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首页 |  北京 |  上海 |  杭州 |  南京 |  西安 |  广州 |  深圳 |  苏州 |  国内景点门票价格大全 |  游记
票价搜索 > 旅游景点 > 游记 > [游记]山东之行九小鱼山名人故居

[游记]山东之行九小鱼山名人故居

2007-08-03    

青岛的名人故居还真不少呢,其中最值得一看的就是康有为故居了,地处福山支路五号。
1917年,康有为第一来到青岛,就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写给友人的信中,他是这样赞叹青岛的:“青山绿树,碧海蓝天,中国第一。”1923年,康有为再次来到青岛,购下此楼,甚为爱之。因逊帝溥仪曾赠过他一个堂名,叫“天游堂”,所以他将这里取名为“天游园”。康有为于1927年3月31日病逝于此。

上面的匾额为康有为的弟子、著名的书法家刘海粟先生所题。
因为里面是禁止拍摄的,所以偷拍的数量有限,我也没办法,大家就粗略地了解一下吧: 最后一张,是康有为先生的藏品。
在近代文学史上,诞生在青岛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灿若星辰:如王统照的《山雨》、萧红的《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舒群的《没有祖国的孩子》、老舍的《骆驼祥子》等等。因为在近代,有许许多多的名人学者都曾居住过这个丘陵城市。为了寻访这些名人故居,我可是在小鱼山附近逛上了一整天,累都累死了。不管怎么说,收获总是有的,这就是我的安慰。

离开康有为故居,第一个意外的收获就是梁实秋故居。但是进入院中,却大失所望,原来里面早已物是人非,现在住在里面的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青岛市民了。 最后一张其实也没什么特别之处,从左边那个小路口转过去,就是老舍故居了。还真是深藏不露,为了找它,我可是围着它方圆百米转上了一整圈,青岛的路可真是活见鬼。

热心的青岛市民告诉我,当年老舍居住在一楼,他们这些潦倒的文人,可不似康有为那样的官僚,有能力置下房产,他们居住的都是很普通的地方。那位热心肠的青岛人还告诉我,闻一多当年居住的地方,就在附近的青岛海洋大学里面,现在是一个文学研究所。进入海洋大学都能打听到,叫它一多楼就可以了,这样亲切。别过热心的大叔,我便去寻访一多楼。 从这里进去,就是海洋大学的一个分校区。 在学校里走了好远,经过多方打听,才找到这里。看见远处草坪上立的牌子了吗?一定就是这儿了。 看到这尊雕像,我就想起了陈蔚德老师在给我们上课时讲过这样一件事:当年泰国想留陈老师在那里工作,陈老师给他们讲了一句话:“中国有个诗人叫闻一多,他曾经说过:‘故乡是个贼,它会偷走你的心’。”从而婉言谢绝了邀请。多朴实的诗句,多壮烈地爱国爱乡的情怀。和前面的故居一样,我看到的只有“故居”二字而已。 前面那些故居,我一直不好意思私闯民宅,只在门口拍照,而这里却还挂了这样一个牌子。看来冒昧前来叨扰的为数不少。不过说实话,我不敢擅闯民宅,其实是怕院子里斜次地冲出一条狗来,那我可逃不及。胆大包天的我,生平最怕有二:狗和疯子。 这里虽不是故居,但冲着这么多如此壮观的“协会”,咱不是也得拍下来吗?
马上到最后一所故居了,接下来这张,我可是冒着生命危险,站在马路中间拍下来的。青岛的司机开车好象都很猛,真悬。其实,我也够笨的,只要站在马路对面,把焦距拉长不就得了?咱相机不是有这个优势吗?干吗还以身涉险,真是笨。 现在二萧门前是个小商店了。
让你们失望了吗?这可是我一整日忙碌的成果。正如青岛人所说,这些名人故居没什么可看的。确实,我们现在能看到的,只是这些门牌号码而已。当年那些大作家们是如何在里面生活起居的,恐怕我们已经很难从这儿找到任何的踪迹了。要想了解他们的生平作为,看来,还是得去书堆里翻找了。

评论 (0) |

原始链接:http://bowenyueli111.blog.sohu.com/48658908.html
转自:225阅读

游记文章由机器自动选取,来自其它网站,不代表票价网观点。

网友评论:

0篇回复 «上一页 下一页»
我来评论:

主要城市景点票价查询 · ·


搜索2万余景点信息
关于票价网 | 景点查询 | 地铁查询 | 站务论坛 | 网站地图
© 2006-2020 piaojia.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海网安备1101000238号 京ICP备14045893号 联系我们:dnzm9@hot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