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莲台山游记 |
[游记]莲台山游记 |
2007-07-21 qlwb.com.cn |
莲台山游记 近随记者团诸才俊一访莲台古境,寻胜探幽,一饱耳目,随兴记之。 山川胜景,美于天成 人云:“山川胜景,多美于天成,而坏于人造。”莲台山风光之秀美,妙在“天然”二字,其群山竞秀,郁郁青青,远望之如天地间绽开的一朵翠莲,其间栏阶亭榭,殿堂洞祠,循势而成,就地取材,不饰穿凿,即或楹联、景名,亦每勒于石中,其字苍劲古朴,远追秦汉,虽有人工,不坏天然。款步行来,翠树成荫,花香鸟语,草木亲人。古韵悠悠,恍然一方神仙乐土,世外桃源。 顾恺之论画云:“四体妍媸,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尽在阿睹中。”于人有明眸可见神采,而于山川,亦常有佳处一展其灵秀。莲台山号称七十二洞,其幽深隐微,甚难穷尽。知名者若八卦、火龙、三清、王母诸洞,而有娄敬洞最是奇绝。其洞深一里许,纵贯于山,因传有汉将娄敬隐居于此而得名。洞内有天然佛像一尊,其高须仰而可见,其状若垂目如来,端坐于莲台之上,宣讲佛法,普度众生。洞内藏洞,山内有山,纵集天下巧匠,也难出如此胸臆,鬼斧神工,非人力所及。逶迤而行,凉风习习,我等竟如探寻桃源的武陵人,忽而超于世尘之外,游于太极之中,禅心一动,如见我佛如来。及至洞口,恍若大梦初觉,依旧满目春色,山河在望。前可观岱岳、灵岩之秀,后仍有娄敬古洞之幽,尘心顿减,心胸为之一畅。 一路尚有玉皇殿、张仙祠、观音堂,老君洞,或奇险诡谲,或肃穆威严,不可胜记。游观诸景,知天然古朴之美,胜于穿凿伪饰之境。 探幽寻隐,古韵悠悠 莲台山所富有的不仅是奇绝的景致,还有厚重的时间的沉淀。而给我们做导游的是一位62岁高龄的老人家,他用带有浓郁长清风味的普通话,热情洋溢的给我们介绍每一处景致,每一味中药,每一个典故,每一个传说,使我们也被他感染,喜欢上他,喜欢上他所热爱的这一方山川。他是一个优秀的讲演家,一个博物家,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个诗人,他用纯朴的词句带我们穿越邈远的时空,让我们看到冬日的残雪,深秋的红叶,看到王母开蟠桃会的盛况,萧何追韩信的山头,看到张良与娄敬的友谊,孙膑骗鬼谷子的计谋。他是用心在歌唱! 从他的讲述中,我确乎看到了从古至今,这里居住过许多高洁的隐士,他们龙章凤姿,神仙一般的人品,却洞明世事,不为所绊,甘心清苦的生活,隐居于此。良宵佳夜,敲子得闲,雪夕花晨,沽酒为乐。眼下无俗物,心中无点尘。或如陶潜之恬淡,或如嵇康之狂放,以天地为衾枕,以万物为同游。独坐幽篁,弹琴长啸,啖月饮风,逍遥世外。这是老庄为我们打造的,也是文人精神上的一方净土吧。 名山佳侣,其乐融融 如果只有这些古朴的景致,未免显得清冷了些。而这山川有了我们,有了青春的点染,才多了一些灵动和绚丽的色彩。相携而来的是校报优秀的记者,都是笔端蕴秀、口齿噙香的佳士,这里没有文人的相轻,有的是对美的同样的感受和追求,有的是相视一笑,“悠然心会,妙处难于君说”。我渐渐的喜欢上大家,融化在青春的飞扬中,溶化在大家的快乐里。旧的相识,新的相知,却是同样的青春年华,于是我们有足够的活力,攀上最高的山峰,探寻最隐微的洞府。还有与喜爱和欣赏我们的编辑老师在一起,聊天,拍照,虽然只是短短的半天的相处,但这是何等的情谊啊! 快乐的无可复加,于是把快乐装满一车,融在畅适的笑声里。曾子说,暮春时节,天气温暖的时候,春天的舒适的衣服刚刚做好,于是带几个成年的朋友,和几个孩子,在沂水中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我们所得到的也是那种简单而充实的快乐吧? 难忘的莲台山之游,难忘的快乐的一天。 宋昊翀 |
转自:http://bbs.qlwb.com.cn/Archive_view.asp?boardID=18&ID=123493405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