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系列(三):品味崂山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等俗人,非仁非智,但也喜欢山山水水。在崂山,又与山水亲近了一把。 崂山是立体的,可观之处很多。我们选择的路线,是旅行社力推给我们的,名字也很奇怪,叫做“北九水”。 到了崂山才知道,北九水名字的来历倒是很简练,望文生义即知。北,是因为处崂山之北,九水,是因为沿崂山之北而上,可见九水十八潭。故名北九水。 几年前去过崂山,是沿南坡循太清宫而上,太清宫的名字太响亮,它与“崂山道士”几乎成了崂山的一张文化名片,尽管这名片已俗得深入人心。几年过去了,崂山在记忆中变得零散模糊起来,只有隐约的太清宫还留在记忆里,烟火缭绕之中,依稀记得那些不见仙风道骨、却因烟熏火燎而灰头灰脸显得脏乎乎的道士。 这次重登崂山,自然就是带着空白的记忆来重新记取崂山的面孔。 沿着山路,车子行进了崂山的怀抱。尽管看过黄山的险峻与连绵,但是,崂山颇具黄山神韵的美还是一下子打动了我。在我看来,黄山的美是遥远的,美的近乎虚幻,让人在回忆时,如果没有了大胆的想象作配合,回忆也会变得乏味而平淡。而崂山的美,则更真切些。一则是相比黄山,崂山无论是从地域上还是距离上,都与我们的情感有着丝丝难断的联系,二则是因为崂山的美,相比黄山,缺少了汪洋恣肆的夸张与张力,但多了一份诚恳的厚重与内敛,当然也偶露峥嵘。 当弃车步行,沿不规则的石块铺就的崎岖不平的山路行进时,便真真实实地在用另一种方式拥抱了崂山。 绿树碧草相拥而生,便覆盖出了一个生态感十足的崂山。很纳闷,在北方,竟然会有植被如此之好的山。整个空气中都流动着来自大自然吐纳的清新,那是纯净的生命的气息。你可以用放肆贪婪的呼吸,来尽情的享受着崂山慷慨的馈赠。 崂山的泉水早就闻名天下,但走进崂山,你才会知道崂山真的是很奢侈的,它那么肆意的用淙淙的泉水清洗着自己淡雅的面容。走在石阶上,游人并不多,耳边没有了喧哗,只有山泉涌动的声音。看见山泉,你会惊讶山泉是如此的洁净、清澈,穿行在山谷的巨石间,象流动的、柔软的碧玉,那么的自然、那么的清新。 崂山的泉水是幸运的,是崂山给予了它一段不染纤尘的旅程。崂山的山也是幸运的,是山泉在日夜滋润并清洗着它永不老去的面孔。山谷间,那些被岁月洗刷的异常干净、失去棱角的巨石,被山泉浸润着,水底是大大小小的碎石,这些大大小小的石块绝无半点水藻或是苔藓之类。那水,永不停息的缓缓流淌,就如同时间在奔走,带走了一切企图在时间的流动中沉淀下的痕迹,同时也在悄悄的打磨着那些巨石的棱角。 崂山九水十八潭,每个潭都有一个大气而生动的名字,如自取潭、俱化潭、无极潭等,每个名字背后都有一个文化典故。大多数潭水并不深,俯身望去,清可见底,潭水也水平如镜,无声无息地接纳着山泉,又悄无声息的让山泉溢出,潭就如一泓凝固了的山泉,在不断地吐旧纳新。 在山谷之间行走,并不寂寞。那山泉声就是最动听的天籁,即使山路曲折向山中,仍可听到不远处的泉声流动。 观山,就是在与山进行着无声的对话,赏水,就是在与水进行着无语的交流。在一个热爱生命的人的眼里,山与水都是有生命的。喜欢自然山水的人,也一定会是个重情义的人。崂山,因水而灵气四动,水,因崂山而生生不息。山的凝重与大气,水的空灵与小巧,一静一动,相呼应着。在崂山的山水之间,你会静心地感受到大自然给予你心灵的感动。 登上山顶,极目远眺,却又是另一番景象。层峦叠嶂在云雾笼罩之下,时隐时现,宛如仙境,山风时而掠过,云涛便随风流动,仿佛是山在行走。险峻的山峰,并不全是郁郁葱葱,青石裸露之处,如山的筋骨,透露着阳刚之美,映衬在蓝天之下,颇有铁骨铮铮之势,那些象形的山峰激起了人的遐想。这时的崂山,又是另外一种美了。 重要的是识别思想,而不是创造思想
|