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古代四大名楼游记--蓬莱阁 |
[游记]古代四大名楼游记--蓬莱阁 |
2007-07-16 |
我第一次去蓬莱是1989年的6月,当时和单位的同事去大连市公出,正逢周六.我们便决定连夜坐船去蓬莱,当我们到码头时已经没有等级舱了,只好买了三长通铺,当时正值夏天,舱里的气味令人难以忍受,我们就在甲板上聊天,我的同事都不喝酒,我自己买了两瓶通化葡萄酒外加一根火腿肠熬过了船上的一夜.船到烟台是凌晨3点多,我们稍事休息就赶去蓬莱的班车,到达蓬莱阁时已是8点多,因为当时全国正是闹学运,来蓬莱旅游的人不是太多.买了门票我们沿着蓬莱阁的西侧陡峭石阶继续向前走,你会看到天后宫三进院落东耳房后壁,嵌有大小刻石 J0余方,因石质风化,字迹多已不清。导游告诉我们:“据考证,应是清道光十七年(1836)重修天后宫时为保留刻石而嵌在墙上的,但是各刻石生成年代都不清楚。”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一下涌向心头,我们感叹岁月的漫长而无情。 很快我们登上蓬莱阁,向南看远出高楼林立,那是市区;北面就是一望无尽的大海了。蓬莱,因有海市之胜,历史上曾是秦、汉之君巡幸的地方;之后,八仙过海的传说又长久地依附在这里,遂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仙境。果然名不虚传。蓬莱阁缘此而建,坐落在城北濒海的丹崖山巅。丹崖拔海面起,通体赭红,与浩茫的碧水相映,时有云烟缭绕,蓬莱阁高居其上,“仙阁凌空”确是一幅天开的画图,登上此阁仰望蓝天, 真有一种要飞翔的感觉。可惜的是我们来不逢时,没有看到海市蜃楼的壮观景色. 蓬莱阁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创修于宋嘉佑六年。 1982年与水城同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她位于天后宫西北丹崖绝顶,为双层木结构楼阁建筑,建于宋嘉佑六年(1061),与滕王阁、岳阳楼、黄鹤楼齐名。明洪熙、成化、万历、祟祯,清嘉庆、同治及建国后均有修葺。它坐北朝南,东、西两侧前方各筑偏房、耳房,对称分布。耳房亦做门厅,有道路联结偏房及登阁石阶。阁前两耳房北山墙下均立有清代碑刻,共3方,系嘉庆、道光和光绪年间修葺蓬莱阁及其附属建筑峻工后立下的纪念性碑刻。其中西耳房北面东而立的道光《重修登州蓬莱阁记》碑高2.3米,文以行体大宇书就,颇有气势。 蓬莱阁西耳房内西壁嵌有“日出扶桑”、“晚潮新月”、“千斛碎玉”、“万里澄波”、“仙阁凌空”、“神山现市”、“狮洞烟云”、“渔梁歌钓”、“铜井金波”、“漏天滴润”等蓬莱十大景刻石10方,均为清代之物。 蓬莱阁西偏房内存有历代碑刻10余块,如《登州天桥闸口捐康挑沙记》碑、《英公祖判盐案记》碑、《重修蓬莱阁记》碑、《修登郡西道路记》碑、豫大公祖重修蓬莱阁下城垣及苏公祠宇碑、刘邑侯德政碑及长白英文书法刻石等,均具较高的史学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蓬莱阁底层长14.8米,进深9.65米,四面回廊,明柱16根。正门上方悬“蓬莱阁”巨匾,为清代书法家铁保手迹。室内粉壁上原有历代遗留的诗文、题字、绘画,今皆不存,现辟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游览蓬莱阁摄影资料展览室”。游人多在阁前“天下第一楼”碑侧,以“蓬莱阁”巨匾为背景合影留念。巨匾上面绿色“蓬莱阁”三个大字,有一种生机,有一种力量,和门前的苍松翠柏绿色用存,生命长青。 蓬莱阁二层长13.?5米,进深8.55米,四面回廊,明柱16支,木栅格扶栏,北、东、西侧木屏风,北侧开窗,供游人凭栏观海。二层阁门南向,门外额书“碧海春融”,内额书“神州胜境,,。阁内北壁正中高悬清代书法名家铁保所书之“蓬莱阁“巨匾,字体雄强浑厚,劫后幸存,吉光片羽,弥足珍贵。西壁悬挂董必武题诗、叶剑英题联。室内木质梁柱彩绘“蓬莱十大景”、“八仙图”、“风竹图”等图案。周遭摆放八仙桌、八仙椅,中央塑有“八仙醉酒”组塑,是根据“八仙过海”传说中八仙在蓬莱阁上放浪形骸,酒醉后各显神通渡海遨游的情节创作的。为游人留影纪念之佳处,上面很拥挤,因此节假日,当地的驻军来帮忙维持秩序,控制上楼的人流速度。 蓬莱阁底层北墙外壁嵌有“碧海清风”、“海不扬波”、“寰海镜清”大型刻石3方。“碧海清风”刻石为清代书家鲁琪光墨宝,十分珍贵。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舰炮击蓬莱,弹中“海不扬波”刻石,“不”宇受损,伤痕至今可见。蓬莱阁底层内壁灰皮亦遭震落,粉壁上南海才子招之庸所绘之墨竹图等一批珍贵宇画,从此绝迹人间。这是岁月带来得遗憾,我们看到此情此景,心里都感到很惋惜。 蓬莱阁是观赏“蓬莱十大景”中“仙阁凌空”、“渔梁歌钓”二景的最佳观景处。 看着仙境的美好景色,我们深深的陶醉了,我们在三人天上人间处合影留念.我们回返已是黄昏,连夜坐船回到来大连. 而后我又陪朋友几次到过蓬莱阁,给我的感觉物是人非,人造的景点遮盖了蓬莱阁的历史真谛,让人痛心.... |
转自:3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