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蓬莱市八仙葫芦开发中心

[游记]蓬莱市八仙葫芦开发中心

2008-05-22    bokee.com

从我国一些具有代表意义的新石器遗址的相关遗物中可以看出。在我国黄河流域,河南新郑裴李岗距今约七八千年的新石器遗址中,曾出土古葫芦皮。在我国长江流域,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文化遗址中,也曾发现过小葫芦的种子,这比埃及古墓中发现的葫芦还要早上三千余年.另外,湖北江陵阴湘城的大溪文化的文化遗址,以及长江下游的罗家角、崧泽、水田畈等新石器遗址里也发现过葫芦、这种事实表明,我们的先人很可能当时就用葫芦制作器物。因为在一般的情况下,只有用作器物的老葫芦皮方可能长久保存,而食用的嫩果是不可能留存至今的。 我国陶器的出现很早,从出土的情况来看有一部分是模仿葫芦制作的,在我国北方和南方具有代表性的裴李岗新石器遗址、河姆渡新石器遗址中都有发现,另外在北方其他一些很有代表性的新石器遗址如仰韶文化遗址、河南庙底沟遗址中也有众多的葫芦形器物发现。从上述考古发现的资料,可以推测在新石器时代这种作物在我国各地产生的深远影响。就其当时的重要性分析,我们推想古人可能在新石器早期就开始栽培这种植物。古人在种植葫芦的同时,也将其作为一种精神的崇拜物加以膜拜,这一点可以从大量的出土器物中体现出来。
后来随着人们对葫芦的不断深入认识和充分利用,葫芦种植也越来越广泛.同时积极地探索其种植的方法. 研究如何使葫芦长得更大,结得更多。经过无数代人的实践摸索,逐步摸索了一些经验。西汉时有个人叫汜胜之,他曾写过一本有关农业生产的科学著作,因原书已佚,只有一些散篇辑存在《齐民要术》《太平御览》等著作中,后人称之为《汜胜之书》。这本书其中就有一节“种瓠法”专门介绍种葫芦的种植方法。《汜胜之书》还记载了一则种大葫芦的方法。大葫芦,这里不是指葫芦的一个品种,而是经人工栽培,使其充分发育,体积特大者。其实就是现在的嫁接法。以十棵葫芦的根供养一棵秧子生长,结出的葫芦当然要比原来大得多。

葫芦在我国古代有众多称呼,最早是出现在甲骨文当中。在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中有 、 这种类型的文字,古文字学者指出,这是“壶字”,有专家指出它也是葫芦,除甲骨文这个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名称外,葫芦在我国古籍中最早称瓠、匏和壶,这三个字都可以在《诗经》中找到。前二字在古代大约是相通的。这从《说文解字》中两字互训这点中可以看出。瓠字从瓜,说明古人把它看作瓜的一种;另外,孔子曾在《论语·阳货》中提到“匏瓜”,也是很好的说明。后来这些名称在流传中,逐渐出现壶卢这个双音的名称。这个名称大约出现在三国时期,《世说新语》中记载了当时的学者提到东吴有“长柄壶卢” 。大约在南北朝的时候,在江南还出现一个发音与壶卢相近的名字,那就是“瓠楼”(音娄)。“瓠楼”的出现,进一步证实我们的推测。胡芦和葫芦这两个名称显然是从这里衍生而来。到了唐朝,“葫芦”这一名称开始流行起来。宋代以后,由于葫芦品种繁衍,名称也变得更多了。在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出现了七种名称: 悬瓠、蒲卢、茶酒瓠、药壶卢、约腹壶、长瓠、苦壶卢。之所以出现众多名称,主要因为古人把葫芦按其性质和用途与形状大小的不同而分类或由古人用字同音假借造成的.现代植物学把上述各种“葫芦”都有归属于葫芦科。

葫芦与我国许多民族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据闻一多先生考证,中国的人祖伏羲氏,就是以葫芦为族称的民族。葫芦是“瓠”(甜葫芦)与“匏(苦葫芦)的俗称,伏羲氏又名匏羲氏或庖羲氏,因此,有学者认为伏羲氏就是以葫芦为族称的人。在我国浩瀚的民俗文化宝库中,有着大量的葫芦“创世”、“赐子”、“祈福”、“攘灾除祸”等神话传说,葫芦成为寄托人们美好向往的“灵物”,是许多的民族和群众珍爱的吉祥物。"葫芦神话"在中国各民族中相当普遍,"葫芦里生人","洪水中葫芦救人"的神话在傣、佤、汉、傈傈、阿昌、侗、苗、怒等民族中广为传播。在葫芦岛地区广为流传的孟姜女的传说中,主人公孟姜女就是从葫芦里诞生出来的.同时受古代“原始创世观”的影响,我国西南省份彝族、傣族和台湾省的高山族等少数民族奉葫芦为本民族先祖,视为世代顶礼膜拜的图腾。每年农历的十月初十,是拉祜族人民的"葫芦节",拉祜语称为"阿朋阿龙尼",每年这天拉祜族人民,穿着灿烂的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开始一年一度的庆祝活动.用他们或优扬或嘶哑的声音歌唱着生命的欢乐与哀愁,用他们或年轻,或衰老的身体表达对"葫芦"这种带给他们生命的圣灵的感激与敬意.在维吾尔族中葫芦不仅是生活的必用品和装饰物,还是维吾尔族老人祈天降福消灾的物品.每到肉孜节前,老人们便将一只葫芦灯挂在庭院的桑树上,待油尽时用脚踩碎葫芦,以表示三灾逃遁,八难皆除.

与世界其他国家和民族比较起来,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特殊思维方式的民族,象征主义就是这种特殊思维方式的重要特点和标志。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祥和的美感,古人认为它可以驱灾辟邪,祈求幸福,使子孙人丁兴旺,因此,千百年来,葫芦作为一种吉祥物和观赏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有些民家在屋樑下,悬挂着葫芦,其称之为“顶樑”,据说有此措施后,居家比较平安顺利;较讲究的民众,则用红绳线串绑五个葫芦,称为“五福临门”。在台湾的乡间,流传一句谚语:“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意思是说,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比较会发财、富有。
我国西南少数民族拉祜人把葫芦籽钉在小孩的衣领上以保佑孩子平安生长;姑娘和少妇则喜欢在领口、袖口、统裙边锈上葫芦花纹以示吉祥;葫芦花洁白无瑕,象征着爱情的纯洁,痴情.一些民族的小伙子也常在三弦和赠给姑娘的信物筒上,雕刻葫芦图案,象征爱情像葫芦花一样洁白、纯净,像葫芦一样地实心忠诚。亚腰葫芦在外型上看是由两个球体组成,象征着和谐美满,寓意着夫妻互敬互爱.因此如果夫妻缘薄,可以摆放一只在床头,加强夫妻情分,增加夫妻感情.

转自:http://ytnn.bokee.com/viewdiary.12027742.html572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