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小渔村如何变成生态旅游第一村 |
[游记]小渔村如何变成生态旅游第一村 |
2008-05-22 bokee.com |
在中国大陆最南端的徐闻县,有一条隔琼州海峡与海南岛遥相对望的海滨小渔村叫包宅村。几年来,包宅村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大作旅游文章,从偏僻贫穷的小渔村,一跃成为“徐闻生态旅游第一村”,创造出湛江市破解“三农”问题、农村脱贫致富、构建和谐新农村的新路。 点起一把“旅游火” 包宅村距徐闻县城约15公里,位于东南海滨青安湾畔,地缘优势独特,热带自然生态景观秀丽。她原是一个偏僻贫穷的小渔村,明末清初,北宋名臣包拯后裔包文魁从上党迁徙定居于此,距今有300多年,现全村人口886人,109户。由于包宅村地处雷州半岛,常年干旱缺水,致使当地农民有地却无法依靠种庄稼收成,主要依靠打鱼谋生,村民生活十分困难。 2003年,徐闻县吹响了建设“生态文明村”的号角,做出“旅游旺县”的发展战略。村中旅游资源丰富,长达6000多米、海滩沙白如银的迷人天然海湾青安湾,2000多亩蓊蓊郁郁的原始次生林,当年解放海南岛在此设的前线指挥部和作战基地,源远流长的包氏文化等等,竟然没有被开发利用,“抱着金娃娃睡大觉”。“包家弟子”开始勾画出一幅发展生态旅游使村民脱贫致富的宏伟蓝图,但开发旅游需要资金,村里没钱,县里财政困难,不可能出资在这里建景区、景点。村民们最后举手表决通过决定:转变“等、靠、要”思想,自己动手建设“包宅生态旅游村”。 说干就于,包宅村要在湛江建立首个由农民自发兴起、以家庭旅游业为主的生态旅游村。从2002年起,包宅村先后派人前往吴川吉兆湾、东海岛龙海天旅游度假区学习取经,做好宣传发动工作,启动开发步伐。首先从整治“九曲十八弯”的村道开始,发动群众主动捐资。他们首先用筹集到10万资金.修通了包宅村到海安镇白沙旅游区的500米硬底水泥路,开通丁至县城的公交中巴。为解决游客住宿问题,村民自办家庭旅馆,建设具有浓郁渔村风情小院的农户。傍海而建占地面积3000多亩的包宅生态旅游村旅游区域,一些私企老板主动出资帮助建起了淡水浴室、景区厕所、小卖部等配套设施,并交由村民经营。 刚开始,有部分村民持有观望态度,为了启发和激励村民共同参与劳动开发,村里提出了“村民自己给自己发工资”口号,规定在2003年6月之前不参与生态旅游村劳动开发的人,10年以内没有分红,只可以领取出工工钱。大部分村民因此而被调动了积极性,全心投入到旅游生产建设中。
|
转自:http://coast2coast.bokee.com/viewdiary.27533194.html454阅读 |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
网友评论: |
共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