慢地把周围的街巷抹去。县西巷拓宽了,作为泉城路与明湖路之间的干道,承载着南来北往的车辆。现在,一辆辆汽车风驰电掣般的从县西巷穿过,这条古老的巷道也洋溢出现代的气息。 第四站:曲水亭街 曲水亭街它北靠大明湖、南接西更道、东望德王府北门,西邻济南文庙。从珍珠泉和王府池子而来的泉水汇成河,与曲水亭街相依,一边是青砖碎瓦的老屋,一边是绿藻飘摇的清泉,临泉人家在这里淘米濯衣。北魏时期,济南士大夫即在曲水亭街附近建起了“曲水流杯池”也即王府池子。池水北出为曲水河。旧时,每年三月三,各地文人聚会于此,到水边洗濯以清除不祥,宴会开席,文人们将盈满酒的杯子放在托盘上,又将托盘放在“流杯池”水面上任其漂流而下。托盘漂至拐弯处往往会停下来,于是,坐在河边的人必要端杯一饮而尽,然后即兴吟诗,如诗作不佳便会被罚酒。这种曲水流觞盛会一直流行到清代。 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保留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泉城风貌。曲水亭街,叫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极富文化韵味。 第五站:将军庙街 沿西门里鞭指巷或高都司巷北行,中间有条东西走向长不过一百八十米的街道,路原先并列着四座庙堂,自东至西依次为城隍庙、将军庙、慈云观和天主堂。将军庙供奉的是清廷将军刘猛。 刘猛,济南人,少年时习书练武。雍正年间他带兵东征西讨,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常胜将军,功绩显赫。他的夫人是一位绝代佳人,忠贞而贤惠。雍正贪色,由人推荐后便将刘夫人召进宫里,图谋不轨,被刘夫人以自己是有夫之妇为由婉言拒绝。次日,刘猛便接到了陪皇帝狩猎的御旨。一心尽忠报国的他便欣然随皇帝去西山猎区。耿直豪放的刘大将军却中了雍正的奸计,连人带马从山上摔了下来当场身亡。还在宫内的刘夫人得知夫君身亡认定是雍正下的圈套,便对着宫内的大红立柱撞去,欲以死抗争,但被太监拉住。雍正得知此事气极败坏,就以刘夫人如寻死,杀刘家九族相挟,逼刘夫人就范。无奈之下,刘夫人决意顺从,只提出请皇上为刘猛建个庙,以表彰他忠君爱国之心。虚伪的雍正就下令济南府为刘猛建了此庙。庙有两道仪门,共三进院落,东西均有配殿,还有戏台。后来事情传开,济南的百姓们认为刘猛是个刚直、善良的人,死后成神定会保护百姓,因此,很多人都来烧香还愿,年年祭祀。今天,将军庙已成为居民杂院,但仔细辨认仍能看出些当年的眉目。现存大殿五楹,基本构架尚存。 在将军庙的东侧,过去是府城隍庙。济南有督、府、县三级共三个城隍庙。督城隍庙位于城东东华街,历史最为悠久,现保存尚好。县城隍庙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建于东关东舍房隍宫内,道光七年(1827年)移建城内广丰仓之西,今历下区教委院内,已拆除。清同治年间,从东昌府调来济南任知府的龚易图,见督、县均有城隍而无府庙,便在将军庙街兴建了五进四院,气势不凡的庙宇。据老人们说,庙里过去既有泥垒的城隍,也有一尊木雕城隍,每年清明和阴历七月十五日,这木雕的城隍被抬着“出巡”。今天这府城隍庙仅存主殿和山墙及换过瓦的屋顶,整座院子已成为居民杂院了。 将军庙街的中段,就是道教的慈云观。这座仅存仪门、主殿和配殿的慈云观规模不大,始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现在正殿的山墙及小瓦屋顶还在。整座院子解放后成为民居。原先拱门过道两旁有泥塑人马一对,“破四旧”时捣毁。府城隍庙和慈云观都由同一道长主持。 将军庙的最西头,便是天主堂了。清顺治八年(1651年),西班牙教士嘉伯尔在将军庙街购置房屋一处,创建起老城内第一座天主堂。清雍正二年(1724年)反对洋教的当地百姓将天主堂拆除。1861年,法国主教江类思来山东向清廷提出在将军庙街重建天主堂,得到批准。从1864年始,两年建成,其全名是“圣母无染原罪堂”。1863年和1898年,天主堂东侧和北侧又分别建起小修道院和主教公署。天主堂西墙外,启明街路西今高都司巷小学,原来叫海星学堂,也是教会所设。这几处建筑组合南临将军庙街,北止双忠祠街,西起启明街,东到西熨斗隅巷,成为老城内颇具规模的洋楼方阵。1905年,也许是这条街上有着几处庙堂,庙堂都讲求做善事,喜欢赈济,这条街上有人便开设了齐正学堂,专教贫家子弟,不收学费,凡月考取优者,酌情给予津贴。 由于原先香火鼎盛,这条百十米长石条铺就的小街,人来人往,很是热闹。有卖水的,卖煎饼、酱菜的,卖煮地瓜、切糕的,卖油旋、粽子的,逢年过节、良辰吉日,来此进香者多时,卖纸的、卖香的、卖“金元宝”的也多了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